上一辑写了北海的回忆, 那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 大气辉煌, 却又不拘一格, 于高雅中透出灵秀, 和故宫的雄伟严谨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 一刚一柔, 都是中国园林艺术最高水平的典范. 可是我要把故宫的一篇放到稍后再介绍, 先在这里讲一讲陶然亭, 那是因为陶然亭公园处处都透着平民百姓的味道, 而且我们在北京的生活又是与陶然亭公园紧密相关.
查了 "百度", 那里对陶然亭是这样描述的: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建国后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坐落在这 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陶然亭公园现共有迁建、仿建和自行设计建造的亭36座争妍竞秀,异彩纷呈。"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句中的 “陶然” 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 “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1985年修建的华夏名亭园是陶然亭公园的 “园中之园”。采用集中旅游资源的方法,精选国内名亭仿建而成。有 “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相得益彰。流连园内,有如历巴山楚水之间,或游吴越锦绣之乡的感觉,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深邃。广大游客不劳远徒跋涉即可领略中华民族建筑艺术和人文景观。 "
其实, 老北京有一个民谣是这样说的: "东城富, 西城阔. 崇文穷, 宣武破." 那时住东城的, 生意人多, 所以富. 而西城挨着北海和中南海, 有众多的王府, 那就比生意人还要高出一截儿, 哪儿都透着气派. 进了民国, 铁帽子王没了, 但是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就是靠着变卖祖宗的遗产, 也够挺一气儿的, 即使卖光了, 那架子还是得端得板儿正的. 而崇文宣武, 那时是穷苦人聚居区, 每天能赚出个嚼谷钱就算不错了, 连吃水都是自己个儿脚底下打的井水, 说不定雨水粪水什么的都能渗进去, 那也顾不得了. 不比人家西城王府, 吃的都是西山玉泉的活水. 而宣武跟崇文相比, 那就更是垫底儿的了, 不然怎么会说 "宣武破" 呢! 那个 "午时三刻砍头示众" 的刑场菜市口儿, 就在宣武门外. 至于如今所说的 "陶然亭地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片乱葬岗子, 传说里, 在月黑风高之时, 说不定还有鬼魂出没, 可真是够幓人的.
虽然这些都是老说道了, 可是这种 "东西崇宣" 的差别, 一直到现在还是有的, 甚至连朝阳区和海淀区, 在解放后的发展和建设也大大超过了崇宣两区. 前几年北京市的行政区划, 把宣武区并入西城, 把崇文区并入东城, 不知道这两区的未来会有多少起色. 在这儿说两句题外话, 2007 年那次回国, 让我们大吃一惊: 北京哪儿哪儿都变样了, 可似乎又哪儿哪儿都是一个模样儿, 到处是一片高层建筑的丛林, 而那些在中国建筑史上享有盛名的 "北京四合院", 几乎消失殆尽. 我虽然曾经在北京住过十多年, 现在却不认路了. 看看法国的巴黎, 人家的老城区里根本不准建高楼大厦, 而且对老建筑的维修, 也必须保证在维修后仍然与原来的外貌一样, 这种做法确实很有远见, 使来自全世界的人们还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古老巴黎风光. 对比之下, 真是觉得北京的建筑规划太差劲了, 不, 应该说北京的建筑和发展根本没有规划! 由此而积累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现在终于以惊人的狰狞面目暴露出来了: 空气污染, 交通阻塞, 人口爆增, ......, 不一而足. 不过, 唯一可以令人欣慰的是, 那些著名的古迹和公园没有受到触动, 基本按原样保留下来了.
我们当年在北京的住处, 就在陶然亭公园边上. 出了家门走路不到十分钟, 就到了公园的大门口. 虽然那时的周末只有星期日一天, 我们还是成了陶然亭公园的常客, 每人手握一张年票, 什么时候想去就什么时候去, 非常方便. 尤其是我们的女儿, 每天都是背着书包, 穿越陶然亭公园而行, 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又高高兴兴地回家, 很幸福吧? 而我呢, 是另一个极端: 工作单位在大北边, 到了那儿都可以看见庄稼地了. 每天疲于奔命, 要在公共汽车上挤三四个小时, 再倒好几次车, 你就知道有多辛苦了. 后来费了很大的力气, 才调了出来, 到建国门外的外企工作, 上班时骑自行车, 一路欣赏长安街两旁的风景, 才不再受这挤车之苦了. 另外, 我们家那时也成了 "各省市驻京办事处", 很多住在外地的亲友们来北京都会住在我那儿. 于是陶然亭这个抬脚就到的公园, 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我们陪亲友们的必游之地了.
如果说, 北海故宫颐和园是皇帝玩儿的地方, 那陶然亭公园就实实在在是老百姓玩儿的地方. 我们当年一有闲暇, 就会进去转一圈儿. 或者划划船, 或者逛逛景儿, 或者到假山的亭子里看看北京四处的风景, 或者在公园的电影院里看一场新公映的电影片. 可以说, 陶然亭公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曾竟留下过我们的身影. 无论是晴雨风雪, 陶然亭公园都自有它令人流连忘返的风韵. 每到秋高气爽的日子, 那一年一度的菊花展, 看着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冬日里, 湖面结了冰, 我就来这儿滑野冰, 虽然那冰面疙疙瘩瘩的, 的确比不上东北地区用心浇筑的正规冰场, 可这儿毕竟是不花钱, 随便玩儿, 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 满北京城还真难找到一个正规冰场啊. 那个华夏名亭园, 更是开创了仿制的先河. 这种作法现在泛滥全国, 毁誉参半. 可是说老实话, 华夏名亭园当时还真是我们经常爱去的地方. 至于那三分钱一只的白糖冰棍, 五分钱一只的红豆冰棍, 还有一毛钱一只的奶油冰糕, 在炎热的夏日, 来一只, 真是令人无限回味的享受! 还有, 两毛五一张的电影票, 一块钱一小时的小船, 到今天那更是想都不要想的了!
我们 2007 年回国, 在北京只住了一个星期. 除了探亲访友吃吃喝喝, 所剩的时间就不多了. 连就在家门口的陶然亭公园, 也没能拿出整块儿时间去再好好领略一番. 一个早晨, 可能是由于时差的原因, 天还没亮就醒了. 两人一商量, 何不就此去逛一逛陶然亭, 也算了了一个心愿? 于是说走就走, 从微明到日出, 在园子里转了一小圈, 虽然无法把每处都逛到, 却也难免触景生情, 引出好多回忆来. 人生如梦, 那过去和将来的时光, 风风雨雨奈何地, 喜气盈盈艳阳天, 都该好好珍惜啊!
好了, 这里就贴几张曙光下的陶然亭, 和着那风光背后的思乡之情, 与朋友们分享.
1. 晨曦初现陶然亭.
2. 早上进园时, 太阳还没昇起来. 湖面泛着微波, 天际隐现晨曦. 游人很少, 一片宁静.
3. 陶然亭公园的第一抹曙光, 引人入胜.
4. 外面那一片红楼, 都是后来建起来的. 常来公园游玩的人们对此很不以为然, 觉得这些后起的建筑破坏了陶然亭公园的原有景观, 把公园变成了他们自家的盆景. 我也同意这个意见.
5. 晨风徐徐, 细柳拂面, 伴着一弯微波, 漫步在秋高气爽的梦幻之中.
6. 太极拳方阵, 气势不凡. (其中还可以看见我们当年的老邻居.)
7. 日出之前的寂静
8. 湖边的游船已经准备好了, 即将接待今天的第一批游客.
9. 三角亭中, 悠闲的老人, 人生的夕阳, 却也是人生的朝阳.
10. 秋风抚新柳, 一醉一陶然.
11. 晨练的老人, 自得其乐.
12. 同一个地方, 这是从网上抓来的一张照片.
13. 这一座亭子是我们离京之后建起来的, 我都叫不出它的名字来了. 那一带原来有一个电影院, 周末时曾经在那儿看过很多电影.
14. 说实话, 这太湖石的水平真是不怎么样.
15. 陶然亭湖面, 日出的那一瞬间.
16. 松松筋骨, 换换空气.
17. 读起来有点儿像打油诗, 属于孔已己的水平, 终归是比不上皇家园林, 哈哈!
18. 你可以想象, 在炎夏之日, 这一片浓荫的下面, 会是一个多么惬意的所在.
19. 当时为了迎接 2008 奥运会, 很多工厂停产或搬迁了, 私人汽车也分单双日上街, 所以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有那么一点儿秋高气爽的味道了.
20. 成熟的柿子, 高悬在空中, 可望而不可及.
21. 陶然亭公园号称 "百亭之园", 这大概是其中最小的一亭了.
22. "华山论剑"
23. 我们曾经在榭湖桥上走过无数次.
24. 金鱼池畔.
25. 曙光陶然亭
26. 大妈大嫂们天刚亮就跳起了欢快的红扇舞. 除此之外, 还有打太极拳的, 舞剑的, 跳交谊舞的, 吹葫芦丝的, 吊嗓子的, 异常热闹!
27. 小花
28. 曙光陶然亭 - 2
29. 高君宇和石评梅的雕像. 他们二位是共产党早期烈士, 如果能活到现在, 会不会对那些腐败的高层疵之以鼻? (另一种可能, 会不会成为不顾一切也要扶太子党上马的 "老革命"?)
30. 观鱼胜过昆明湖!
31. 曙光陶然亭 - 3
32. 盛夏的荷塘, 这张照片是从网上抓来的.
下辑预告: 颐和园.
谢谢观赏!
原帖链接:
http://bbs.wenxuecity.com/beijing/36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