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崚子

人生如梦, 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 我愿意把自己经历过的酸甜苦辣, 与大家分享.
个人资料
嘉崚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故乡成都行 - 1 锦里采风

(2011-11-27 14:56:47) 下一个
感恩节刚过, 看着老美过节, 我却被迫在公司加了两天班, 做一些必须立刻处理的事, 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老美感恩节的狂风暴雨中去. 说实在话, 来美国许多年, 只有两次被美国人请到家里去吃火鸡大餐.
 
第一次是在 Kansas 州的一个小城 Emporia (我那时刚来美国不久, 中国的穷学生们把这个小城命名为 "美国的兰考"), 主人请了我们几个中国学生出席晚餐, 也就是所说的 "感恩"了. (可惜附近没有印地安人好请!) 吃饭时, 我的一位老弟把男主人认出来了, 在我耳边说: "就是这家伙, 每次到餐馆吃饭都会打铁!" 解释一下: 所谓 "打铁", 就是不付小费, 这是中餐馆里流行的行话. 早期来美国自费留学的中国穷学生大多都在餐馆打过工. 洗碗切菜送外卖, 其中的酸甜苦辣, 只有做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打餐馆的流动性很大, 要 熬过些日子以后才能升级做 Waiter, 那时才有些额外的小费收入. 要知道, 餐馆老板付给Waiter 的底薪极低, 小费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 做 Waiter 的人, 自然极其瞧不起那些打铁的食客, 几十块钱的饭吃得起, 几块钱的小费却觉得肉疼! 所以这次晚餐, 也让我看到了少数美国人的虚伪.

第二次是在 San Diego 了, 是我的直接上司 Gene 单请我们一家与他们共度感恩节. Gene 非常善良, 也很能干. 他除了当小老板, 还得应付大老板, 又与其他部门打交道, 为我们遮风挡雨, 同时还负责一整块编程的工作, 而我们的关系都处得很融洽. 令我惊异的是, Gene 还有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工活儿, 在他家里欣赏到他自己打做的电视柜, 选料精良, 造型别致大方, 做工极细, 令人拍案叫绝! 他的夫人在儿童医院做护士长, 他的女儿虽已成年, 但是因为有一点心理问题, 没有出去工作, 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悉心爱护. 他的儿子刚结婚, 带着漂亮的太太来团圆, 一起分享火鸡大餐. 我们也没空着手去, 包好了韭菜馅儿的饺子, 到了他们家, 再煎成锅贴, 趁热吃, 大受欢迎! 他的儿子更是毫不客气, 把剩下的锅贴和我现场调配的作料统统打包带走了. 热心的主人也把火鸡和其它一些美国菜打了几包, 不容分说地塞到了我们的车里, 让我们带走了很多温暖!

其实到了现在, 美国的感恩节已经变味儿了. 原先的传统, 只剩下了火鸡大餐. 现在却又多了两个节目, 一是酗酒, 二是疯狂抢购, 带给我的印象都不太好: 随处可见的车祸和飞车, 满街的警车开罚单, 挤得满满的停车场, 排着大长队的收费处, 都给人一种末日将临的感觉. 这算什么节日啊! 还不如自己去海边坐一会儿呢. (说了半天, 这跟成都锦里有什么关系呢?)

常言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感恩节虽说算不上中国节, 毕竟还有几天休息. 与三五位好友相聚小酌, 依然会勾起思乡之情. 我生于重庆, 虽然自幼在北方长大, 但是籍贯一直填的是成都, 家里的亲人们也大都聚居在成都. 父母亲在家里一直是讲成都话, 我也就听得很习惯, 也就会讲一些. 而好多年来父母的工作都一直引领着全家人生活在北方: 东北, 西北, 和华北. 所以我哪儿的方言都会讲几句. 跟东北人在一起时, 我会满口大楂子味儿, 可能比赵本山更土. 和北京人侃起来, 我也能来一口京片子, 气死侯宝林. 遇到山西或内蒙的老乡, 也能说几乎正宗的山西话, 堪比华国锋. 只可惜在嘉峪关的戈壁滩上仅生活了一年半, 没来得及学说甘肃话, 那是个新建的钢铁基地, 每天见到的全是东北人. 如今在美国混生活, 天天都得拽洋文. 但是我最喜欢听的, 还是四川话! 想当年那一台四川话剧 "抓壮丁" (后来还被改编成电影了!), 风趣, 诙谐, 听过之后仍然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太过瘾了! 来美国之前, 前后只有两次机会回过四川. 我也就抓紧机会练习我的 "椒盐四川话", 成都, 重庆, 宜宾, 泸州, 乐山, 雅安, 每去一个地方, 我都争取跟亲戚们讲四川话, 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让我心里非常欣慰. (赛过邓小平.) 在内心深处,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四川人.

拉拉杂杂地闲扯了一通, 其实只是为了贴一些成都的照片给大家看一哈, 同时也抚慰一下自己的怀乡之情. 人在曹营心在汉, 祖国的山水, 故乡的亲人, 时时萦绕在心头. 前两年回了一次国, 其中在成都住了一个星期, 主要的任务是为父母亲扫墓, 还要拜见多年不见的亲人们. 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 只能走马观花似的玩了几处名胜古迹. 趁着感恩节休息, 在这里给老乡们传染一些思乡之情.

说到成都的锦里,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 那整条巷子都是重新建起来的, 商业气息过浓.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海外游子而言, 毕竟还能在这儿找到不少成都味道, 又兼隔壁就是武侯祠, 安排作一日游, 巴适得很. 何乐而不为呢?

1. 在成都锦里的入口处, 你可以看到一幅极为简略的导游图.
 


2. 桃园三杰和五虎上将的小雕像, 是这里的特色纪念品.
 
3. 哈哈! STARBUCKS 竟然也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
 



4. 古色古香的小门脸, 引人遐想.

 


5. 锦里一条街, 集文化与饮食之大成.
 

6. 小店出售的脸谱面具, 多姿多彩!
 

7. 这几篇短文, 介绍了锦里的前世今生.
 

8. 室无陶不雅

 


9. 在这里吃午饭, 墙上的童谣吸引了我的注意. 用成都话念出来, 真是别有韵味.
 

10. 记得儿时最喜欢聚在吹糖人的小担前, 看他变魔术一般吹出那些大千世界. 买一个, 举回家, 好久都舍不得吃!
 

11. 人称 "西蜀第一街"!
 

12. 吃一碗清汤抄手, 再来几个叶儿芭. 虽然味道清淡, 却也一解乡愁.
 

13. 在葫芦上賦诗作画, 也很有趣.
 

14. 游客来自五湖四海.
 

15. 皮影戏, 不知为什么, 让我想起葛优演的 "活着". (别说, 他还真有几把牙刷! :-)
 

16. 要有一个很大的胃, 才能装下这许多小吃.
 

17.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 其实是卖草鞋出身.
 



18. "结义楼" 内是餐馆.
 

19. 又见皮影戏, "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
 

20. 这块顽石, 莫不是贾宝玉的旧相识?

 


21. 传统波丝糖, 没敢尝.

 
 

22. 剪纸艺人, 把老马老毛, 蒙娜丽莎, 五虎上将, 观音菩萨, 一网打尽.
 



23. 换一个角度来看锦里的入口处.

 


24. 附庸 "风雅"!
 

25. 广寒宫

 


26. 三英战吕布
 

27. 看看这个诸葛亮, 够夸张吧!

 


28. Goodbye, 锦里!

 


如果想看大图,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http://bbs.wenxuecity.com/chengdutravel/307772.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嘉崚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幸福剧团的评论:
谢谢幸福剧团, 握你的手!
幸福剧团 回复 悄悄话 看着真感亲切!
谢谢分享。
嘉崚子 回复 悄悄话 谢谢 sunshineoz 光临!
sunshineoz 回复 悄悄话 怀念叶儿芭!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