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乎意外的24位顶尖大学学生自述 (dudaan)

(2011-09-13 06:03:53) 下一个
感于美国大学录取制度和中国的巨大差别,早就想出一本书,我的预设是,美国的制度虽然有诱导花拳绣腿的弱点,但是毕竟优于中国的单处追求高考分数的做法,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比较有利。夏天去中国和一个出版集团谈了这个项目,一拍即合,并得到一个基金会的支持,希望在中国掀起一场重视素质教育的新风,反思中国的高考制度。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非常真实客观,主体是学生本人的体验。通过关系联络了60位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约稿,给出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会被录取?你怎样看高中生活?高中生活对你的影响?上大学后和你的预期是否一致?很快收到了24篇自述,来自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宾州大学商学院。

其中有13个华裔,11个非华裔学生。
让我惊讶的是,符合我原来思路的文章只有六篇。四个学生说,他们上顶尖大学完全靠运气,一个学生文章的题目就是《耶鲁招生办公室的失误》。当他被耶鲁录取后,所有同学都说一定是耶鲁搞错了,因为他成绩只属于中上水平,除了一点点远不够专业水平的小提琴以外,没有任何特殊的课外活动,SAT和AP考试的水平也是中上,他在高中很放松,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同学看电影、聊天。他父亲是台湾移民,母亲是广东人,普通家庭,没有任何特殊背景。报耶鲁完全是撞运气,结果居然被录取,同年级五个成绩优秀志在必得的学生都没能进去。另外四个学生和他的情况类似。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生上了耶鲁哈佛以后并不感觉非常吃力,上面说的那个学生,成绩还是中上,用他自己的话说,门门都是A-B+。

有三个学生(都是哈佛的)以天才自居,认为自己进哈佛完全靠天分,哈佛主要是为天才准备的学校。不客气地说,他们很狂妄。其中一个学生说,他在高中时有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无论如何努力也进不了一流大学,而他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能进入一流大学。当然他的确非常聪明,走纯学者的路子,现在已经是颇有建树的博士研究生了,老师对他赞不绝口。
只有两个学生认为自己是通过努力学习进藤校的。有个华裔女孩在上中学时发现自己的服饰处处不如别人,就像父母抱怨,父母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教育,说咱家穷,你要想翻身就得进藤校。结果她刻苦努力考上了顶尖名校。

有一个华裔学生揭露了这些著名大学招生过程中的大量拉关系和弄虚作假的现象,学生为了上好大学千方百计讨好中学校长,利用校外的关系,等上了大学以后就把这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都统统忘到脑后了。很多获奖的东西都有水分,有的是家长甚至是家长手下的雇员做出来的。至于论文,操刀代笔普遍存在。(我不知道他是在写自己还是写别人)

让我更震惊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像我原来想象的那样,把丰富多彩的高中活动看成是幸福,而是看成负担。一个说,当我做义工的时候,脸上在笑,心里却在不停地骂,恨死做这种事情了,但是不做又不成。
有三个学生认为美国的大学招生不如中国的制度,因为至少中国的制度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是像美国这样公开为社会名流和校友大开方便之门。另外,他们还觉得与其从九年级开始就长时间地为进名校努力,还不如最后一口气考三天痛快。(他们不理解中国高中生的痛苦)

在他们的文章里,我也读到了原来不那么了解的美国中学生的胡作非为。一个非常有名的私立高中学生津津乐道学生们是如何有组织地骗开宿舍监管人,把女生留宿在男生宿舍。一个学生觉得他在高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建立了一个网站,专门攻击校长和老师,散布A老师爱B老师等等流言蜚语,揭露老师的隐私,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站。
总之,这些内容和我以及出版社的想象相差太远了。出版社考虑把那六个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挑出来,在详细描写,但我已经对我自己原来的想法产生了根本的怀疑,因为这只有四分之一,可能会误导。最后决定彻底放弃。
还有一个技术困难,这些学生大都不愿意公开真实姓名,但出版社要求真名和照片,认为只有这样才有说服力。
由于签了协议,学生的文章如果不发表不能转作它用,所以无法在这里详细登载,只能向大家说一个大概。
24个人大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希望我的帖子不至于产生误导效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