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62)
2018 (98)
2019 (87)
2020 (157)
2021 (87)
2022 (95)
二十四节气 — 中国的阳历
小时候祖母总是用阳历年和阴历年来称呼元旦和春节。阴历年是中国年,阳历年用的却是西方的格里高力阳历( Gregorian Calendar )。小时候还一度以为 " 阳历 ” 为 ” 洋历 ", 和“洋火”,“洋葱”,“洋枪”“洋炮”之类同属舶来品,而且公元纪年也确实源自国外 , 是民国后才引到中国的, 当然后来才知道“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
把月亮圆缺算一个月是阴历,但中国的农历不是纯粹的阴历,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所以农历是“阴阳合历”,如果把此“阴阳历”分开的话,二十四节气的历法可算是真正的中国“阳历”。
关于二十四节气,从网上查到如下资料: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 360 度,共经历 24 个节气,每月 2 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 12 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 12 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 15 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 6 日、 21 日,下半年在 8 日、 23 日,前后不差 1 ~ 2 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 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信息来源:中华农历网: http://nongli.com/item2/nlzs07.htm
中国的农历是涵盖月球运行规律及太阳位置变化的阴阳历。 老祖宗把节气和阴历配合使用,实在是智慧。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的历法也包含了阴阳,可算是与日月同辉了。
(电视剧《爱你没商量》插曲-童声《冷暖在人间》》 张和平词,王小勇曲,苑菁、无鸣演唱,非常美的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可点击此链接欣赏: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fUvRb6VTyc/
谢谢滕玉!俺是越老越复古,越来越觉得好多传统的东西有意思~~
想和两个孩子说说节气,所以自己就先复习小结了一下~~
中国以前一天十二个时辰,后来引入24 hours, 就成了24个“小时”了,咱们的二十四节气也可以把一年的十二个月分成24个half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