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

(2012-01-25 22:50:43) 下一个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让人想到那首著名的忆苦思甜的
 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不错,确实是套用了那首歌名。不过这大过年的,不兴忆苦,只是想说说爸爸跟我说过的他早年工作中的一些趣事。

电影联队里的“牲口队”

爸爸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直到退休一直从事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小时候人家问我爸爸在什么单位工作,我总是说:“在电影院工作”。小时候用过父亲单位的信笺,他们单位正式的曾用名是“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后来是“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爸爸曾经告诉我,他们最早的名称是“电影联队”,属于当地文教局(文化局+ 教育局)下属的一个部门。最初的联队由四个小队组成,分管四个管区电影的放映。那时没有正规的电影院,大都是露天电影,他们要经常巡回放映。

其中一个小队的五个人员的姓氏很凑巧:两个姓杨,另外三个分别姓朱,马,牛。被其他的小队戏称为“牲口队”。朱马牛杨几位叔叔我都认识,我是十多岁时听爸爸说起这个掌故的,那时他们有的已是单位的领导了,想到那个外号就觉得好笑,甚至觉得有些骂人般的恶毒。不过父辈们当初也是小年轻,这种恶作剧式的玩笑也无伤大雅吧。

此处无声胜有声

早年间,爸爸和他的同事也送片下乡,去基层农村放电影。老乡们特别纯朴,从十里八村赶过来看。有一次放映影片“沙漠追匪记”,放到中途,喇叭出故障,一下没声音了。只见银幕上的人物张嘴,听不到他们说话。 一个老乡小声和旁边的人嘀咕:“怎么没声了?” 另一个老乡非常体贴地解释:“沙漠里干成这样,又没水喝,一定是嗓子哑了,说不出声。” 还有一个老乡说:“他们现在和敌人离得这样近,说出声就暴露了,不就被敌人听到了嘛!”

爸爸跟我说这个趣事的时候,没说下文,我当时也没问。现在想来,爸爸和他的同事们当时一定是赶紧排除故障,短时间说话不出声还可以理解, 到了枪声响起,冲锋号吹起的时候还没声儿可就说不过去了。

“宝片”下乡

爸爸说文革期间有一部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纪录片,被称为“宝片”。据说当时从发行的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开始,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的第一把手亲自接片。从中央到省里,再由省里到各地市,再到县里和乡里, 每到一地,都是敲锣打鼓地迎接。想来和我们现在的奥运圣火接力 有一拼。 

爸爸说,当时参加放映的放映员都必须是根红苗正的“红五类”,家庭成分不好的人都没资格去放这部电影。据说,放这个电影时,工作人员都特别紧张,生怕出差错。越是怕,还越是出问题。有个放映员在放映时因为前面的人忘记倒片,片子一放,发现银幕上是倒的,当时魂都要吓飞了,这要被人上纲上线,性质可就严重了。也是当地的老乡纯朴,没人拿这个意外去做文章。



今年我的父母和我们在北美过年,过年的时候难免抚今追昔。在没有电视和
 春晚时代的除夕夜,好像电影院是除夕晚上最热闹的地方。那时候,看电影好像是为数不多的主要娱乐之一,平时晚上电影院的上座率都是满的,除夕夜更是一票难求,我还清楚地记得,据我们家属区不远的票房(电影院售票处)常常拥挤得像现在春运时火车站的售票处;而售票处的那个孙阿姨一度很“红”,很“吃香”, 到哪儿都有她的“关系”和“熟人”;我们这帮孩子看电影从来不用买票,节假日得空就跑去看电影,好似自己家的“家庭影院”…….

本来是说爸爸讲的过去的事,说着说着把我的怀旧情绪也带出来了,好了,就此打住,不然就跑题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zqy6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点缀的评论:
那个时代很清贫,但是很快乐~ 
我那时候是个孩子,无忧无虑,有大把的时间,电影也看得很多~不像现在,要见缝插针地挤时间~~向往退休ing!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真是啊,本来是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结果成了听他的女儿讲那过去的事情了。。。不过,同样的事情由女儿的口中再转述一遍,倒是更生动,更有意义了。。。好听,喜欢听。。。那个时代虽然很清贫,但没有假的东西,至少吃得都是货真价实的原生态食品。。。那时的人多朴实啊。。。可惜啊。。。现在的人都被物欲变异了。。。


zqy6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御树林枫的评论:

妹妹提醒我了,还真是这样。好吧,有空和孩子们说说我过去的事情,博克里也可以写点怀旧系列~~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刚看了本子女教育的书,说要常和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的事。这样,孩子会理解区域、文化、时段的多样性~~我还准备“听妈妈讲那外婆的事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