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

从小就喜欢阅读人文地理各国风情的文章,现在偶尔忙中偷闲,到外面走走,很想和他人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从前爱耍笔杆子的人,现在觉得对笔墨都有生疏感,也想借此渠道来有感而发一番。同时
正文

百慕大掠影 (图)

(2011-09-17 13:39:23) 下一个

夏天想带过了七十的父母和家人去轻松旅游一下。考虑过去国外旅游城市玩,但一想拉着上了年纪的长辈和我们一起马不停蹄地走街蹿巷好像不大现实。经过一番琢磨,觉得百慕大地处北大西洋,离我们较近,且在我们正当炎夏之时,岛上会较凉爽,可以考虑坐游轮一游。我们于今年七月坐Royal Carribean的游船去百慕大游玩。在岛上滞留了两天。所以是名副其实的浮光掠影一番。小时一直觉得很神秘的百慕大,是一个多岛组成的热带城市,既有本色的自然风景也有城市化的风味。那在风中摇曳的棕榈树,枝头绽放的艳丽的花朵,在灰色的雨幕中显得格外平静的粉色海滩让我回想起在渡过大学时光的厦门岛。厦门和百慕大,代表我的生活中两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时期,带来的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它们在我的记忆里居然交织在一块了。



船上的生活感觉是花钱买pamper. 吃的玩的应有尽有,而且很多是二十四小时开放。我的天真的女儿回来和他人提前我们在船上的经历,总说我们吃用的东西都不要钱。在船上我最喜欢的活动是观看歌舞剧的演出。那些年轻的演员们来自世界各地,带来的是各国的人不同的精神气质。在激情的乐曲的伴奏下,他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那健美的体格,热情和青春相溶的舞步,对台下的观众非常富有感染力。我觉得跳舞的演员中有一位男士举手投足中显得特别有韵味,紧臀宽摆的拉丁舞的服装突出了他高挑的身材,他的黑发大眼更衬托出了他面部清晰的轮廓。我猜想他可能是南美人。

虽说他们表演的都是些早已下了百老汇的的曲目,但是反正是在渡假,也没必要强求什么风花雪月,达到了放松的目的就好。后来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看见台上的主唱首和另外一个演员边走边聊地从对面走来,面孔跟台上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两样,只是台上的装束更flashy。对于这些船上的表演者来说,这艘游轮既是他们一年四季工作的场所也是他们生活的家。更有趣的是,有一次去参加跳舞班,一走进去,看见那位特别出众的舞蹈演员在当老师。他态度很温和耐心。我有机会和他跳了几步还聊了几句,他告诉我他是塞尔维亚人(前南斯拉夫的领域)。我感慨,我们长大的时候很喜欢几部脍炙人口的南斯拉夫电影,没想到这位’帅哥‘就是从那来的。

                                                                    座无虚席的皇宫剧场


 

这是演出时的照片。这台戏都是七十年代末流行的电影主题曲。



船上每天活动安排的满满的,但不是说都那么有意思。有时候远离嘻嘻哈哈的游客,在低层找一处安静的甲板,在甲板上伴着碧蓝的海水,迎朝霞,送日落,让人觉得有一种‘悠然见南山’时的平和。虽说我在海滨城市生活了多年。但是这次旅行才真正明白什么叫navy blue。那海水的颜色,是那么的深邃和饱满。那一望无际的海水,波光粼粼,似乎蓝中带黑,显得那么的深邃。而我们的十万吨的大游轮,似乎在时空中滞留着。而那海天交接处好像总是可望而不可及。’智者爱水,仁者爱山。智者动,仁者静‘。这海上的智者可能也不难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吧。



这是我们船停留的King's Warf,在百慕大的西侧。 当我们早上八点左右入港时,天气有点阴沉。眼前那古城堡式的建筑倒是和阴霾的天空有一种很好的映衬。


听说St George是百慕大最有历史的地区,但也最远,所以我们要第一天就去这样有足够的时间。已有近四百年历史的.  St George 的城内只有几条街,所以可以说是个迷你城市。而它室内的风景点也是迷你型的。

St George 的未完成的教堂。



St Peter's Church 是世界仍在运行的Angelican教堂里最古老,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在欧洲看过了那么多雕梁画栋,雄伟宏大的教堂,这个小教堂显得那么的原始和朴素。


                                                                       St Peter's Church


喜欢动物的女儿总是被小猫小狗吸引住。这是在教堂花园里游荡的猫。



到了吃饭时间,想找一家快餐店。在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中餐馆的招牌就进去了。它的装潢很干净还有点戏剧化,和我们常见的福建人开的外卖店比,品味要高一点。不过和沉着脸的菲籍的老板娘聊了几句,就不给什么胃口了。价钱起码是美国中菜馆的两倍。质量差。服务态度很别扭。我想老板娘可能觉得外面的风光这么漂亮,而我却被困在这外卖店, 苦恼啊。


St George 港湾一角。



我们第一天的下午去了首都 Hamilton。那天上午淅淅沥沥的小雨到下午变成了大雨。非穿雨衣撑伞不行。上船前听取LG的‘高见’,把雨伞和在香港为了挡雨买的雨布都留在家里了。身上没了遮拦,所以也逛不了太远。只能在室内的shopping mall 走走。不过到了French Street, 很多店面楼有游廊,有点象广州和厦门的街头。百慕大的物价很贵。听说汽油是美国的两倍多。走进French Street 的一家时装店,一件上衣要上百。不知是不是名牌。

第二天上午继续下雨。天空阴森森的。决定了半天,还是去这有名的Horseshoe粉色沙滩,反正一下海就湿了,所以湿不湿无所谓。可以在King'sWarf 坐公共汽车到那。沿途欣赏了雨幕中依稀朦胧的海湾景色,和是不是跃入眼帘的各种外墙粉刷得特别明亮颜色的民居。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把这些民居涂得像是孩子世界里的图画。 从这一点看,百慕大好像显得比较轻松自然。女儿在Horseshoe下水游了泳,玩了沙子。她游泳的那边是一个小海湾,各种奇形怪状的的岩石环绕,有不少人在玩水,猜想他们也是游客。

                                                                            Horseshoe Bay


期间有一个小插曲。 我们看见一对身穿婚礼服的年轻人在伴娘伴郎和小花童的陪伴下,在雨中的沙滩上照相。临走时,新娘浓墨重彩的脸已经被淋得像花脸了。不过她的‘don't care'态度倒是值得欣赏。

下午五点船就要启程了。所以也不敢跑得太远。就从沙滩那回来了在King'sWarf 转一转。带女儿去水族馆看海豚游泳。下午四点就返回船上了。女儿在船上和我们的服务人员交上了朋友,临行前,还给他们画了画做纪念。她很喜欢这次旅行,说下次还要坐同一条船回百慕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