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衰退”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裂而造成的。从一些数据来看,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两年了。但是,除了少数局部地区之外,房地产业还是没有回暖的迹象。
美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上,有数百万间房屋的贷款存在严重问题,必须重新评估并解决。据估计,美国房地产市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房屋是“负资产”(Negative Equity)—房屋的市场价值低于房屋贷款值。这类房屋的屋主,有不少人准备撒手不管,把房屋的钥匙交给银行一走了之(称为Strategic Default)。
目前看来,银行业和房屋屋主对解决有问题的房屋贷款都没有兴趣。解决有问题的房屋贷款的通常办法是:银行没收房屋,然后拍卖出去。如果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形势良好,个别房屋拍卖很容易完成。但是,在目前美国的经济形势下,应该被没收而再拍卖的房屋数量太多,各家银行一旦开始大规模拍卖,就会把市场上房屋的整体价格压得更低。银行当然不愿意这么做。解决有问题的房屋贷款的另一个办法是,银行与屋主协商,各自退一步:银行承诺降低贷款数目,并调整贷款利息,屋主则保证继续偿还贷款,不做“撒手不管”之事。显然,银行不会高高兴兴地承认账面损失,因为这么一来,就会降低股票市场对银行赢利的期望,从而降低银行的股票价格。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时候,失业的屋主自然也没有兴趣去为了已经是“负资产”的房屋操心。
从里根总统以来,尤其在克林顿当总统、格林斯潘任联储会主席的时期里,美国的金融市场规则全面放松,各种所谓的“金融创新”不断推出。在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风暴的前几年,美国的银行把房屋贷款贷出之后,转手把这些贷款“包装”在股票市场上市(称作Securitization)。因此,许多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并不实际拥有贷出的房款。换句话说,银行已经把贷款能否回收的风险转移到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身上(这些投资者包括美国的“两房”、各种退休基金和私人投资者,等等)。在把这些贷款变成股票的过程完成之后,无论放出的贷款是否能够收回,银行都可以坐收房贷之后的各种贷款手续费(包括贷款利息)。这是资本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利润私人化,风险社会化”(Profits Privatized and Risks Socialized)。这也是银行业对解决有问题的房屋贷款不感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房地产业(包括房屋买卖和房屋修建),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引擎。只要房地产业继续处于低迷的状态,美国的经济就不会真正复苏。而经济不能尽快复苏,失业率就难于降低。失业率降不下来,有问题的房屋贷款数量只会增多。这是一个连环套。因此,尽快地解决有问题的房屋贷款问题,显得非常迫切。
遗憾地是,“股票化”了的美国房屋贷款,已经变成大家(包括美国政府、美国国内外投资者)都躲不及的烫手山芋。或者更形象地说,美国相当多的房屋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过去数十年来,拥有一间实在的、属于自己的房屋,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美国梦”。但是今天,对于不少人来说,拥有“空中楼阁”,却是一个“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