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故乡行(4) - 外滩

(2013-09-10 18:45:03) 下一个
外滩, 是大上海的标志, 也是每次回上海必去的地方,那里有太多的回忆,那里有太多的变迁。今将它整理出来,给老上海,新上海,和到上海去过的朋友,一点点的记忆的回复。
以下所有的建筑介绍,都是摘自网络(维基,百度),特此申明。

1.

外滩,是大上海的标志,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区域,由一段沿黄浦江马路和沿路的建筑和设施构成。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沿路为二十余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古典复兴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近年来上海外滩天幕的后方又被新建的许多摩天大樓改变了不少。自1943年起,外滩的正式路名为中山东一路。

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自1908年落成后,外白渡桥便是成为上海天际线的组成部分。

2,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Broadway Mansions)位于上海虹口区北苏州路20号,东临大名路(原百老汇 路),南临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处的外白渡桥,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三座早期高层建筑之一。地上21层,高77米。建于1930年—1934年,投资者是英资业广地产公司,总造价500万两。建筑面积24,596平方米,钢框架结构。建筑风格为艺术装饰主义。初期作为公寓使用。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该楼被日军占用。 1939年3月,业广地产公司将该楼卖给日资恒产株式会社。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该楼,改为励志社第七招待所。1951年改现名。1980年代成为对外开放的宾馆。

3.
1995年9月30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与黄浦区人民政府联合筹建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为主,辅以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文献、实物,展示了上海开埠150年来外滩的变化历史。在纪念馆里可以从外滩的发展轨迹研究上海的发展历史。

4.
浦东陆家嘴风光

5.
滙丰银行大楼,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於1923年至1955年在中国上海的分行大楼,位于上海外滩12号,又名市府大楼,今天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1921年5月5日大楼开工,1923年6月23日建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大楼的设计者是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 (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

滙豐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 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

滙豐银行大楼采用严谨的新古典主义立面构图,外观上可以明显看出新古典主义的横纵三段式划分。正中为穹顶,穹顶基座为仿希腊神殿的三角形山花,再下为六根贯通二至四层的爱奥尼亚式立柱。大楼主体高五层,中央部分高七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半。大楼主体为钢框架结构,砖块填充,外贴花岗岩石材。滙豐银行大楼内部装修品质十分高雅,选用大理石、黄铜等装修材料,技艺精良,且设有暖气和冷风装置。营业大厅的 8 根柱子为整根大理石筑成,在当时为亚洲独例。

滙豐银行大楼后为副楼,内有银行办公室、金库及仓库,建筑特色逊于主楼。

传说,当年朱镕基在上海当市长,上海外滩要进行大楼置换,市政府大楼要搬迁,谁可以入主呢?滙丰银行一直想再杀回来,提出要要回当年被赶出去的大楼,朱镕基说可以,但是必须出资3亿人民币,滙丰银行只愿意出2亿,后被刚成立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公司出资3亿,成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

 

6.
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大楼位于上海外滩15号,是外滩建筑群中一座较早建成的楼房。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开设于1896年2月13日。最初在外滩29号法兰西银行内,面积较小。1899年,该行购进外滩15号地块,到1902年建成3层框架结构楼房,建筑面积5018平方米。建筑属于文艺复兴风格,立面采用爱奥尼柱式。有彩绘玻璃的天棚和回廊。1928年11月1日,此楼曾是中华民国中央银行的總行。现在这里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最初,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设在外滩29号法兰西银行内,面积较校1899年,该行从爱顿特手中购进外滩15号地块,开始兴建华俄道胜银行大楼,1902年竣工。1910年,华俄道胜银行与另一家俄法合资银行——北方银行合并,改称俄亚银行。十月革命以后,总行被苏维埃政权收归国有,该行以巴黎分行为总行,并继续在中国经营。1926年,华俄道胜银总行因证券交易失利而破产清理。同年9月6日,在华分行也停业清理,上海的经营就此告终。同时,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为了控制和掌握中国的金融业,成立了中央银行。1928年11月1日,此搂就成了中央银行的所在地。上海解放后,此大楼曾是上海 民主党派集中办公地方,以后又有多家机构租用过。20世纪80年代上海航天局也进入办公。1991年,通过置换,上海外汇交易中心进驻此搂,成为第一家通过置换进入外滩的金融机构。

7.
位于上海中山东一路9号(福州路口)的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建于1901年,是外滩最早的历史建筑之一。它原来是美资旗昌洋行的花园,1877年旗昌洋行退出中国航运界时,招商局以222万两银子收购了其在外滩的房产以及在中国各地的码头、栈房和船只。由于业务不断发展。1901年招商局又在原来花园的基础上建造了“ 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并将此楼作为办公楼。

这座见证了外滩风风雨雨的历史建筑,占地约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为西方殖民早期的外廊式风格。面向外滩的主立面为三段式古典主义构图,呈典型的横三段、竖三段造型;二三层柱廊分别采用了较地道的塔什干及柯林斯柱式;门窗多用拱券,砖工精细;大楼内部楼梯栏杆木扶手有精美券柱式雕花。在外滩风景线中,具有独特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在纪念招商局成立130周年时,招商局投资千万元对该楼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进行了彻底修缮。

8.
上海海关大楼(解放前称为“江海关大厦”),位于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汉口路外滩)。总面积为10.005市亩,原面积为9.909汉亩,让作公路1.039汉亩,剩下8.870汉亩内包括江海关码头验货场。 5.589汉亩(合为5.929市亩)于1875年10月20日购自Robert Mackenzie,土地价值27378.82关两。4.32汉亩于外商贸易开始时由政府拨为新关基地,按当时价格,约值21168.00关两。(注:1汉亩=7260平方尺=1.15市亩)。上海海关大楼在这块地皮上,先后4次建造了不同风格的办公房。

上海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它高耸的钟楼和大钟。海关大楼安装大钟起步于19世纪下半叶,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海北关大楼上安装了一座海关大钟。装备大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考量:

其一,1893年建造的海关大楼是当时外滩最高建筑物,由吴淞口驶入黄浦江外国轮船,在很远处就看到了海关大楼并听到了钟声,很快将进港靠泊办理船舶入境海关手续和装卸进出口货物,起到航标和灯塔作用

其二,高耸的海关大楼和婉转的钟声给城市带来生活立体感节奏和旅游景致的点缀

其三,海关大楼安装大钟有其历史原因和海关自身业务工作的需要。从19世纪开始,海关学习西方国家海关以天数计算船舶吨税办法,超过夜里12点钟就另加1天,由于进出口船舶来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备时钟误差很大,经常引起争议,为了统一报时,皆以海关钟楼敲点为准,1893年建成的江海关大楼已安装大钟,此后建成的粤海关、潮海关、江汉关等大楼也都安装大钟。

1925年江海关投资430万两白银建造新大楼时,税务司和海关监督决心重造一只全国最大、世界闻名的大钟。两年后,海关大钟与大楼同时建成。海关大钟由英国John Taylor & Co(钟声报时机件)及JB Joyce & Co(时钟本身)设计制造,总造价为5000多两白银,1927年制成,同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共重6.25吨,把6吨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钟楼时,外滩马路行人都停步观望之吊装 奇景 。

1928年元旦敲响第一声,每一刻钟都会奏威斯敏斯特钟声。这座大钟楼,亚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海关大楼顶部为逐级收拢的四面钟楼,每日准确、悠扬的报时钟声使之与南侧原汇丰银行大楼一起成为当时年代外滩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之一。钟楼旗杆位置北纬31°14'20.38,东经121°29'0.02,成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同时也是外滩建筑中最高、气派最大者。

1966年大陆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海红卫兵冲入海关大楼,欲毁坏钟楼,遭到海关人员阻止,但此后钟楼的钟面被改建成葵花图案,钟声也改为东方红。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沪,结合对上海历史尊重的考量,钟声和钟面恢复成原貌。

1997年7月1日,由于官方的有关部门对于在外滩播放以前“殖民者的音乐”表示不满,因而单方面将威斯敏斯特钟声停止。

2003年5月1日起,钟声重新恢复,不过演奏的乐曲又被改回东方红。

9.
外滩牛(BundBull)是上海外滩金融广场的标志,重达2.5吨、长5.2米、高3.2米的铜牛雕像,由华尔街铜牛 的设计者阿图罗•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制作,铜牛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 ,喻义着只要铜牛在,股 市就能永保“牛”市。

在外滩滨水区改建规划中,中山东路福州路口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外滩金融广场。作为曾经万商云集的 “远 东华尔街”,上海外滩具有悠久的金融发展历史和深厚的金融文化底蕴,有人提议,为上海 建设金融中心设立 一个标志物。1989年,美藉意大利裔艺术家迪•莫迪卡将自己创作的铜牛雕塑安放在华尔街证劵交易所门前,引起轰动,“华尔街铜牛”便成为纽约人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似乎只 要铜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在这个故事的启发下,上海金融广场希望也能永久竖立一座 具有相同意义的铜牛,最好是“华尔街铜牛”的孪生兄弟。

2010年5月15日,在落成揭幕仪式上,艺术家莫迪卡面对数百位中外嘉宾和媒体深情地表示:我怀着对中国人民以及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精心创作了这尊“外滩金融牛”,希望通过我的这个作品表达我 的良好祝愿,为中国和上海带来好运。艺术大师一席发至肺腑的感言赢得了阵阵掌声。愿华侨华人共同牵来的这头“外滩金融牛”、凝结着上海侨务工作者心血的友谊之牛,能给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带来好运。


10.
作为上海外滩源综合改造计划中规模最大的历史建筑群“洛克•外滩源”项目一期揭开面纱,11栋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全新亮相。

洛克•外滩源坐落于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东起圆明园路和33号公园,西至虎丘路,北临南苏州路,南至北京东路,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也是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区域。洛克•外滩源修缮方案的 确立是个谨慎、漫长的过程。对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动大手术”是输不起的。国内外的权威专家云集外滩源共 同商议、反复推敲。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更是严格。每一栋老建筑的历史都被调查得尽可能详尽。通过原始图纸、历史照片,反复对照,尽力寻觅旧时的印迹。

项目一期修缮完毕的11栋历史建筑包括安培洋行大楼、圆明园公寓、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哈密大楼 、协进大楼等。如今,走在虎丘路上,从那些恢复了原貌的建筑上,我们可以看到外滩源建筑的历史演进历程:安培洋行、圆明园公寓重现了1900年至1910年的维多利亚建筑风貌;哈密大楼、协进大楼、兰心大楼诠释出折中主义建筑的独特线条美感;光陆大楼则属于时髦风格法式建筑;亚洲文会大楼和女青年会大楼是上海现存极少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传统复兴装饰艺术建筑的典型呈现;而真光广学大楼(姊妹楼)是美国式装饰艺术派 摩天楼风格,与著名的“国际饭店”一样,都出自匈牙利建筑设计师“乌达克”的手笔,被专家认为是这个街区最美丽的建筑景观。洛克•外滩源的建筑风格完美地呈现出上海海派建筑的风貌,更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缩影体现。目前,包括上海外滩美术馆在内的高端艺术品、奢侈品欣赏与销售、特色餐饮酒店等已经入驻。

10.1  盐业银行

10.2, 安培洋行

10.3,园明园公寓

10.4,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

10.5, 兰心大楼

10.6, 哈密大楼


欢迎浏览我的博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noopy~ 回复 悄悄话 还是喜欢老式建筑,新建的建筑像塑料材料搭构而成,单薄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