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1395波斯,2016伊朗:伊斯法罕半天下(上)

(2017-04-03 09:44:42) 下一个

伊斯法罕,伊朗第三大城市,位于伊朗中部,类似中国的开封武汉这种九省通衢、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为商旅云集,兵家必争之地。从米底时代建城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是阿契美尼德、安息和萨珊几朝的军事重地。伊斯法罕的名字,就来自于古代波斯语的Spahān,意思是军队驻扎的地方。

公元十一世纪,塞尔柱突厥在此建都,后来毁于蒙古人和帖木儿的铁蹄,直到十六世纪末,伊斯法罕才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时代。1598年,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一世将帝国都城从北方的加兹温(Qazvin)迁到伊斯法罕。为了打造新都,阿巴斯一世从各地招募了大批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建造起一座座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建筑。十七世纪初的全盛时期,伊斯法罕楼台林立,商贾云集。伊朗有一句谚语,Esfahān nesf-e- jahān,直译为“伊斯法罕,世界的一半”,套用中文里现成的说法叫“伊斯法罕半天下”,其繁盛可见一斑。当然比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伊斯法罕半天下”还算是蛮谦虚的说法。

今天的伊斯法罕,是伊朗伊斯兰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精华荟萃之所在,有多处重量级的景点,是伊朗旅行目的地当仁不让的首选。伊斯法罕的主要景点,归纳起来,有一个广场,三座清真寺,三个宫殿,一座巴扎,两座桥梁,一个教堂。这篇先介绍广场和清真寺。

1. 伊斯法罕的中心,伊玛目广场(Imam Square),原名Naqsh-e Jahan,意思是世界的影像,所谓“伊斯法罕半天下”,狭义上指的就是这座广场囊括了天下精华的一半。又叫沙阿广场(Shah Square),伊斯兰革命以后更名为伊玛目广场。广场长560米,宽160米,面积世界第二,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2. 伊玛目广场的南端,是著名的伊玛目清真寺(Imam Mosque)。这座清真寺,原名沙阿清真寺(Shah Mosque),1611年由阿巴斯一世下令兴建,1629年竣工。宏伟庄严的建筑,精美绚烂的装饰,伊玛目清真寺是伊朗最华丽清真寺建筑,是萨法维建筑风格的杰出典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 清真寺的正门朝向正北。门楼高27米,两座宣礼塔高42米。

4. 门廊的蜂窝状拱顶呈半月形。

5. 蜂窝拱顶七彩瓷砖(haft rangi)装饰而成。这种七彩瓷砖是萨法维时期发明的新工艺,由工匠在瓷砖坯上预先上色,再烧制而成。较之以前用小块单色马赛克一块一块拼成大型图案,新工艺省工省料,大大提高了效率。

6. 正门内部的拱顶。

7. 这种以蓝色为基调的花纹瓷砖,是伊朗萨法维风格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心的图案,是第一任伊玛目阿里的阿拉伯文的名字。

8. 清真寺内的门洞。

9. 重重叠叠的拱形回廊。

10. 伊玛目清真寺的建筑采取了四伊旺(Four Iwan)式结构,中心为一个四边形的庭院,四边各有一个高门楼,叫做伊旺(Iwan)。这是伊朗特有的清真寺建筑风格,发轫于塞尔柱王朝,成熟于萨法维时期,和中东其它地区(叙利亚,奥斯曼,北非等)的廊柱式结构截然不同,其影响远播中亚地区。由于清真寺的正殿必须朝向麦加,因而伊玛目清真寺的正门和正殿的伊旺之间有一个45度的夹角。这也是伊玛目清真寺另一个独特的设计。

11. 正殿的两座宣礼塔,高48米。

12. 正殿上方是一座巨大的双层穹顶,外高53米,内高38米。与基督教堂和其它清真寺不同,伊朗萨法维风格清真寺的穹顶,不仅是内部,外部也包着多彩的瓷砖,非常艳丽耀眼。可惜我们赶上维修,穹顶好像在做开颅手术。

13. 正殿的祈祷大厅。从顶端照进来的阳光,在美丽的圆顶上投射出两条孔雀尾巴。

14. 穹顶的设计还考虑了大厅的声学效果,站在大厅中心的这个地方拍手,可以听到多次回声。当时正好有位当地人站在这里唱经,悠扬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袅袅不绝,那种神圣空灵的意境,让人难以忘怀。

15. 面向麦加的祈祷凹龛和敏拜耳。墙上装饰着花纹和古兰经文的书法。

16. 祈祷大厅的装饰(局部)。

17. 祈祷大厅的装饰(局部)。

18. 正殿的一侧是冬季祈祷大厅。

19. 层叠的拱顶。

20. 西边Iwan上的宣礼亭(goldast),代替宣礼塔的功用。

21. 第二座清真寺是谢赫·洛特弗拉清真寺(Sheikh Lotfollah Mosque),简称谢寺,位于伊玛目广场的东侧。据说,谢寺是1602至1619年间,阿巴斯一世为他的岳父,黎巴嫩神学家谢赫·洛特弗拉所建。与伊玛目清真寺相比,谢寺的规模很小,没有庭院和宣礼塔,仅供王室成员使用。

22. 谢寺的穹顶也很独特,没有像其它清真寺那样使用惯常的冷色调,而是采用了暖色调,而且一天当中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淡粉,浅褐,金黄等不同的色彩。

23. 进门的回廊,柠檬黄和钴蓝色调的装饰,十分优雅别致。

24. 正殿祈祷大厅,古铜色的穹顶,幽暗迷离的光影,令人无限陶醉,仿佛穿越到几个世纪以前。号称是世界最美丽的清真寺,亦不为过。

25. 谢寺的穹顶。

26. 美丽的孔雀尾。

27. 祈祷凹龛。上方的墙壁上蓝底白字用阿拉伯书法书写着十二位伊玛目的名字,谢赫·洛特弗拉以及清真寺设计者和书法家的名字。

28. 祈祷凹龛(局部)。

29. 蓝绿橙黄几种颜色的瓷砖,给谢寺一种神秘而又祥和的气氛。

第三个清真寺似乎不如前两个有名,至少去的游客比较少,但是从清真寺建筑历史的角度衡量,却更加举足轻重。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Jameh Mosque),在伊玛目广场以北约两公里,通过伊斯法罕巴扎与伊玛目广场相连。聚礼清真寺是伊朗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公元八世纪的阿巴斯王朝,历经塞尔柱,伊尔汗,帖木儿,萨法维,卡扎尔几个朝代的扩建,至今清真寺仍保留着不同时期的建筑结构,从初期的阿拉伯廊柱式大厅,到塞尔柱时期的穹顶和四伊旺式结构,伊尔汗风格的石膏模压花纹,萨法维时期的华丽装饰,是伊朗清真寺建筑发展的的活化石,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华丽炫目的伊玛目清真寺与谢寺相比,聚礼清真寺显得更古朴凝重,有一种苍凉的历史感。

30. 聚礼清真寺的入口在乱糟糟的巴扎里,显得十分不起眼。

31. 进到里面,确实别有洞天,清真寺的的中心是一座宏大的长方形庭院,庭院的四边各有一座高大的伊旺,周围是传统的廊柱式大殿。这种四伊旺式的基本结构,是公元11世纪塞尔柱时期奠定的,经过之后一千年的不断扩展,形成今天的格局。图为南伊旺。因为麦加的朝向,南伊旺和里面的祈祷大厅是整个清真寺的正殿。南伊旺的宣礼塔是萨法维时期修建的。

32. 南伊旺的拱顶以土黄色调的瓷砖和简洁的几何图案装饰,显得古朴凝重,不同于萨法维风格的绚丽。

33. 墙上的阿拉伯文书法。

34. 墙壁下半部分是萨法维风格的七色彩釉瓷砖装饰图案及书法。

35. 南祈祷大厅(South Shabestan)仍然保留了古老的廊柱式建筑,顶部是一座座砖拱式的小型穹顶。

36. 整座清真寺有几十上百座这样的小穹顶。

37. 南祈祷大厅的立柱和拱廊。

38. 一根根雄浑古朴的立柱。每根立柱的砖块上还铸有不同的花纹标记,有星形的(?),X形,XX形等等。

39. 南祈祷正殿的穹顶是聚礼清真寺最大的拱顶,是1086-87年由塞尔柱王朝的马立克沙阿一世(Malik Shah I)的首辅大臣Nizam al-Mulk下令修建的。

40. 清真寺最精美的一处建筑是西侧大厅南端的完者都祈祷室(Öljaitü Room)。完者都(Öljaitü,1280-1316),是蒙古伊尔汗国第八任大汗,早年曾信仰基督教,后来又改信佛教,逊尼派和什叶派伊斯兰教。这座祈祷室是完者都于1310年敕令修建的。

41. 完者都祈祷凹龛(Öljaitü Mihrab)是蒙古伊尔汗风格的石膏脱模浮雕装饰,花纹精美繁复到了极致。

42. 完者都祈祷凹龛的石膏浮雕(局部)。

43. 完者都祈祷室的砖砌拱顶。

44. 拱顶的花纹。

45. 拱顶的花纹。

46. 地下祈祷大厅。

47. 北伊旺。

48. 从北伊旺的门洞里看对面的南伊旺。

49. 北伊旺门洞的砖刻装饰。

50. 砖刻的花纹——“万”字符(Swastika)。

51. 北伊旺门洞里的凹龛。

52. 墙上的石膏浮雕装饰花纹。

53. 北祈祷大厅(North Shabestan)的廊柱和拱顶。

54. 砖肋拱顶。

55. 廊柱和拱门。

56. 层叠的拱顶。

57. 北大殿的穹顶由Nizam al-Mulk(南大殿穹顶的建造者)的政敌Taj al-Mulk于1088年下令修建,规模虽然不及南大殿,但是工艺更加精良。

58. 东伊旺拱顶的装饰, 也是古朴的色调和简洁对称的几何图形。

这三座清真寺建筑,伊玛目清真寺华丽恢弘,谢寺的清雅秀美,聚礼清真寺的古朴雄浑,各有千秋,代表了伊朗清真寺建筑的最高成就。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