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追寻大师的足迹(九)—— 埃涅斯库博物馆和故居探访

(2020-08-19 07:24:28) 下一个

罗马尼亚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里的音乐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无论是《云雀》、《霍拉舞曲》这样活泼欢快的民间音乐,还是电影《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沸腾的生活》里优美的乐曲,或是排箫大师赞普菲尔空灵的演奏,都曾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作为这个国家民族象征的《罗马尼亚狂想曲》,更是传世的不朽杰作。而这部乐曲的作曲家,是罗马尼亚最著名的音乐家乔治·埃涅斯库。

乔治·埃涅斯库(George Enescu,1881 - 1955)是二十世纪音乐史上一位难得的天才人物,集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和教育家于一身,被誉为古典音乐最后一位全才大师。埃涅斯库创作的《罗马尼亚狂想曲》和管弦乐组曲等作品,是罗马尼亚民族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他同时是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大师,特别是他的小提琴演奏,代表了二十世纪初的顶尖水平。而作为指挥家,埃涅斯库在他半个世纪的音乐生涯中与欧美各大顶级乐团均有出色的合作。最后,他还是一位成功的音乐教育家,开办学校,设置奖项,特别是在小提琴教学上,硕果累累,培养出耶胡迪·梅纽因、亚瑟·格鲁米欧等杰出的小提琴大师。

罗马尼亚音乐家乔治·埃涅斯库。

乔治·埃涅斯库是罗马尼亚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布加勒斯特的交响乐团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自1958年起开始举办的埃涅斯库国际音乐节则是罗马尼亚最盛大的古典音乐庆典活动。此次罗马尼亚之行,我们探访了两处与埃涅斯库有关的景点:布加勒斯特的乔治·埃涅斯库国家博物馆和锡纳亚的埃涅斯库故居纪念馆。

 

—— 乔治·埃涅斯库国家博物馆 ——

位于布加勒斯特胜利大道141号的乔治·埃涅斯库国家博物馆是一座非常气派的法式建筑,当初曾是一位贵族的府邸。原以为埃涅斯库博物馆选址在这样一座豪华的府邸,不过是共产党当政时期惯用的“旧瓶装新酒”的废物利用,其实却不尽然,通过网上找到的一些资料,才搞清了这座豪宅和音乐家之间的那一丝关联。

乔治·埃涅斯库博物馆。

这是一座法国巴洛克/新艺术风格的建筑,建于1901-05年,豪宅的主人是罗马尼亚政治家、当时王国政府的首相格奥尔基·格里戈雷·坎塔库兹诺(Gheorghe Grigore Cantacuzino,1833 - 1913,昵称Nababul),所以被称为坎塔库兹诺宫(Cantacuzino Palace)。坎塔库兹诺出身世家,他的家族是拜占庭皇族后裔,十七十八世纪坎塔库兹诺家族曾经出过好几位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大公,所以作为这个家族的男性后裔,都冠以Prince的头衔,这里Prince是大公/亲王的意思,不过只是一个虚衔。

格奥尔基·格里戈雷·坎塔库兹诺是当时罗马尼亚政坛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任布加勒斯特市长,两度出任王国首相。当时的罗马尼亚十分崇法,布加勒斯特被称为“小巴黎”。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他在修建这座宫殿时,却没有同当时其他上流社会一样聘请法国建筑师,而是大胆起用了一位不满30岁的罗马尼亚设计师Ion D. Berindey(1871-1928)。从1901至1903年,外部建筑施工历时两年,之后的室内装修又进行了两年,最后于1905年完工。次年,坎塔库兹诺为这座宫殿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落成仪式,罗马尼亚王太子费迪南夫妇和许多政要名流都应邀出席。在新建成的宅邸内,来宾被禁止吸烟,这可能是史上最早的禁烟区。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之后,交战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布加勒斯特和约”便是在坎塔库齐诺宫签署的,这应该是发生在坎塔库齐诺宫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历史事件。“布加勒斯特和约”打破了巴尔干诸国实力的平衡,为次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同年,格奥尔基·格里戈雷·坎塔库兹诺去世,死后坎塔库齐诺宫由他的长子米哈伊尔继承。米哈伊尔·坎塔库兹诺(Mihail G. Cantacuzino,1867 - 1928)曾任布加勒斯特市长和内阁的司法部长,也是当时布加勒斯特闻名的一位花花公子,他的妻子玛露卡·坎塔库兹诺,是位出名的大美人,布加勒斯特上流社会社交名媛。

玛露卡·坎塔库兹诺(Maruca Cantacuzino,1879 - 1968),原名玛利亚·特斯卡努·罗塞蒂(Maria Tescanu Rosetti),出身于摩尔达维亚贝雷什蒂-塔兹勒乌乡(Bere?ti-Tazl?u)一位贵族地主家庭,18岁时嫁给米哈伊尔·坎塔库兹诺。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康斯坦丁,是罗马尼亚飞行家,与法国著名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一书作者)是好友,二战时期他是罗马尼亚空军的首席王牌飞行员,曾击落过包括苏联和纳粹德国空军在内的69架敌机。玛露卡的虚荣心极强,之所以嫁给大她十几岁的米哈伊尔·坎塔库兹诺,主要是看中了他家的地位,终其一生她都使用“Princess”(公主)的头衔。两个人的关系到后来十分疏远,各有各自的情人,婚姻名存实亡。

玛露卡·坎塔库兹诺公主。

号称小巴黎的布加勒斯特,上流社会从文化艺术到生活方式,无不极力模仿法国,社交场上的贵夫人也以能够拥有众多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的崇拜者为荣,玛露卡·坎塔库兹诺公主也不例外。她声称,女人为了保持爱情的新鲜感,同时至少要拥有三个以上的情人。据说她的入幕之宾,每天分三班倒,互不照面,而每天最后一个来访的,正是大音乐家埃涅斯库。

两个人的最初相识是在1898年三月,《罗马尼亚音诗》在布加勒斯特首演音乐会上,在16岁的年轻音乐家和芳龄18新婚燕尔的公主之间应该只是礼节上交往。之后他们又在锡纳亚国王行宫的宫廷音乐会上再度相见,但是两人真正进入对方的感情世界,却是在十多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罗马尼亚王室、政府和上层社会从首都布加勒斯特疏散到临时首都雅西,埃涅斯库经常到那里的医院为伤员演出,与在医院帮忙照料伤员的玛露卡重逢。也许就是因为那样一个非常时期,命运把两位摩尔达维亚同乡在家乡连系在了一起。

1928年,米哈伊尔·坎塔库兹诺和他的情妇因飚车引起的车祸去世,他的遗孀玛露卡·坎塔库兹诺继承了坎塔库齐诺宫。埃涅斯库本来以为可以和玛露卡名正言顺结婚,可是玛露卡这时却出人意料地选择和一位比他小十几岁的哲学家伊昂内斯库同居,让埃涅斯库十分痛苦,只能远走巴黎。可是不久,那位哲学家就离她而去,失去爱人的玛露卡精神崩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被送进医院治疗。埃涅斯库又重新回到他的恋人身边,因为疾病的摧残,玛露卡昔日美丽的容颜早已不再,但是埃涅斯库仍然不离不弃,也许是不忍心把玛露卡一个人抛下,或者是更爱她”倍受摧残的容颜“(杜拉斯的名言)。1937年,玛露卡与乔治·埃涅斯库终于正式结婚,这一年埃涅斯库56岁,玛露卡已经58岁,经过二十年漫长的等待,两人终成眷属。

婚后,玛露卡仍然保留了公主的头衔和这座宫殿。两人在布加勒斯特的时候,并不在这里居住,这座房子被玛露卡出租给政府的部长会议。1946年埃涅斯库离开罗马尼亚,定居巴黎,直到1955年埃涅斯库去世,都没有再回过罗马尼亚。埃涅斯库去世后,按照玛露卡的愿望,1956年,乔治·埃涅斯库国家博物馆在这座所宫殿里正式成立。

坎塔库齐诺宫。

坎塔库齐诺宫。

坎塔库齐诺宫内部。

门厅墙上装饰的坎塔库兹诺家族的徽章以及格言Que nocent docent(“吃一堑长一智”)。

坎塔库齐诺宫的大厅。

大厅内的壁画出自多位艺术家之手,包括布加勒斯特著名的罗马尼亚雅典娜音乐厅内的巨幅史诗壁画的创作者画家彼得列斯库(Costin Petrescu)。

彩绘玻璃是巴黎Krieger House的出品。

室内的雕塑装饰,由罗马尼亚王室雕塑家贝克尔(Emil Wilhelm Becker)完成。这些音乐题材的装饰,和日后的音乐家博物馆的设置,倒是非常吻合。

坎塔库齐诺宫内的埃涅斯库博物馆分为两个主要展厅,按照年代次序,向参观者介绍音乐家的生平和成就。

第一展厅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时期:童年和青少年时期(1881 - 1900年);国内国际成就时期(1900 - 1920年)

1881年8月19日,乔治·埃涅斯库出生于罗马尼亚多罗霍伊县(Dorohoi,现摩尔达维亚博托沙尼县Boto?ani)利维尼(Liveni,后命名为乔治埃内斯库村乡)。他的出生地,与另一位罗马尼亚作曲家波隆贝斯库的家乡,同属摩尔达维亚,看来摩尔达维亚民族确实有音乐天赋。

他的父亲Costache Enescu是村里一位小地主。母亲Maria Enescu是东正教士的女儿。夫妻俩人之前生过七个孩子,都夭折了。

乔治·埃涅斯库很小就对音乐十分着迷,三岁的时候,听到别人拉小提琴,就一边比划一边嘴里哼着曲调。父亲发现儿子的音乐天赋,给他找来一把儿童小提琴,做了他的启蒙老师。很快小埃涅斯库就能熟练地演奏,五六岁时还开始自己作曲。不久罗马尼亚作曲家、雅西大学教授Eduard Caudella得知了音乐神童埃涅斯库,亲自为他授课。1888年,在Caudella教授的建议下,7岁的埃涅斯库来到维也纳,成为维也纳音乐学院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学生。维也纳音乐学院,在当时的欧洲,是仅次于巴黎音乐学院的最高学府。在维也纳他跟约瑟夫·黑尔梅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1855 - 1907)学习小提琴,跟罗伯特·富克斯(Robert Fuchs,1847 - 1927)学习和声学,下了课就住在老师黑尔梅斯伯格家里。在维也纳他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德国大作曲家勃拉姆斯。

在维也纳五年多的学习期间,埃涅斯库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1893年,12岁的埃涅斯库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这是他的毕业证书。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音乐会上,不满十二岁的埃涅斯库演奏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成为第一个在维也纳音乐会上演出的罗马尼亚小提琴家,音乐神童被维也纳的报纸赞为“罗马尼亚的莫扎特”。

在老师黑尔梅斯伯格的建议下,1895年埃涅斯库前往巴黎,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教授他小提琴的是比利时小提琴大师马尔西克(Martin Pierre Marsick),教他作曲的是法国著名作曲家马斯涅(Jules Massenet,1842 - 1912)和福莱(Gabriel Fauré,1845 - 1924),André Gédalge教他和声和对位,同学之中有著名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 - 1937)。当时的巴黎,是全世界的艺术中心,也是全法国知名音乐家聚集地地方,通过和德彪西、圣桑、福莱、马斯涅、拉威尔这些大师的接触,年轻的埃涅斯库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分,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97年在巴黎第一次举办音乐会,演奏他创作的一些小曲目。1898年,16岁的埃涅斯库正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罗马尼亚音诗》(Poema Român?)。经旅法罗马尼亚钢琴家Elena Bibescu公主的引荐,《罗马尼亚音诗》由著名的指挥家爱德华·科洛纳(Édouard Colonne)和他的乐队首演。由于“知音”科洛纳的推介,埃涅斯库得以在巴黎音乐界崭露头角。

1899年,埃涅斯库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毕业时荣获小提琴大奖。

1901年,埃涅斯库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作品,两部《罗马尼亚狂想曲》,作品深受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中《A大调第一罗马尼亚狂想曲》大胆地采用了吉普赛人民间艺人的拉乌塔尔的音乐形式,主题旋律脱胎于罗马尼亚的民歌《我有一个列伊我要去喝酒》和民间乐曲《云雀》,情绪活泼欢快,曲调脍炙人口,被视为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杰出典范,也为埃涅斯库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这部作品的成功,向世间展示出,音乐无国界,优秀的作品,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二十世纪初,埃涅斯库还创作了《弦乐八重奏》,《第一交响组曲》等乐曲,后者由古斯塔夫·马勒指挥纽约爱乐乐团于1911年首演。同时作为一名顶尖的小提琴演奏家,埃涅斯库与当时许多著名的演奏家合作演出,包括钢琴家科尔托(Alfred Cortot)、小提琴家雅克·蒂博(Jacques Thibaud,1880 - 1953)、大提琴家索尔门(Joseph Salmon)和卡萨斯(Pablo Casals)。他的小提琴演奏,并不刻意追求技巧,反对炫技和卖弄,而注重音乐情感的表现,被评论家誉为“小提琴诗人”。

1915年在布加勒斯特的雅典娜神庙音乐厅召开音乐会。

一战期间,在雅西医院慰问伤员,遇到后来的妻子玛露卡。

第二展厅: 艺术成熟期与国际成就(1920 - 1955年)。

1920年,埃涅斯库和其他几位音乐家发起成立了罗马尼亚作曲家协会,并亲自担任会长,直至1948年。图为协会发起人:Constantin Br?iloiu,阿尔弗雷德·亚历山德烈斯库,埃涅斯库,Ion Nona Ottescu,Mihail Jora。

埃涅斯库1923年首次访美期间与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合作。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埃涅斯库与欧美许多著名交响乐团合作过,也曾一度作为接替托斯卡尼尼的候选人,指挥过纽约爱乐乐团。

由于生活的压力,埃涅斯库不得不常年忙于演奏指挥、经常奔波在巡回演出的路上,而得不到足够的创作时间。与大多数作曲家相比,他一生创作的曲目不多,有编号的仅33部,包括散布交响乐,一部歌剧,一些组曲、奏鸣曲和室内乐。埃涅斯库不喜欢别人把他当作演奏家,而更以一位作曲家而自豪。他经常感叹,假如能有更多的时间,他一定会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埃涅斯库的四幕歌剧《俄狄浦斯》曲谱。这部歌剧自1910年开始动笔,经过二十多年时间的反复修改,于1931年完成,他将这部作品献给后来的妻子玛露卡。

1931年,庆祝埃涅斯库50寿辰在布加勒斯特雅典娜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为他颁发了罗马尼亚王冠大十字勋章。1933年,埃涅斯库成为罗马尼亚学院院士。1939年,应邀参加纽约世界博览会,分别出席罗马尼亚展厅开幕式,以及在大都会歌剧院指挥费城交响乐团。1941年在布加勒斯特庆祝埃涅斯库60寿辰举办的音乐会。二战期间,埃涅斯库一直留在罗马尼亚,与祖国共命运。

1946年,访问苏联,会见了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梁、康德拉辛、奥伊斯特拉赫、奥柏林等多位苏联音乐家。图为埃涅斯库夫妇与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

访苏期间,作为钢琴家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合作。奥伊斯特拉赫盛赞埃涅斯库的演奏“如谈话一般自然流畅”。

除了在作曲、演奏和指挥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外,埃涅斯库还是一个极为成功的音乐教育家,多年来奖掖后进,教书育人,高徒众多,硕果累累。1913年,埃涅斯库自己出资创立了埃涅斯库音乐奖,奖励罗马尼亚的音乐家,一年一度,至1946年他离开罗马尼亚才不得不终止。图为埃涅斯库音乐奖历届获奖者。

埃涅斯库与教子、日后著名钢琴家李帕蒂。

埃涅斯库与高徒耶胡迪·梅纽因。

当代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是埃涅斯库最得意的弟子,师生二人合作录制的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获得1933年法国唱片大奖。

有时,迫于经济压力,大师也会“特招”个别没有太多天赋的学生。坊间流传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家境富裕却天资很差的学生跟埃涅斯库学习小提琴,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的父亲坚持要为儿子办一场音乐会,花钱租了场地,还让老师亲自为学生做钢琴伴奏,以招揽听众。埃涅斯库无奈,只好答应,并请自己演奏搭档钢琴大师科尔托帮他翻乐谱。第二天,巴黎的报纸对音乐会做了如下报道:“昨晚的那场音乐会离奇可谓之至,在台上翻乐谱的应该去演奏钢琴,弹钢琴的应该去拉小提琴,而那个拉小提琴的则应该去翻乐谱。”

除了私授,埃涅斯库还经常去音乐学院给学生们上课,1949至1954年间,每年在意大利锡耶纳Accademia Chigiana音乐学院举办大师课程。

1955年,乔治·埃涅斯库于巴黎病逝,葬于拉雪兹神甫公募。

埃涅斯库的死亡面具。

埃涅斯库的双手模型。

埃涅斯库生前的遗物。

埃涅斯库一生获得无数荣誉,博物馆里展出各国颁发给他的勋章。

 

—— 乔治·埃涅斯库故居纪念馆 ——

在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锡纳亚小镇上,还有一座埃涅斯库的故居纪念馆。当年王室的行宫佩莱什城堡,就建在这座喀尔巴阡山中风景秀丽的小镇附近。

当时埃涅斯库经常应邀去佩莱什城堡为罗马尼亚王后伊丽莎白(Elisabeth of Wied,1843 - 1916,笔名卡门·席尔瓦)演奏。他还为女王作词的一些歌谱过曲。

小镇脱俗的秀丽和宁静,给埃涅斯库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音乐家早已对布加勒斯特的纷扰喧嚣深感厌烦,远离都市的锡纳亚正好能给埃涅斯库提供一个潜心创作音乐的安乐居所。1923年,首次北美巡回演出归来的埃涅斯库,用演出所得的报酬在小镇上买下一块地,在建筑师Radu Dudescu的帮助下,亲自设计了一座乡村别墅,经过三年的施工,于1926年完成。这座罗马尼亚新布兰科温风格的建筑,建在普拉霍瓦(Prahova)河畔,对面是风景如画的喀尔巴阡山,埃涅斯库将别墅命名为Lumini? Villa,意为“林中空地山庄”。埃涅斯库十分中意这座世外桃源,一有空闲便会来此小住,直到1946年最终离开罗马尼亚,音乐家每年都会在别墅住上至少一个月的时间。1947年,埃涅斯库在巴黎签署了一份文件,将锡纳亚的别墅捐赠给国家。1995年,经过整修的别墅辟为乔治·埃涅斯库故居纪念馆。2007年,成为乔治·埃涅斯库国家博物馆的分馆。

纪念馆前的埃涅斯库雕像。

纪念馆内的陈设,保留许多当年的遗物。客厅里摆放着德国比德迈耶风格的家具和东方情调的装饰。

埃涅斯库收藏的土耳其挂毯。

起居室。

埃涅斯库的卧室,面积不大,室内的装饰来自音乐家的故乡摩尔达维亚。

玛露卡的卧室则十分宽敞。

故居中还有一架瑞士洛桑出产的三角钢琴,音乐家生前用它作曲或为朋友演奏音乐。

这里,曾流出多少美妙动人的音乐,让人对这位罗马尼亚音乐大师永远铭记。

埃涅斯库,古典音乐最后一位全才。

 

《A大调第一罗马尼亚狂想曲》

视频中的演出场所,是布加勒斯特的雅典娜神庙音乐厅,乔治·埃涅斯库交响乐团的演出大厅。这座折衷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厅,由法国建筑师Albert Galleron设计,1865年动工,1897年最终完工。工程曾一度因资金短缺而几乎下马,筹委会于是在全国发起募捐运动,号召人们,“有一个列伊,捐给雅典娜工程”。这句口号源于罗马尼亚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我有一个列伊我要去喝酒》,埃涅斯库的《A大调第一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一主题的旋律,便是脱胎于这首歌曲。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雅典娜神庙音乐厅。

音乐厅圆形的演出大厅,可容纳850位听众。环绕大厅的是24幅大型壁画The Great Fresco of the Nation,由罗马尼亚画家彼得列斯库(Costin Petrescu)创作,完成于1939年。

 

—— 追寻大师的足迹系列 ——

追寻大师的足迹(一)——赖特的“草原风格”建筑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409/28427.html

追寻大师的足迹(二)——赖特的家园“塔里埃森”

h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409/28657.html

追寻大师的足迹(三)——橡树园镇海明威故居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409/28753.html

追寻大师的足迹(四)——看得见风景的玻璃房子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411/15650.html

追寻大师的足迹(五)—— 探访聂鲁达故居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903/41622.html

追寻大师的足迹(六)—— 赖特的流水别墅,有机建筑的典范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907/10590.html

追寻大师的足迹(七)—— 赖特的最后家园,西塔里埃森

h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907/19433.html

追寻大师的足迹(八)—— 施罗德住宅,硕果仅存的荷兰风格派建筑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908/5114.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aranjue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x123' 的评论 :

感谢G兄的一贯支持。
gx123 回复 悄悄话 多谢A兄介绍这位难得的天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