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什么流泪?

(2014-09-21 04:23:38) 下一个
1
去年年底前的一天,一上班,同事就拿着信封,对我说:“M要回国了,大家准备买些东西送送他。”我非常吃惊:“M是这个单位元老,怎么突然就要回国了呢?”“因为他没有被续聘。”“那他太太孩子呢?”“继续留在这里。”“怎么可以这样啊?”说着,我的眼泪唰地流下了,狼狈得很,把一早的淡妆洗花。
M与我平时只是点头交,但,他是个非常幽默和善的人,常常他在我隔板那边说笑话,惹得我忍俊不禁,再加上坐在我前面的玉的热烈回应,M便以为我和玉是一家子的,把我俩都看成是他的“粉丝”了。因为有他,大家的辛苦工作便多了好些乐趣。M也是个做事认真为人热情的朴实的人。做同事久了,没有人藏得住虚伪,所见的都是真面目。

M是耿直的,他觉得老板没有理由不续聘他,若不续聘,是对他的侮辱,他绝不转换跑道,直接回国。那么,他们家今后生活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我的眼泪是为他太太流的吧?我见过他太太,一个非常勤劳模样的女性。我同情所有不得已辛苦着的女性。

2
这与林妈妈当年突然对我说“我要退休了”是不同的。

林妈妈和我妈妈同龄,退休后被返聘,坐在我的一边。从进这单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她当妈妈一样看,任何问题都向她讨教。谁知道临别时她却对我说:“将来你可得到老人院来看我啊。我的三个女儿若能像你这样懂事就好了。”

我哪有什么懂事,我只是一味地打扰她,是她不嫌我麻烦才延续了这份忘年交。我多少次在心里说:“我妈妈如果是林妈妈该多好啊。”

常常我的一些不很合常理的想法稍微一流露,妈妈马上就把我否定掉了,而林妈妈呢,则会耐心分析,析出其中的合理和不适。和妈妈的谈话有时候会不欢而散,而和林妈妈的交谈永远是心平气和的。

“人与人真是心灵相通的啊。”林妈妈的那句话让我更深切地体会。

我是如此看重林妈妈,上班见不到她的身影,就有点点的失落感,而今她说她要退休了,那我今后的日子怎么办呀?我的眼泪当然止不住了。
3
大二时,我是班里的班长。有位瘦瘦高高的古典文学老师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分析诗词时,不注重考证类的资料,更注重画面美。一首简单的七言绝句,在他的讲解中,每一个字的增加,就是一幅新画面的转换,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笔记也记得洋洋洒洒,四句诗可以记下十几页笔记。一时间,大家对古诗词都非常喜欢,努力在诗词中寻找画面感成了那一年的热衷。

然而,就是这个老教师突然说要离开了。也不知道是转校呢还是其它。反正得知他要走了,班委便决定在他走前的最后一堂课由我代表大家对老师说些送别的话。
谁知,待我站在教室前,作为开头的那句“愁莫愁兮分别离”还没有讲完,就哽咽得无法继续。学究式的老师搓着手上的粉笔,说了一番安慰和鼓励的话,便下课了。

其实与老师惜别的腹稿打了一份又一份,那惜别的情绪也被酝酿了一次又一次,所以,这种愁绪变得很浓,一开口,故崩溃了。

4

当然,阅读也是件容易流泪的事情。好几个春节假期我用来阅读。但是不小心选择了《宝贝》(周国平,悼女儿)、《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张洁,悼母亲)、《姥姥》(倪萍,悼姥姥),那么,就不可能不流泪了。使得欢欢喜喜的春节在一声声抽泣中度过,惹得家人埋怨。其实,这三本书,写的都是挚爱的人逝去的故事。
显然,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告别,不管这种告别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但是人生的帷幕哪有不放下的那一刻?无论亲情友情爱情,曾经再紧紧地相攥相拥,总有必然放开的那一刻。谁都不可能走进另一个人日子,代替另一个人的痛苦、艰辛。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下去。
还记得2012年回国时小姐妹灵喜滋滋地给我看她90多岁的外婆的精神矍铄的照片,我笑着说:“啊呀,怎么那么像陈述呀。”人老了,头发稀疏了,皱纹多了,戴着副眼镜,真的就分不清性别了。但,两个月后,她的外婆就去世了。她写的纪念书稿在报纸上连载,我读到后,对自己言语的不敬后悔不迭。
我在父亲的墓地,曾看到一些儿童的墓碑,那上面的字字句句都饱蘸着父母亲人的爱和泪。看了令人心酸。

人生实在是太无常了。所谓的珍惜,都在我们忙碌的脚步下虚化了;而失去,才是真正切切的。天底下每天都发生着种种生离死别。对每一次别离,也许道一声“珍重”,便是最好的表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qiqispor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韭菜' 的评论 : 菜菜姐:我只是有感而发。谢谢。
山韭菜 回复 悄悄话 qiqi的文笔流畅深刻,每次读你的文章都获益匪浅。感谢qiqi的分享,周末愉快!
qiqispor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颐和园' 的评论 : 谢谢园姐细读。
xiaobawang99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颐和园' 的评论 : 也对,怎么就跑题了呢?谢谢指正。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qiqi妹妹此篇小文谈的是与相知相熟的人的离别,并没有涉及亲人的逝去。读后的感想是,人生就是一个跟自己熟悉的人、喜欢的人和尊敬的人不断告别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结识不熟悉的人,不断理解周围的人的过程。 离别时,心情感伤黯淡甚至悲伤,结识新相识的人时,心情忐忑不安甚至畏惧。不论主动被动,送旧迎新是我们所有人的经历。

妹妹有颗敏感的心。
qiqispore 回复 悄悄话 楼下的各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你们都是善良的人儿,是我的亲友团。在此,说一声:我爱你们。并祝福你们。
roses 回复 悄悄话 Sister, a big hug, for the same sentiments and feelings you and I have.
雪影云痕 回复 悄悄话 qiqi也是个重情的人。重情才可能留住和拥有“情”。
祝好!
北美君子 回复 悄悄话 我以前写过一篇《写给奶奶的思念》一文。我一个大老爷们,竟然边写边就红了眼圈。

接下来,尼斯写了非常感人母女情的佳作《九十年的沧桑岁月,九十年的苦乐年华》,雪影写了使人淆然泪下怀念三姨的《你是我记忆中永远的牵挂》一文,晓青写了使人为之动容的两篇好文《怀念舅舅》《怀念奶奶》,记忆中好像姗姗也写了一篇极具感染力的怀念亲人的博客,篇篇文章都打动了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尤其当养育我们多年,给与我们无数恩爱的亲人离世之后,那种思念那种痛苦,尤如心绞令人不能自己。

而qiqi文中提到的那些伤感事,对辛苦女子的同情,像妈妈一样忘年交同事的退休,喜欢的老师的调离,文中叙述的亲人离去,我想,这些大家也都有过体验。

至于霸姐在下面评论中说的她对她家小霸王未雨绸缪的担心,老实说,我家佐罗虽才5岁,我已有和霸姐一样的忧愁。

人这一生就是在悲喜中度过的。当你刚生下来时,亲人欢欢乐乐而你哭哭啼啼,因为你知道你这以后的一生,将经历许许多多生存艰辛,情感磨难;而当你在弥留之际离开人世前,亲人哭哭啼啼而你是心中欢乐的,因为你知道你即将脱离人生苦海,回到喜悦快乐无忧无愁的天堂。

悲欢离合,是人生的主旋律。
我们要像晓青说的那样,珍惜眼前,活好当下。
erdong 回复 悄悄话 qiqi有一颗善良的心,文笔流畅感人。
xiaobawang99 回复 悄悄话 是啊,尤其对于多愁善感的人来说,生离死别的悲伤,就象是一堵高墙,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儿。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一位台湾年轻女子,她三年来还走不出丧母的悲伤情怀。昨天初次见面,她竟对着我奔泪,弄得我手足无措,一个劲儿地安慰她。昨晚我失眠了,脑中一直在“过电影”,甩不掉白天的情景。

我自己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逝去的亲人。即使15岁的小霸王目前还算健康,喜欢我带他出去散步,还是“贪吃”,但近年来“焦虑”一直笼罩着我,担心那一天会发生。我是“未雨绸缪”了。

另一些人感情很“麻木”,不会受生离死别的困扰。我觉得这些人的心有点“冷酷”。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的生存能力比较强,有一种保护自身的本能,不会“伤”到自己。

谢谢qiqi妹妹周末还有美文分享!妹妹保重,不要太伤感了。不要流泪哦。

(刚才写了一段,不知何故,全丢了,只好重写。也不敢多查了,马马虎虎发出去算了。)
Armweak 回复 悄悄话 说话听音,锣鼓听声。楼主的声和音虽听不到,但从说话的口气和小资的程度去分辨,楼主非常象华夏文摘网站里女神级的网友“778877”,那里的人称她为“77”。如果属实,您还欠俺一张玉照呢,是那种私人订制一类的。:-)
xiaobawang99 回复 悄悄话 板凳也不错!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是啊,在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的心中,每一个走过自己的人的离去都是无比悲伤的,而且会念念不忘。

也因此要珍惜眼前,活好当下。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