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没有真相(1124)

(2014-08-22 14:49:50) 下一个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金牌编剧李檣对窦文涛轻描淡写地说:人是没有真相的。你也是没有真相的。这句话在前两天《锵锵三人行》节目中一闪而过,我却逮住了,并大惊。


文人,出色的文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真得可爱。比如张爱玲的犀利,比如张洁的坦露,比如李檣的彻悟。


那么,人到底有没有真相吗?我们自己有真相吗?


细细想来,人有很多个侧面,很多个角色。所以,人表现的一切,有时候是真的,有时候不很真,甚至是假的。


我相信:父母对孩子全身心投入地照顾并说“爱”的时候,是真的,相反,不一定;幼儿(个别残疾的父母除外)生病时母亲抱在怀里的揪心是真的,父母年老卧病时孩子的担心不一定;父母亡故,大部分子女的眼泪是真的,但没有孝心觊觎遗产者的眼泪却不一定真;在海外孤苦无依时想念家的温暖时说“爱家”是真的,回到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家、但心里装着别的浪漫的丈夫说“爱家”却不一定真;以义工身份常年默默服务于养老院孤儿院的人的爱心是真的,以冰桶水淋头做着慈善的明星的爱心不一定真;吸毒时感觉升腾缥缈的舒服是真的,被捕后痛哭流涕的忏悔不一定真;婚前说爱你一辈子的誓言基本是真的,婚后说“下不为例”的承诺基本是做不到的(大到出轨,小到戒烟)。


那么,我自己呢?有几分真有几分假?


编辑部的资深同事余曾说过,写作人常常会下意识地在文字中粉饰自己。因为余编辑过太多的书籍,也认识很多作者,所以得此结论。那么,看来我的文字也是不可信的。想到这,我赶紧重读我的博文,快快修改自以为文过饰非的文字。


阅读、交友,人们都喜欢真性情的,我17岁生日时,大学老师和同学在我的留言本上写满了“真”。但是,生活中,太过真、直,又是可怕的。


如果对方把自己的隐私和阴暗都告诉你,你会觉得她/他在乎信任你,但如果Ta每天都上演这么一出,你又会觉得烦;如果对方把自己的所有弱点都对你开诚布公,但你要完全容忍迁就,却并不容易;如果对方把你彻底否定一番,然后说一句抱歉,恕我直言,你依然会感到受伤,甚至很受伤。


S曾经说过,当别人对她说“小S,你别生气,说实话你的-----”小S就会让对方打住,“别说别说,我会生气。”这样也避免了很多尬尴。


其实,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善良正直的人,重感情讲义气的人,无论是真是假,只要一辈子坚持,那就是真的。何必计较其内心真正的想法。


人和人交往,无需弄明白真相,只要相处舒服愉悦,眼里看到的,实际发生的,是令我们满意的,就足够了。有些夫妇生活在疑神疑鬼中,或查岗跟踪,或偷看手机,把好端端的表面的生活弄得个兜底翻,底朝天,最后两败俱伤。何必何苦?以破坏幸福的方式追求幸福,哪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想,我只有在父母面前,才是一个赤裸裸的毫无掩饰的我。父亲载着对我的理解已经走了,母亲载着我的全部故事继续生活着。总有一天,我的是非对错、真情实感,将永远留在父母的世界里。

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走心,不可能,也没必要。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也一直困惑着“我是谁?”看来人的真相,连自己都可能搞不清楚 。(1224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qiqispor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或出于礼貌,或出于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我们都会有所选择地表达自己。
谢谢留意。

祝姐姐周末好心情!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同意你的观点!在父母面前不管你怎样,父母都一样地爱你。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心魔,有时候自己不想也会那么做。属于正常吧,如果每个人都那么真实,这个世界就失去了精彩。

周末愉快!
qiqispor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的分享。

虽然看繁体有些乱,但依然觉得很文化。

年底我会去台湾,在你的家乡代你看看飞动的彩云,再告诉你。等我。:)
彩雲飛 回复 悄悄话 孔子說益友有三 友直友諒友多聞
我一直以為"直"或 "真" 是個美德 並痛恨虛偽的人
也被評價為我很直 但當朋友或上司在說我直的時候 那其實不是當做優點的讚美
而是做為缺點的中忠告

現在一而再 再而三的經驗告訴我
當你很真誠的待人好 那很好 確是美德
但當你很直的說出對對方的不滿或建議 卻會讓人不舒服或討厭
人在社會上 必要時還是要有幾分的假 幾分的虛偽
才會比較受歡迎 或比較不會得罪或傷到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