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里,我的一张帖飞的海报被他捡了起来。他催着我去教室里避寒,哈一哈冻得通红的手,自己却耐心地反反复复重新粘贴。由此,我们走近了。
这是谁都没有想过未来的交往,是没有任何世俗杂念的纯纯的相爱,是他的也是我的初恋。我19岁,他21岁。
恋爱,是什么?不就是一起吃奶昔,一起看电影,一起复习功课,一起放学回家,一起跳舞,一起唱歌。还有任由女生任性。
最记得的是我们一起旅游。
大学生的旅游,是节俭的,也是快乐的。我们买的是三等舱的船票,住的是十几人一间的通铺旅馆。记得,早上起来时,他已站在供水站,等着去刷牙洗脸。一路上,我们带足了干粮。
我们的旅游点是一个海岛,台风不时刮起,也吹动着我们美丽的憧憬。
在白白的沙滩上,我们留下了一串又一串脚印,更留下了一串又一串笑声。船上同行的是一支教师旅行团,看着活泼又无忧的我俩,教师们不时地以感叹的口吻对我们说:“真配啊。”似乎我们的年轻快乐,也勾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我不知道从哪里读到,男女身高的最佳搭配是相差16cm,而他正好比我高16cm,难怪大家都觉得我们很配。
在山上的寺庙,我们算了命,但却没有记得算命的结果,记得的只是我不肯合影留念的坚持----爸爸妈妈也是到结婚才拍合照的呀,怎么可以婚前随随便便和一个男孩子合影呢?所以,这段初恋,我们没有合影。但在学校活动中,我们有一张与很多同学在一起的大合影,照片上的我,有些婴儿肥,梳着小鹿纯子的发型,细白嫩肉的模样,就像含苞的花儿。我把这张照片夹在了1986年出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当书签。出国时,我把这部词典带上了。这也是我至今都认为最权威的的一版《现代汉语词典》。
分手,是缘于激烈的争吵,而争吵则缘于彼此不想让的固执。每一次我失联(那时候没有电话),他就一定要我解释去向;每一次我驻足和同学聊天,他就一定要我汇报谈话内容。连我同寝室的女生都会遭到他的训斥,因为她们陪我出校门导致他找不到我了。任性的我,除了接受呵护,怎么可能接受质疑和要求,当然,断然拒绝了他所有的要求,也没有给他任何解释和安慰。
“同学们都说你会不要我的。”“怎么有这么多人都认识你呀?”我是校学生会干部。他活在无尽的担忧中。
当爱,变成纠缠,变成渴望摆脱时,那份爱已经不存在了。于是,寒假里,我不告而别地去了青岛亲戚的家,过春节。但,当两个星期后我坐的轮船停靠到我居住的城市码头时,寒风凛冽的码头上竟然站立着他高高瘦瘦的痛苦的身影。
“你妈妈说你去青岛了,我便每天在这里等你。”他的言语一点都没有打动我。我挥不去的是他可怕的嫉妒的样子。
“我们分手吧。”我平静而又坚决地说。
最终,在离校园不远的一条林荫小道上,他答应了分手。
“那么,请你把这个收下。这是我今年所得的压岁钱全部。”我数了数,大概四十元。
“我不要。”我拒绝着,眼泪却不知觉地滚下来,其实只要在一起,他是完全没有自己地哄着我宠着我顺着我的。
“那么,我们还是不要分手吧。”他以为我回心转意了。
“不!好,我收下。”我擦去了眼泪。
我收下了他的压岁钱,买了一件红风衣,纪念,没有穿过。
分手的当晚,我们手拉手哼唱着刘文正的“惜别”,在那条林荫小道上徘徊又徘徊:没有争吵的相处,多么美好。但美好是暂时的,我的内心充满凄楚。直到宿舍要关门了我们才依依地走向学校,走到校门口附近,分开。
出国经年,突然有一天在电影院的黑暗里听到了深情的《惜别》,眼泪唰地流下,没有来由。
如果那不是初恋-----一场不懂得爱情的初恋,今天的我会在哪里?会过着怎样的生活?会来到这几乎举目无亲的国度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L7YdHH2eC0(《惜别》)
惜别歌词
作词:林煌坤
作曲:郑贵昶
为何不回头再望一眼
为何不轻轻挥你的手
你就这样离我而远去
留下一份淡淡的离愁
为何不回头再看看我
我想再紧紧握你的手
向你诉说你可不要走
但愿你能那样爱我
问你到底这是谁的错
相爱何必又要分手
无奈何轻轻一声
但愿你可不要忘了我
但晓青说的非常对,恋爱是美好的,但仅止于恋爱而已,一旦嫁了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我算比较幸运吧,有过两次被这样追的经历,到第三次被追,觉得24岁年龄大了,而且对方还是个不把嫉妒表现的那么过激的人,所以嫁了。哈,结果故事就演变成了“从奴隶到将军”。直到将军都当得不过瘾,想再进一步尝试当一把奴隶主的时候。。。。。。
所谓同床异梦,大概就是指一个做着美梦,而另一个做着恶梦。结果梦醒时分,一个结束了场恶梦,而另一个也不得不从美梦中醒来。呵呵。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恋爱、婚姻、独身、单亲等等,无不有其甘苦滋味,只要懂得欣赏,其实都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