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杭州日报大视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意大利记者马达罗访问了杭州和绍兴。在这里,他拍摄了百余幅摄影作品
1981年,意大利青年阿德里亚诺•马达罗(左)在杭州六和塔采访。1976年4月底,34岁的马达罗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自此拉开了他39年内往返 中国190次的序幕。马达罗是“改革开放前夕第一位被允许以私人身份来华采访的西方记者”,出于对“神秘”国度的向往和热爱,马达罗用一台相机记录了他在 中国大街小巷所看到的一切。
1981年夏天,一辆载着外国游客的旅行车停在了杭州市中心,这是由我(马达罗)领队的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小型代表团。我们来参观这座曾被马可·波罗称赞过的城市。杭州的街头很快就聚集了好奇的人们,他们既惊奇又开心地围观着车子上的“大鼻子”们。
改革开放初期的杭州城,还是一片朴实和贫穷的景象。大街上的人们,在“展示”着他们的手艺。照片上的车夫,用绳索将满满一车的陶罐结实地捆在一起,令人惊叹。
那时在中国,遇到一条杂乱的街道是很自然的事情。 自行车是当时最普及的交通工具, 所以它不由自主地成了日常生活照中的主角。自行车在任何地方都会冒出来, 喜悦欢快地响着铃声——遗憾的是,我没有抓拍到在街上飞行的自行车,哪怕一只轮子。
杭州路边的一个自行车存车处。在那个时代,人们随时都可以停车:停在人行横道上,倚靠在房屋旁,甚至停在十字路口。而保管车辆是一个足以维持一个家庭生计的小生意。
一个典型的国营副食店在售卖食品,这里有鸡蛋、腊肉、水果干、蜜饯、烤鸡、腌菜以及盒装的产品。这样的商店,现如今已经被超市取代了
周六下午,杭州的街上挤满了小商贩和为了周末家庭聚餐而来采购新鲜食物的人们。1979年后,辛勤的农民将大量的农产品带到城市销售。
杭州绿树成荫的街道都很相似。那时城市还没有发生像今天这样的变化,没有任何建筑物的高度能超过百年树冠。这个城市有着轻松宁静感和江南城市的甜美感。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让城市带着一些乡村氛围,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它长达十个世纪的美誉。
一群三轮人力车夫在聊天,其中一位也许在向他的朋友笑着告知我的出现。但是已经太晚了,我想都没有想就已经把这一幕拍了下来。三十年后我将这些照片带到杭州,这一幕幕已经成了遥远的记忆。
杭州的人行道经常是家庭或邻里间聚会的场所,尤其是晚饭前后,人们在那里消食聊天。这里从来不会缺少茶杯——这是所有人都配备的。人们小口小口地喝着,并将泡过的茶叶留在杯底,然后再添加开水继续喝。
杭州一个弄堂,一家人坐在人行道上。这是和谐的一幕。爷爷和孙子们在翻看着小人书。这套书名叫《三国演义》
一个“ 个体户” 有着一个专业的裁缝铺: 一台不一定是最新但是肯定比其他人的要好的缝纫机; 几张供顾客坐着等待的小竹椅。 此时他正忙碌地为顾客加工一条裤子。
街头临时小贩。改革开放后,农民被允许在自由市场做些小生意。 卖樱桃的小商贩对于我的出现很惊讶,他马上招呼我来买他的水果。
杭州市中心的街头食品摊,饭菜都是制作好的,带回家即可食用。这样的快餐花钱不多。那些年的杭州是一个充满古老气息的城市。我在一个角落里拍摄,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
杭州的大街上充满了欢笑:马路边,两个女裁缝坐在旧式的缝纫机前工作。我的意外出现,我那张长着“大鼻子”的脸引起她们的极大好奇,她们的工作很忙碌,她们的脸上充满无法抑制的喜悦。
家门前的人行道上, 一个年轻小伙子在专心地从大扇贝壳里剥肉,他的妈妈在屋里昏暗处等待着。老人家准备用扇贝肉、葱、蒜、酱油和醋烹制一盘美味的菜肴。
农民在杭人行道上售卖瓜果。 这是杭州的一个居民集中区。这时候农民已经被允许销售他们的农产品。
一张小竹椅子,很有杭州和中国东部的特色。现在它了小孩子的玩具。这是杭州人的一件家具,那时候的居民是很贫穷的。
在一条隐藏在老房子之中的小巷里,店主在露天展示他的商品——烧鸡和其的熟食。杭州的魅力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里,但也留在我沿着挤满人群的街道和旅游景点拍摄的上百张照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