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体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正文

再次亲历高铁

(2011-09-03 21:25:26) 下一个

再次亲历高铁


(2011-09-02 07:24:42)



    坐过几次高铁,以前都是中短途,昨天坐了一次长途,从北京到上海。
    提前两天,在我家附近的一个飞机、铁路售票点订了往返票,去程坐高铁,回程坐飞机,很方便。订票点有一台供顾客自己使用的电脑,可以查询各种航班和车次信 息,我先查了一下。目前到上海的高铁车次不少,但一般发车时间都在上午和下午,最晚约在19点左右。这应该与高铁的行程时间有关。按目前规定的几种行车速 度,最快的时速300公里左右,北京到上海,全程时间5小时左右。各车次的行程时间稍有出入,是因为沿途停靠的原因。有的停几站,时间就稍长点;有的只停 一站,时间就短点。最晚17点左右发车,5小时行程,到达在零点左右。
    除了全程5小时左右的高铁外,还有全程7小时左右的,时速在250公里左右。此外还有以前夕发朝至的特快,全程12小时左右,这类车有卧铺。5小时的高铁 没有卧铺,只有二等座和一等座,好像还有商务座,没问,估计价钱更贵。想起几十年前第一次坐火车从上海到北京,需要24小时,后来经多次提速,到12小 时。现在真是快多了。
    订票时订了一张二等座。北京南站发车。车站熙熙攘攘,没有任何不安的情绪。上车后,感觉旁边的人有较大的体味,便找了列车员,想补一张一等座。列车员态度 挺好,通话问了一下,说一等座还有两个空座。她说,一等座在16车厢,也就是最后一节车厢,你先去坐着,一会我来找你补票。穿过车厢,二等座基本满了。到 了16车厢,只有最后一排两个座位空着,我便坐下。列车员过了一会来了,补完了票。女列车员态度挺好,感觉化妆重了点。
    一等座送一瓶果汁、一盒小点心,其他咖啡之类可以花钱,也可以去餐车。一等座的椅子宽敞一点,看了一眼车厢内的电视,介绍商务座,才知道商务座更宽敞,沙 发椅可以放平,人可以躺下,可能送的东西更多点。二等座的小桌板在前座的后背上。一等座的小桌板在扶手里。两种都借鉴飞机。坐下前看了一眼,打碎窗子用的 小锤子,就在我座位的上方,估计我永远不会用它,只是认识它一下,打个照面。我的座位过道对称的地方空着,没椅子,估计是留给大件行李的。小件行李可以放 在行李架上。但是,没有大行李,一直空着。
    打开电脑,读一篇很长的文章,边读边做笔记,到了上海,还没读完。读着挺生气,什么时候读完了,写篇文章驳斥一下。电脑电池只够用三小时,找了半天没找到 电源。心想,实在没电源,等会就去后面服务员的操作台,那里有电源。结果问了一下服务员,她说电源就在座位底下,要弯腰较大角度才能看到,三厢二厢插座都 有,挺好。车厢内也有无线网,手机使用没问题。300多公里的时速,基本没感觉,很平稳。有会车的时候,稍有点感觉。进隧道时特地看一下速度显示,并没有 慢。旁边一个女人业务挺忙,打电话声音较大。空调有点凉,穿短袖感觉冷,有经验的穿上了长袖。高铁没有提供毯子。所以,经常走到连接处暖和一下。
    三个半小时后,到达南京。这是本次高铁唯一中途停车的站,上下的乘客不少,但是下的多,上的少,座位因此空了点。从南京到上海虹桥站一个多小时,出站以后 没走多远,就到了出租车点。打了一辆车,去定好的酒店。上车前给多年不见的一位老朋友打了一个电话,约好晚上一起吃饭。到了酒店,他也到了。吃饭聊天,与 这位法律界的知名人士居然聊了不少贺专家的事。
    总之,高铁很不错,但愿更快点。挺好的高铁,被某些媒体糟蹋得不成样子。


    顺便说点别的。路过南京的时候,我想起前几天发生的大巴劫持人质事件,媒体几乎都认为警方开了两枪。晚上吃饭的时候,与朋友聊起这事,他是法律专家,给学 生上课时专门讲过警方在面对劫持时开枪的问题,还是比较各国警察的做法。我提到媒体说开两枪,而且指出媒体认为两枪的间隔是半小时。他估计没怎么关心媒 体,问:媒体真的这么说的?我给他还原一下媒体的描述:先是交警上车,以普通名义查证件,让妇女儿童先下车。下了一部分人以后,嫌疑人突然警觉,拉过小孩 作人质,拿出刀,不让交警继续,交警下车。过了一会,谈判专家到达,与四名嫌疑人谈判,三人被说服,主动下车,一名嫌疑人还劫持着小孩,车上还有另一名男 性人质。按照媒体的说法,警方在此时开了一枪,误伤了人质面部,然后人质被抬下车。谈判专家因为随时准备亲自动手,离嫌疑人的距离并不远,又与他谈了半小 时,警方又开第二枪,击伤嫌疑人,谈判专家和在车门口的副局长冲上前,将嫌疑人制服。


    媒体描述的不合理有几处。嫌疑人与人质都在大巴后部,警方人员在车上只有一名谈判专家和在车门口的副局长。如果第一枪误伤人质,媒体说被误伤的人质是被抬 下车的,谁抬的?难道又有其他人上车抬走伤员?人质应该就在嫌疑人旁边,如果有其他人上车抬伤员,我觉得顺手就能将嫌疑人解决了。谈判专家不可能抬伤员, 他要随时监视嫌疑人的举动,不让他伤害人质。受伤的人质是自己走下车的,下车后,医护人员就地做了点简单处理,然后就上了救护车去医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三个嫌疑人下车后,本来大巴后部只有四人,两名人质,一名嫌疑人,一名谈判专家。如果警方开枪误伤人质,人质就在嫌疑人旁边受伤倒下, 嫌疑人居然毫不紧张,毫无反应,等着其他人上车把伤员抬走,谈判专家与他在枪声之后又谈了半小时。就算嫌疑人不紧张,我觉得被劫持的小孩也会吓得大哭,嫌 疑人不知道会采取什么行动。我问一起吃饭的法律专家:你觉得可能吗?他说:不可能。按照常理,如果第一枪失误,立即就会有第二枪、第三枪。要知道,当时在 外围的狙击手不止一个,多角度地瞄准嫌疑人。


    我查了一下媒体的报道。第一个说开两枪的报道,将嫌疑人的年龄搞错,而且错的很离谱,嫌疑人实际年龄32岁,该报道说20岁,显然没有认真调查核实,因 此,该报道称开两枪,也很值得怀疑,其消息来源很可能只是道听途说。另一个报道误伤的说法,来自一个媒体对人质岳母(岳父?)的采访,这位老太太(老先 生)并不在车上。后来还有一家大报说“两枪”,消息来源是“据称是人质姐夫的吴某”。我对媒体这种不严谨的做法表示疑问:有人自称是人质的姐夫,媒体就采 信了?也不核实一下身份,就把他的话当真了?当然,警方至今对此没有回应,这个做法也不好。但从常理上说,媒体描述的警方开两枪的状况,在细节上很不合 理。


    本文有点文不对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