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悬河如何解危:外储瘦身四步走
卢麒元
美国最后时刻达成的债限协议虽然帮助美债免於违约,但美债协议的后遗症仍在发酵,亦向中国警示了美债和美元的风险。中国接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如头顶悬河,美债后危机将促使中国去寻求合理的外储规模和多元的资产配置结构。
对话主角
沃德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卢麒元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学主任郭田勇
中国巨额外储究竟该属於谁?现有的外储管理方式是否合理?中国手握的巨额外储是否已蒙受巨大损失?外汇储备应用於何处?本报特别邀请三位专家学者对种种关键问题加以分析解读。
说外储是民众「血汗钱」不为过
香港商报:日前,国家外管局在回答外汇储备热点问题时,间接否认了「外汇储备是百姓血汗钱」的说法,表示在外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 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那麽在讨论这一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巨额外 汇储备究竟该属於谁所拥有?外汇储备的性质到底是什麽?
郭田勇:外汇储备是什麽,它究竟是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认为,外汇储备是中国 经济增长成果的结晶和固化。GDP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构成,前两部分产出的确用於国内,或者说,其成果被广大群众分享到了。但净出口部分输出境 外,其成果被国外享用而不是被本国公众分享,不过,却形成外汇储备。因此说,外汇储备是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固化,是经济增长成果中未被国内公众分享到的那 一部分。也因此可以得出,外汇储备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财富,说它是人民的血汗钱也并不为过。
谭雅玲:我认为,外管局站在政府职能部门的角 度来述说这个事情,一点错都没有。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通过出口创汇企业买来的,国家已支付给企业人民币。这个财富是国家的,也就意味着是老百姓的。但现在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要让巨额外汇储备跟老百姓自身利益和自身需求,以及对整个发展起到充分的作用。
卢麒元:关於外汇储备的性质有诸多说 法和争议。外管局站在它自身角度来说,也是对的。如果从对应物的角度,也就是从增发人民币的角度来说,外汇储备可以理解成是准国债形成的一种储备物。从它 产生的角度上来说,它并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这一点是没有什麽问题的。「血汗钱」这个说法具有一定偏见。把外汇储备定义为劳动人民的「血汗钱」,实际上忽 略了巨额外汇储备产生的真正原因,即它是由财政部的分配体制所衍生出来的货币政策。这样所产生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会把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给掩盖掉。问题 的关键在於,当你认识不到巨额外汇储备是财政的原因时,你也不会考虑到用财政的手法解决外汇储备问题。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什麽?我们可以 这样理解,就是外汇储备可以理解成是用国债形成的一部分资产,或者说,外汇储备是我们国家用国债形成的一个抵押物。
不合理!中国外储铁定缩水
香港商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指出,自2003年以来新增外储的损失已达2711亿美元,如果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到6,七年 来增加储备的汇率损失将达5786亿美元。随后国家外管局回应,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上述损失或收益均是账面计值变动,只要不发生实际兑 换,就不会成为现实。您怎麽看待这个问题?
谭雅玲:外管局的理解是对的。就好比说你买了一只股票,现在这只股票跌了,你不出手你能说你有损失吗?这位专家只是作了一个帐面的评估,认为是损失了。这不是问题的重点,现在最重要的是提出合理的建议,让外管局能有效地发挥外汇储备的作用。
卢麒元:外汇储备肯定存在损失的可能性,不管是以资产的形式还是负债的形式。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形成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新加坡 的外储,主体上形成了强大的境外投资,年收益率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非但不会缩水,而且随着投资回报的增长而不断增长。从中国的角度来讲,外汇储备一 定会缩水,因为中国外储的结构决定了它一定会缩水的。
香港商报:有观点认为,外汇储备虽是央行从企业手中买来的,但是并没有动用真金白 银,而是开动印钞机,货币超发,由此造成了通货膨胀。有人形象地比喻,在外汇储备这件事上,正好比「我请客,你买单」,巨额外储归央行所有,但通胀却由全 体人一起买单。您认为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郭田勇:首先,央行收购外汇理论上是有问题的,按照商品货币对应原则,净出口这部分商品明明不在国内消费,央行却为此投放人民币,是否有人为制造通胀的嫌疑?其次,假如央行不收购,外汇储备自然会散布於民间。
谭雅玲:藏汇於民说了那麽多年,为什麽效果不明显?因为人民币在升值,老百姓现在都要把美元转成人民币呢。这样当然要多印钞票了,由此造成的通胀,应该 说外管局和社会两者都有责任。外储为什麽多呢?因为中国整个产业链和结构的不均衡是明显存在的,解决的办法只能是调结构。
不正常! 强制结汇该改未改
香港商报:在您看来,现时中国外汇储备方式存在哪些问题?
卢麒元:当外汇储备以一国债务方式存在的时候,就存在两个巨大的问题,一个是量的问题,就是经济学上讲的过犹不及。什麽事情都有一个最佳边际水平,而不 是越多越好。外汇储备是用来背兑支付的,这个背兑支付的量多少合适?以中国目前的贸易水平,投资结算5000亿美元足够了。存到1万亿已经很离谱了,存到 3万亿就完全是胡闹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是用於背兑、投资和贸易支付的。中国企业把东西卖到美国,并不在美国买东西,而是被强制结 汇,直接变回人民币,实际上变成中国的两次货币使用,形成了外管局的外汇储备,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正常的金融循环过程。在上世纪90年代之所以要进行这种不 正常的金融制度变革,是因为中国当时遇到了最大的经济发展瓶颈,投资饥渴,资本稀缺,於是用这种方式截留资本,增加中国的资本投入,来为自己取得一个较高 的发展速度。但是,当中国的资本问题已经解决,由於强制结汇带来的好处太巨大了!令到强制结汇政策在2002年、2003年这个关键时点该改而未改,并拖 延至今。
香港商报:但外管局表示目前并没有要求出口企业强制结汇,这该如何理解?
卢麒元:目前的情况应该叫做准强制 结汇,允许企业自己提留一部分外汇。但现在不合理的比价关系,导致企业肯定仍然会结汇。因为定的价钱是强制的,企业不结就会亏呀!所以叫做准强制结汇。中 国现有外汇比价是极度不合理的,它应该接近市场定价,但中国现有经济结构不允许按照合理的比价关系结汇。因为如果按照合理的比价关系结汇,就意味着工资必 须涨,土地价格必须涨,资源价格必须涨。
外储的第二个问题是结构问题。在外储的结构中,债券应该是多少比例?债券可流动性的部分应该是多少比重?一个合理的结构应该是什麽样的?回答这三个问题,是外管局必须要做的事情。
出发点:以税制汇调结构
香港商报:外储已超过3万亿美元,央行行长周小川亦慨叹外储过多,那麽解决中国巨额外储问题的应有思路是什麽?
卢麒元: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尾大不掉的问题了,怎麽解决呢?我认为「以税制汇」是解决全部问题的出发点。外汇储备不是一个简单的金融现象,而是一个财政 现象,那麽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用财政的手段,而财政手段主要的工具就是税收。必须透过税收来解决外汇过多的问题,多数人可能理解不了这个逻辑。因为资本是 独立的,国际投资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资产、劳务和商品价格定价过低,定价过低除了有制度原因,还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税收结构上严重失衡。 中国税收结构的严重失衡相当於中国的财政部或中国政府向国外的消费者转让国民福利。所以「以税制汇」是第一步,就是取消所有对外资的优惠,向对外出口商品 课以不同程度的税收,有些损及资源类及环保类的行业必须课以重税。这样的话就极度地压抑资本项下外资的进入,同时商品出口结构极度压抑,迅速把外储的结构 降下来。
香港商报:这相当於要把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完全调整过来,转变过去倚重出口的发展模式?
卢麒元:是的,这个 需要决心,因为这个涉及到中国国内的利益分配。很多假借外企、假借出口来牟利的利益链条会被切断,而这个链条里最高的谋利点实际上是金融机构和地产商。从 2002年开始,我连续谈论外汇问题却屡遭抨击。2008年,在凤凰卫视做节目时我与胡祖六和王庆直接发生冲突,因为他们代表的是金融机构和地产商的利 益。而且,他们的观点获得了学术界和媒体的支持。在这种思路下,就应该出台4万亿刺激方案,应该增加出口,应该保就业,那就不应该「以税制汇」。这样,整 个逻辑就颠倒了。
转捩点:藏汇於民分散突围
香港商报:关於巨额外储应该如何使用,各界向来有很多建议,比如买资源能源,成立主权养老基金以充实社保体系,或者直接分给老百姓等等。对此您有什麽建议?
郭田勇:买美国国债比较多肯定有问题,可以买航母、石油等战略物质,总之是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分给老百姓这个建议并不现实,也没有可操作性。在中国, 外汇没法流通,如果分给老百姓,在境外消费是可以的,但是由於绝大部分是在国内消费,这样有可能会形成人民币二次投放的问题。
谭雅玲: 应该把外汇储备放到社会上,企业上,市场上,让外储发挥更大的作用。应成立更多的投资公司,而不仅仅是一个中投,应该有一个法律的框架,通过市场去滚动这 笔钱。还可以救助一些需要改革、需要改造的企业,四大行上市时,外汇储备注资了,这也是一种思路,要将外汇储备用到对经济有用的改革之中。对此外汇管理部 门需要有一个规划,因为这涉及国家利益。
卢麒元:第二步就是「藏汇於民」。这一点很多人都说过了,但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把外汇分给老百 姓,当然不是这样的,「藏汇於民」的真实意图在於分散突围。外汇储备像是一个集团军,被人紧紧包围住了,它需要分散突围跑掉。因为外储现时这麽大的体量, 只靠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中投、中金这些机构都处理不了。应该分散,变成敌后武工队。必须把外汇以某种方式交给那些在境外有能力的中国人,让他们去 形成境外投资或商品的回购,把它立刻由债券形式转变成投资和商品。
目前中国公民一次只能兑换2万美元外汇,这点钱只够旅游,不能投资。 这一块要有选择地放开。外汇经营要相信民众,不要相信专家,不要相信机构。相信民众,才有90%以上机会活下来。在海外,中国民间投资者最让外国人害怕, 他们投资能力强,而且很勤奋。相信民众就是「藏汇於民,分散突围,各个击破」,然后完成外汇管理方式的转折。
由联汇转向互汇 解决之道:自主联汇
卢麒元:第三步是,我们必须形成货币联盟。联系汇率制度在瓦解之前,我们必须由联汇制度转向互汇制度。详细地说,比如我们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不以美元 为结算单位,这叫互汇制度,这样的话,我们就大量减少了美元的需求和使用。如果中国跟所有主要贸易国家都采取互汇制度而不是联汇制度,当我们把中国对外销 售的50%透过货币联盟方式得以解决的时候,人民币的国际化就迈出了第一步,也同时解决了中国的外储问题。所以货币联盟是关键。
很多人 以为,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走出去,但整个路径、目标全是错的,有人认为在香港建人民币交易中心,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了;认为让更多的人使用人民币,就 是人民币国际化了,不知道整个货币国际化的逻辑过程到底是什麽。所以要用互汇代替联汇,用货币联盟来减轻中国外汇储备的压力。
前三个都 是减压的问题,真正解决中国货币和外汇的问题在於第四步,就是取消联系汇率制度,就是自主联汇。这是我们提出来的四个步骤。在「以税制汇」以后,我个人直 观的感觉是,中国的出口绝对值并不一定会减少,还会迅速增加,因为中国出口的价格上去了。我们都转移,通货紧缩了,只不过出口企业的数量会减少,就业会受 到一定影响。这需要做一个精确的模拟测算。我们国家每年花上千亿建这麽多研究机构,应该去做真实的模拟,精确测算,动多少税,会产生什麽效果,这种效果是 好是坏?也需要一个边界的测算。
来源:中国窗 香港商报记者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