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体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正文

环球评论专题:美国正在缩紧针对中国的战略链条?

(2011-05-10 07:58:16) 下一个









导语:“再见伏地魔,再见本拉登!”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传出后不久,有媒体以 “美国千禧年一代的成人礼”来形容这一事件对美国社会的冲击力。报道说,在美国千禧年一代眼里,从童年到青春期直到成人,“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与哈利 •波特电影中的伏地魔这两张面孔不断出没于各大媒体之上,令他们分不清现实与魔幻世界,哪里更恐怖。就像突然被告知“取消了期末考试”一样,从美国西海岸 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到斯坦福大学,再到东海岸的波士顿学院,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高呼着“USA”,挥舞着星条旗,或哭或笑。


    那拉登之死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恐怖主义的历史已经终结,还是刚刚开始?拉登之死以及中东北非变局,是否意味着美再度战略转移?美国会不会把中国当敌人?中国如何与美国相处?




 



 









 
后拉登时代中美关系“生变”


 





过去十年,本•拉丹一直是恐怖主义的代言人,因为他,美军付出了六千生命,另有其他上百万人死亡。本•拉丹被美国击毙 的消息,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解读。一位美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后拉登时代”美国军情系统势必将从以“抓捕拉登”为核心的反恐重心转移开,寻找新 形势下保护美国安全、拓展海外利益的新支点。在这个过程中,中美过去10年紧密的反恐合作将难免变得松弛。摆脱了非传统的反恐战争之后,美国势必要把更多 精力投入到国与国层面的竞争与博弈中,这是美国外向型的国家战略使然,而这对中美关系的国际大环境来讲是一种新挑战。(详细)




“美欧会像狼群一样扑向中国”


“欧洲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在中亚拖垮了美国,第二个十年刚刚开始时,欧洲人已独立地将其作战力量投入北非。根据 19世纪英法等欧洲国家治理世界的经验,保留而不是消灭卡扎菲政权,同时在利比亚东部地中海沿岸扶起另一个反对派‘政权’,会使欧盟战略利益最大化。”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文木认为,“由于绝对市场经济的国际体系,世界资源已不足以支持欧盟、美国和中国这三个经济能力需要外部资源支持 并对这种支持形成绝对依赖的国家的发展需求。资源蛋糕就这么大,且美国已接受欧洲的统一并为其清扫了“苏联”这个最大障碍,那么“欧元”的扩大从某种意义 上也是美国认可的。欧美接下来将是联合一致削弱中国,以从中获得更多资源份额。”(详细)


中国将成为美国“最大的敌人”?

“在‘9•11’之前,美国认为中国是未来最大的挑战,但之后恐怖主义取代了中国,成为美国眼前实实在在的敌人,于是 华盛顿暂时冷却了有关对华政策的意识形态的辩论”,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阿什利•泰利斯向媒体表示,“这使得中国获得了与美国开展合作的低成本 机遇,也使中国能够更巧妙地部署和推动改革时期的大战略”。现在是否是转折点?借“拉登之死”,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普兰日前撰文支持了 “转折论”。卡普兰写道,拉丹之死有助于“美国注意力略微向东亚转移的进程——这是奥巴马大战略的组成部分——长期而言,东亚正作为世界经济以及海军-海 事行动的真正中心不断发展”。(详细)












约瑟夫•奈笔下的美国霸权






拉登之死不能说明美实力强弱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发表在project-syndicate的文章指出,今天许多专家认为其他国家的崛起以及美 国在中东战争中蒙受的损失削弱了“美国霸权”。但这个词的意思非常模糊。某国具有实力不能说明任何事情都可以因此顺遂人意。即使是最近本拉登死于美国特种 兵之手这件事也不能证明美国的实力强弱与否。以二战之后的美国为例。当时,美国生产总值占世界三分之一,核武器方面也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许多人认为美 国是世界霸主。然而,即使是美国也无法避免在中国的“损失”,西欧共产主义的重现,以及阻止朝鲜战场上的僵局,或铲除古巴卡斯特罗政权。研究发现即使是在 所谓的美国称霸时期,其通过军事威胁别国达到目的成功的事例只占到五分之一,而利用经济制裁这一手段也只是在半数的情况下有效。





美国人实力未减但信心衰退了




“美国国父们担心会重蹈罗马帝国覆辙。最近,调查发现这种信心丧失还体现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时,70年 代尼克松执政时期的经济衰退时,80年代里根总统时期出现财政赤字时。就在80年代末,美国人认为国家正在衰退,但是不出十年,他们又认定自己是唯一的超 级大国。美国人经历着周期性的信心丧失。现在大多数美国人又认为本国在走下坡路。”约瑟夫•奈认为,从衰落论的此起彼伏可以透视美国人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美 国的根本实力变化。他说,虽然美国也存在国力衰退的隐忧,但它不同于古罗马帝国的绝对衰落或者英国的相对衰退。美国地理位置与英帝国相比截然不同:英国面 临正在崛起的德国和俄罗斯,而美国则享有东西两侧环海以及与弱国为邻的优势。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论坛中的地位仍然很具竞争力,此外美国尽管有些复杂凌 乱的政治制度也在逐渐进行着必要改革。


 




约瑟夫•奈最早于1990年提出的“软实力”概念,今天已经被中美两国学界所广泛熟悉和借用。近年来他更是对中国“软 实力”的增长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前不久,他还写了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两国实力对比变化。他说,中国有人均差距和发展障碍、发展的持续性有待观察,未来数十 年,从实力角度来说,中国肯定能够接近于美国,但是中国不一定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目前许多基于GDP增速所做的预测过于一维化:它们忽视了美国 在军事以及软实力上的优势,以及中国在亚洲均势内部所面对的地缘政治劣势。他的预测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将与美国展开竞争,但是在本世纪上半叶中 国的总体实力是不会超过美国的。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和中国应该避免过分害怕彼此的军事实力和意图(详细)











美国会腾出手来削弱中国?



 




“反恐十年中,美国并没有放松过针对中国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应对,最近十年美国增加对中国的战略部署,跟反恐没什么关 系。本拉登被打死对中美关系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未来的局势将是中国需要考虑的问题。”北京大学国关学院朱锋接受 媒体采访时说,中美关系不取决于“反恐”。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相应地战略制衡、牵制、防范、削弱,是肯定的,但如果说美国会封锁、遏制、包围中国,那是 我们自己吓自己。“今天的中美利益纠葛,不是简单传统思维习惯的那样,以为美国对中国政策一刀切,要么遏制中国,要么因为恐怖事件而做某种程度的战略妥 协,这种思维方式是不正确的。”(详细)







“打着伊斯兰旗号的恐怖主义在它美国眼里,主要产生于大中东地区,同时大中东又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上这个 地区是战略要地,整个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所以,美国的战略重点放在这个地方。这是一个长远的安排,怎么会因为短暂发生的事件而把重点放到中国来呢?”王 缉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美国人眼里,真正直线上升并且有能力有意图挑战和威胁美国的便是中国。说得难听一些(美国)是安抚中国,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加强 合作来与中国增加接触,影响中国的行为方式,而不是说美国要遏制中国。顺便说一下,“遏制”这个概念是冷战时对苏联说的,用在今天中美关系中并不妥当。说 美国牵制、警惕或者防范中国,都比较贴切。(详细)




对话和宽容才能防“外交失火”


美方应放弃它怎么说中国就怎么做的幻想。就像中国对美国会为北京鼓掌不抱幻想一样。双方还没完全搞清彼此关系是什么, 但已经避免了成为美苏那样的对抗关系。作为21世纪两个大国如何相处的探索,这个开端应算成功。中国不是美国的挑战者,也不可能做逆来顺受的美国小跟班, 中国照顾美国的利益不会以牺牲中国自己的利益作代价,美国反过来也不会,这层薄窗户纸在中美之间厚得像一堵墙,中美战略对话应彻底捅破它。(详细)






 


结语:“中美关系有一半主动权在中国,如果自己有力量,又不采取与美国对抗的政策,而是加强与美国的合作,怎么能设想美国要将中国作为敌对国家打倒?而且事实上它也打不倒,它连中东某个国家领导人都未必能打倒。如果自己走得好,美国能把中国搞乱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