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断背山》
同志电影的里程碑,若干年后,请忘记关于《断背山》所带来的一切争议和荣誉!只要记得这只是一部电影、只是一本小说,望着怀俄明州的天空,望着断背山上未融的雪。纪念这段20年的爱情,它其实从未停息。
2.《布鲁诺》
布鲁诺的同性恋贱男形象,是对美国人无知的一个嘲讽。该片的拍摄手法是纪录片的风格,主人公布鲁诺的行为或许是一种极端的低贱俗,但却不失为是相当随性的生活方式。
3.《时时刻刻》
不同时期的三个女同性恋者,面对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命运。但是很显然,历史是在进步的。看至片末,你终于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部同性恋的电影,而是关于生命和爱本质的探索。
4. 《女魔头》
取材于现实的电影,本片的反英雄主义倾向显得十分明晰,评论界指出:《女魔头》摆脱了一直以来大众媒体对沃诺斯作为一个不知悔改的妖怪的形容,而是力图在病态和情感之间寻找平衡。它仿佛是一部向六、七十年代那些伟大的打破偶像式的美国电影致敬的影片。
5. 《米尔克》
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或同性恋斗士的传奇,导演加斯·范·桑特甚至没有赋予电影过多的社会批判含义,正如米尔克所说的,他代表的只是希望与信念。影片跟随着这位争议人物的回忆展开,掠过他生命中的重要片段:爱情、死亡、无数次的失败与成功,摆脱掉此类传记电影常见的沉痛宿命感和自怜自艾,虽简略、轻盈,却温暖动人。
6. 《吉屋出租》
改编自百老汇名剧,是百老汇历史上第五个同时获得托尼奖和普利策奖的音乐剧,而且是获得戏剧最高奖:托尼奖奖项最多的音乐剧。纪录了一群纽约客一整年的生活,如何在人际关系、失去、生命的意义、住所、以及艾滋病之间奋战。
7.《卡波特》
虽冠以作家的大名,但并未笼统地叙述卡波特的短暂一生,而是重现了卡波特创作《冷血》前后的一些内幕点滴,与他的这部作品相比,卡波特的个人生活远非完美圆满,或许,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生活,成就也毁灭了身为作家的卡波特。卡波特曾说过:没有任何一个词或是句子,哪怕是一个概念,能够定义我!但菲利普却做到了,在目睹绞刑前,镜头中央的菲利普,渐渐漫出的眼泪,你或许从未见过一个男人如此由内向外的悲伤,他就是人们心中的那个完美的卡波特。
8.《弗里达》
堪称一部大制作的传记片,除了高投资外,更有数位星光逼人的明星屈尊担当配角。弗里达大部分的作品描述的都是她自己的故事,画的最多的题材就是她的自画像。在这些作品里,弗里达经常把她自己画成穿着墨西哥的传统服饰,周围是她的宠物和她家乡许多葱翠的蔬菜。她的作品总是非常强烈,有时是写实的,有时是幻想的,表明她的艺术和生活是不可分的,即是奔放的有时悲剧性的。
9.《远离天堂》
是美国社会一个时代、一个层面的缩影,通过很少的人物,细腻地表现出当时对少数民族和同性恋的态度。一流的表演、精致的处理,需要慢慢品味。托德·海因斯的电影风格,迷幻,天马行空。同时他也是酷儿电影的先锋人物,本片就是他最得意的代表作。世界那么大,总会有人去倾听一个坚持内心方向的人。
10.《下一件好事》
是洗具还是杯具?奈何麦姐在电影上的作为没有唱歌时那么风光?如果麦当娜不是歌坛传奇人物,我将始终把她当做贝隆夫人。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还是导演约翰·施莱辛格生前最后一部电影。《午夜牛郎》的故事在这里定格。
11. 《衰仔失乐园》
我们都在等待青春落幕,“你的妈妈也是一样”,我们都在慢慢地消磨时光,当有那么一天,发现青春年华将要结束时,你是否也会躁动不安。若干年后,当回想起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会觉得满目疮痍也值得留恋。近乎疯狂般迷恋“新浪潮”的阿方索·卡隆也是这么想。
12. 《金赛性学教授》
虽然“不能真实反映金赛其人”,但连姆·尼森在饱受压力的状态下,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说服了大众。作为一部传记片,最可取之处还是在于演员能够入木三分、不差毫厘地完成表演。
就让我们和“性”来次亲密接触。这是第一次将美国性学革命的先驱人物阿弗雷德·金赛博士的生平搬上银幕。包括罗素·克劳、凯文·史派西、拉尔夫·费因斯和迈克尔·道格拉斯在内的众多实力干将都表达过对扮演金赛的愿望。
13. 《穿越美国》
影片灵感源于导演邓肯·塔克早年和变性演员Katherine Connella的一次谈话。导演大胆启用女演员,而非男演员来演绎片中的变性人角色,的确眼光独到,而菲丽西提·霍夫曼将主人公脆弱独立的一面刻画得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她自毁形象、压低嗓音的出色演绎,影片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很难取得成功。
14.《午夜摇篮曲》
一切都源于母爱。影片的主角是一位再平常不过的母亲玛格丽特·霍尔。她丈夫因职务之故,每次离家都要好几个月。因此玛格丽特必须独立操持家务。当儿子爱人的尸体被冲到她家旁边的海滩上时,她不得不尽快做出抉择。为了保护儿子,她决定将尸体藏起来,可是这个举动却将她卷入一场由勒索和谋杀交织而成的阴谋中。
15.《穆赫兰道》
大卫·林奇创造了《穆赫兰道》,正如上帝创造了弗洛伊德一样重要。在这里,我们姑且将《穆赫兰道》中的这个梦叫做“大卫·林奇梦”,导演的用意分了两层,写了人内心隐讳的痛苦通过梦境实现,也揭露了现代商业社会的弊端。其实这两点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现实社会的黑暗怎么会有主角内心的痛苦呢?这是导演留给我们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