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织樵

东山织樵意思是在北加州的山村,有一对夫妻,男的叫东山樵夫,女的叫东山织女。
正文

我的“洋插队” 生活(二)

(2011-10-25 13:43:46) 下一个

我的洋插队 生活() 

学做饭

织女

11/10/2005

    说来惭愧,我结婚前不会做饭。结婚后,我也同大多数的北方女子一样,承担起包括做饭在内的家务事。我并不觉得做饭有什么难的,也一直认为自己不学自通。在国内,我们同公婆住在他们单位的房子。这是一个四合大院,院内有食堂,幼儿园,医务所,非常方便。那时我同老公都在大学教书,学校也有教工食堂。无论是院内食堂,还是教工食堂,食物都非常丰富。由于工作和学习忙,我们常常会在食堂买一些饭菜,然后回家烧个汤或煮些粥。在大陆,熟食到处都有,花样繁多,好象家里每餐都很丰盛。所以我对做饭从来没有认真过,也不觉得做饭有什么学问。

    老公是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市里读书,这是一个大学城,位于著名的总统巨石山脚下(雕有四位总统头像的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这里四季分明、风景如画,附近有很多国家公园,也是个旅游城市。这里没有中国商店,买不到中国食品。有三家中国饭店,是中国留学生削尖脑袋都想去打工的地方,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我们是绝对吃不起饭店的。所以无论是饭还是菜,都得自己动手做。这可让我头疼了,因为我脑子里没那么多花样,就是想到了什么也不会做。老公是个很好服待的人,你做什么,他吃什么,从不挑剔。一直以来,我从没听老公抱怨过我做的饭菜不好吃。还常常鼓励我“有进步”。我也有时同老公吹牛说:“做饭有什么难的,我连微积分都学得那么好,何况做饭。难不倒我的”。

在大学的对面有一座三层小楼,门牌号是330,所以大家都叫它“330”。说起330,还真让人怀念。在那里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听说330是一个台湾人的,他把这小楼捐给了教会。条件是这小楼只能出租给中国留学生,而租金不能太贵,所得的租金,除了维修外都归教会。据说刚开始这里住的都是台湾留学生,后来大陆留学生越来越多,到我来时,330里住的全是大陆留学生。教会的人也很会做生意,他们把330分隔成很多“鸡笼”大小的房间。就连楼道下面都成了房间,有的房间小得只够一个人睡觉那么大的地方。由于便宜,离学校又近。在当时,这里是很多囊中羞涩的大陆留学生向往的住处,因为这里即便宜离学校又近。330除了地上三层外,还有一个半地下室,我们就住在这地下室里。地下室被分隔成四个小房间,一个小厨房,一个很小的浴室,还有一张饭桌。我们四家共同使用厨房、浴室和饭桌。每到吃饭时我们四家人在同一张桌子上吃着各自不同的饭菜,相互品尝、相互交流,其乐融融。记得有一次儿子从外面跑回来,端起李阿姨的饭就开吃,弄得大家哄堂大笑。这是一段永远也忘不掉的记忆和经历,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做饭的技巧和生活的经验。

在做饭这件事上,我第一次受到打击 也是在330住在330的人,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每年春节时,大家在一起聚餐,每家带一个菜。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也带上了我的“拿手菜”。记得当时的场面十分热闹。每家带来的菜都被取了名字,什么张家排骨,李家汤…………。在朝向祖国的方向摆一个小桌,上面象征性的放了些贡品。在吃饭前,每个人都得到小桌前为远方的父母及亲人拜年。男人磕头,女人行礼。我很激动,默默地为家乡的亲人们祝福。丰富的晚餐,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扫而光。只有我那盘“拿手菜” ,大半盘子没人动。使我很羞愧,更有些惊讶。我这菜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为何还会如此遭遇。可过后想想,还是自己功夫不到家,火候掌握不好,调料搭配不当。好在大家都知道我不会做饭,也就自嘲自讽地阿Q了一把,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了事。看来以前老公每次表扬我有进步,是在忽悠我。我还总是心里美滋滋的,常常会有“找不到北”的感觉。现在看来“革命尚未成功”,我还须继续努力。

    330住了一年多,老公在加州的首府找到了工作。我们举家搬到SACRAMENTO。这里中国人很多,中国店也多,我们不但可以买到中国食品,而且还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大家常在一起聚会。自从那次“打击”后,我虚心多了。每次聚会我都选一两样我和老公喜欢的菜,虚心向人家请教。回家后,认真学着做。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可以做出一桌像样的饭菜。请朋友到家做客的信心也足了。记得有一次,到我家做客的一位朋友对我说:“你以前做的饭菜太难吃了,我们都不好意思说,现在你进步很大”。我很高兴能得到朋友的表扬,也很惭愧以前对朋友们胃的不尊敬。

    做饭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学问却很大。以前我只是把饭做熟,后来想办法学着做得好吃。现在人们提倡吃得健康,我又面临新的课题:营养食品,健康搭配。看来我要学的东西还真多,想出徒还真不容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