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ve Forest's Blog

正直、善良、宽厚、心存感激、珍重友谊。嗯,还有,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海盗 ...
个人资料
正文

撒切尔夫人与“欧洲病夫”

(2013-04-17 12:15:21) 下一个
在撒切尔执政以前,英国有“欧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之称。我以前在中国时就听说过英国是“欧洲病夫”。九十年代初来英国留学时,撒切尔夫人还在执政,但媒体里有时还提到过这个词。至于为什么英国以前被称作“欧洲病夫”,我没仔细了解过。大概英国人以前很懒,工作效率很低吧。

英国以外的人对撒切尔夫人的了解大多是冷战时期的“铁娘子”以及英阿马岛战争。大多中国人也都知道邓小平与她的“中英香港谈判”,以及她在人民大会堂阶梯上跌的一跤。但英国以外的人对她在英国国内做的事,或者说政绩,了解的大多是私有化和铁腕镇压抗议游行。
在英国国内,撒切尔夫人是一位极有争议的人物。左派人士一知道她去世的消息,立刻在伦敦城南的布里克斯顿的街上狂欢,欣喜若狂(Rejoice! Rejoice!),高唱“叮咚!巫婆死了”(Ding Dong!The Witch is Dead)。这一几十年前的旧曲,在英国流行音乐榜上很快飙升至前三位。媒体又为BBC是否应该在音乐节目中播放该曲而吵得不可开交。左派人士还在格拉斯哥、曼城、布里斯托尔搞欢庆集会。在随后的周六,左派人士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格尔广场欢庆,还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冲突,被抓了几个。在撒切尔夫人的葬礼日,他们也在不少地方(包括伦敦)搞抗议。
而在另一方,右派人士高呼,“她拯救了英国!” 大骂那些上街狂欢的的人,有许多是在撒切尔夫人下台时还没出生的屁孩,不知廉耻、一点修养都没有。右派们对政府为撒切尔夫人计划的
“隆重仪式葬礼”而非“国葬”愤愤不平。
最近撒切尔夫人去世,媒体又把“欧洲病夫”时的丑事翻了出来。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去过伦敦的人都知道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这号称是世界娱乐业中心,许多电影大片的首映式在这的影院举行、明星璀璨。广场附近有许多电影院和剧院,拐出去就是唐人街
-- 伦敦最大的美食城。任何时候去莱斯特广场,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这总是熙熙攘攘、美女如云。谁能想象在“欧洲病夫”的年代,这经常是垃圾成山、臭气熏天?
70年代的英国,许多大的企事业都是国有的,如电话、石油、煤矿、汽车、医疗、住房等。这些企事业中的工会强大到“无法无天”的地步,动辄罢工。说工会“无法无天”不无道理。那时的罢工是工会说了算,即使工人想工作也不行,这些工会有自己的“工人纠察队”(Flying pickets),阻止想上班的工人。
这样的工潮闹得英国的生产效率及其低下,比如,开一个电话帐号,要二十多天。这在现在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另外,大企业赔本也令人乍舌,国企汽车公司“英国雷兰”(British Leyland)有过一年一亿四千万英镑(相当于现在十亿英镑)的亏损。这些国企亏损了还要求加工资,政府无奈,只好印钞票。结果可想而知 -- 通货膨胀。1975年通货膨胀率到达顶峰,为27%。我们现在对5%通货膨胀就叫苦不迭了。
那时的执政党就这么寅吃卯粮,国债高到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英国政府,若不采取节流措施,就不再借钱给它。无奈,当时的政府就一面限制工资增长(不超过5%)、一面增税。但那时有一个工会却要求增加40%的工资,政府根本就做不到。这个工会领头,其它工会跟着,组织的非法罢工。卡车司机罢工,没人运送燃料,政府只能调动军队运送汽油。铁路工人罢工,让全国瘫痪。救护车罢工,又是军队出动来急救。清洁工罢工,垃圾长期堆放在市里,无人过问,苍蝇横飞。伦敦的莱斯特广场只是其中之一。

最臭名昭著的是利物浦殡仪馆工人罢工,棺材堆成山,死去的没法入土,利物浦政府那时只得考虑海葬。这件事全世界的通讯社都报道过。撒切尔夫人去世后的第一个周日早晨的“安德鲁·马尔访谈秀”(The Andrew Marr Show),利物浦海葬的事还被当作笑料提起。
但这些事在英国当时却无法被像样地报道,因为英国最大的报纸,泰晤士报,因为罢工,被迫停刊一年。
至于那时的税收,现在听起来都不象是真的,最高段位所得税为83%(现在是40%)。如果你为这个税率感到震惊的话,那时还有98%(百分之九十八!)的“非工作所得税”,比如,你存银行得到的利息和你在股票上分得的红利,基本全被政府给抢走了。而这些都是投资工业所得,这样抽税,有谁受得了?企业投资者纷纷逃离英国。没了投资,英国的企业连存活都成问题。
这些事现在听起来都是天方夜谭,而这就是当时“欧洲病夫”的真实写照。那时的英国无法治理。
撒切尔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规范化工会,包括取缔“工人纠察队”。简单地讲,由工会会员通过民主程序投票通过的罢工才合法,而不是工会的几个头头说了算,更不能用“工人纠察队”来剥夺被人工作的权利。现在很难想象英国以前有过这样的独裁组织。
她干的第二件事是国企私有化。她把许多原来国家拥有的房产卖给了个人,这样政府甩了这个包袱又让很多人,尤其是英国南部的许多人,发了一笔横财。给英国电信(BT)、英国石油(BP)和英国宇航(BAe)等成了第一流的跨国公司的机会。也使得伦敦成为世界第一金融城。
但私有化和关闭后的煤矿与造船业却倒了大霉,大量的工人下岗,大多在老工业基地,像威尔士的卡迪夫,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和英格兰北部的曼城。这里人的命运也从此改观 -- 大量的男人,尤其是煤矿工人,长期失业,而妇女多从事电话服务中心(Call Centre)的工作。撒切尔的运气不错,失业矿工们的福利正好由新发现的北海油田的税收补上,所以也没太大的社会动荡。
撒切尔夫人实施了许多极有争议的政策,如取消大学生的生活津贴、征收人头税等。这些政策引起过许多抗议游行,也彻底改变了英国。
撒切尔夫人被公认是一位坚信自己的主见、并义无反顾地实现自己主见的人。她在75年当选为保守党党魁时说过:“让我给你我的愿景:一个人有按他意愿去工作的权利、有花自己钱的权利、有拥有财产的权利、有使国家成为仆人而不是主人的权利 -- 这是英国的遗产、也是自由经济的精髓。所有其它自由建立在经济自由这一基础之上。”--  她的确改变了英国,她让英国和英国人变得更加进取、更有抱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百家争鳴2012 回复 悄悄话 Good article。正如里根拯救了美国(还有世界?),铁娘子拯救了英国。奥巴马给美国(捎带着世界)带来的损失,需要一位强人给扭转过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