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八宝饭

八宝饭是我从小起的最爱,至今“迷途不知返”,健康问题暂且退居二线。
正文

河北晋州周家庄人民公社仍然生机勃勃

(2011-10-16 09:39:59) 下一个

(转帖者:邓小平下令‘一刀切’解散人民公社,导致中国农村重新陷入‘一盘散沙’的小农各自谋生糊口挣扎、任人鱼肉的境地,导致目前的‘三农危机’,实在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前三十年的实践确有很多不足之处应该加以完善而不应该全盘否定,完全推倒重来,看看今天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就知道,邓小平的路线实在是作孽啊!有的网友会强调中国现在GDP世界第二、名牌奢侈品消费世界第一,这不是‘一片繁荣’吗?殊不知,这一切背后牺牲的是广大工农的当世切身利益,子孙后代的将来利益。若不是狂卖前辈留下的家底、狂卖农民工的廉价劳动、狂卖本应留给子孙后代的矿产资源以及不可逆地破坏环境,‘繁荣娼盛’从何而来?中国人民本来是可以走一条平坦的多、亮堂得多的金光大道的!——虽然可能要牺牲少数‘先富起来’的人,但是大多数人却可以活得坦坦然然堂堂正正!


但是这一切都怪谁呢?百分之百全怪邓小平吗?其实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不能推卸责任的。三十几年前,笔者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尤其是年轻人)是一个典型的‘邓粉’:为邓小平重新出山而欢呼!真心认为邓小平是我们的‘大救星’,对毛主席则充满了‘抱怨’!邓小平难道不是在我们老百姓的‘山呼万岁’声中得志便猖狂的吗?毛主席曾经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其实需要教育的又何止农民!我们这些工人、干部、军人、知识分子又有几个能在当时跳出个人私利看到全局和将来呢?又有几个能真正理解毛主席为了中国长远利益所作的一切良苦用心呢?正是包括我们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出于自私、短见,以为能舔到粘在鼻头上的糖稀,以为只要单干自己一定能发达、能先富!迫不及待地拥戴邓小平摒弃毛主席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路线,走上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小岗村道路!


毛主席作为一个伟人对当时的人心向背应该是看得很清楚的。对于人民作为一个群体,从长远来看毛主席是有信心的。他不是曾预言过:右派上了台日子也长不了,人民一定会起来推翻它!但是人民在短期内却有可能看不清自己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之所在!三十几年前的邓小平上台时的形势正是如此!据说江青在狱中时曾抱怨毛主席妇人之仁,没有根除邓小平,结果造成真正的资本主义复辟!其实我认为毛主席的仁慈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毛主席是很有可能有意留下邓小平作反面教员的!因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人民!先不说别人,至少教育了我本人!我相信像我经过同样的心路历程的人一定不止一个!


历史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无言老人,总是默默地用严酷的现实教育着芸芸众生,没有任何情感的流露!各位网友若有疑问请看大寨、华西村、南街村和周家庄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下面是新华网一篇关于周家庄的报道:


作者:红色网友


来源:新华网

从1958年成立至今,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生存了53年,它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完全保留人民公社解散时制度现状的乡镇,它就是毛泽东时代人民公社的活样本,而且今天仍然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它保持了毛泽东时代人民公社解散时的状态:即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收入,还有自留地,自己养牲畜等经济形式并没有变动,而并非是现在修(走资派)和“右派”全面抹黑人民公社的所谓大锅饭状态。






一:万人大乡周家庄乡无人外出做打工仔


周家庄乡里静谧而整洁,不见丁点垃圾,连北方农村常见的狗都难得一见。顺着水泥公路,大街两侧的楼房均为二层平顶小楼,新旧不同,但都规格相同、布局统一,与现在的中国大部分单干农村“非州化”、垃圾化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家庄乡10个生产队一共有13012人,其中男女壮劳力6240人,除了小部分农民主动要求自己经商单干外,其他人全部在乡里的集体工厂和农业社上班务工。目前,周家庄乡阀门、印刷等集体企业,吸收了大约4000个劳动力,而参加农业就业人数是1400多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周家庄乡人没有过。在周家庄乡,青年人离开学校后,乡里都统一组织封闭培训,合格后再由乡里统一调配到各企业或农业社上班。“除了当兵上大学和干个体的外,年轻人全部在乡里上班,由乡农工商合作社管理调度!



二:一切生产听生产队长安排



早在20年以前,周家庄乡的地就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浇灌。在集体所有制下,队长安排干什么社员就干什么,不是社员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所有劳动都是队长分配,不用社员操心,但是一定要干好,干不好队长就要扣工分。周家庄乡的工分分值都有统一标准。每年春天决定当年的生产计划时,几乎都是队长一个人安排,报到合作社一般也不会做大的修改。周家庄10个生产队,全由周家庄农工商合作社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种子、化肥、农机等各种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购置,采取淡季购买旺季使用原则,各农业生产专业组的收支由生产队向合作社的会计室报账,年终再进行一次性分配。



在这一模式指导下,周家庄如今已经建成了万亩小麦育种、四千亩美国红提、三千亩梨果、千亩苗木基地等四个专业化农业生产项目,同时还建立了高标准的奶牛养殖区,所有的农业生产如今已经实行了“工厂化”生产,由合作社年初给各生产队下达全年种养指标,各生产队以队为单位,到以上四个农业基地领取统一育好的种子和苗木,社员以专业组承包,进行日常的农业田间管理。“所有的种子、农药、化肥等都由乡里购买,社员不用操心。各队按照节气安排农业生产,日常生产基本都由生产队长决定,这些队长都是20年前任命的,这几年对个别不称职的队长进行过调整,并没有采取过选举制。队长必须懂技术,懂得生产的每个环节,因此有人说老是换人也不一定好。



三:实行多劳多得



周家庄与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一样,一切劳动量计算都是以工分为标准,下地干活的,看大门的,打扫卫生的,开车的,甚至包括乡长、队长的工作都要到年终按工分进行收入分配。周家庄乡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了372项细分,每项劳动的所得工分一目了然。每次上工,队里的会计都会记账,到年底统一结算。当年全队总收入除去合作社一年中支出的生产资料成本、水、电、口粮款以及集体公积金等,算出每个工的工值。

除了生产成本和提留公共积累之后。严格执行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原则,分配基本体现了多劳多得周家庄公共福利体系,主要是靠着乡里的11家集体企业支撑着。2008年,周家庄的工农业总收入达到了5.03亿元,公共积累余额2.9亿元。分配每家人干活时,基本保证每家既有人在企业上班,也有人在地里种地,达到一种均衡。队长给社员分配任务时,会掌握大致平衡,这次给你分配了分值低的活,下次就会分配分值高的活。这里没有很穷的人,也没有很富的户。



四:中小学一切费用全免



周家庄乡有6个自然村,是当地最小的一个乡,可财政收入、税收和人均收入却连续多年居晋州第一。而对于社员的收入,周家庄乡有个特殊的算法叫“平均生活水平”,与人均纯收入的算法不同。人均纯收入是将第二年的生产资料投入也计算在内,周家庄乡的人均生活水平则没有包括生产资料投入,是纯用于消费的收入。在周家庄乡,所有农业投入开支,例如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社员们都不用操丁点心,而是由乡合作社和生产队统一安排,社员的口粮等基本生活资料则由乡里按照统一标准实行定额发放。因此,由于算法不同,晋州市每年把周家庄乡单算,并不参加全市乡镇排名。在1981年,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公社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随后,中小学一切费用全免。随着时代的进步,福利政策也是在不断更新中。



五: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共存



周家庄允许个体自由经济的发展,直到2001年去世前,雷金河一直都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周家庄现在周密分工的最初制定者就是雷金河,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定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他公社。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1982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村的主要形式。不过,周家庄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绝大多数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周家庄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到1983年就改为周家庄乡了,自从1953年周家庄实行的就是能够调动每个人劳动积极性的按劳分配的‘三包一奖’生产责任制,周家庄人民公社在1983年改为周家庄乡后,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收入的经济形式并没有变动。与过去人民公社不同的是,周家庄乡虽然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但允许并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社员在周家庄乡政府附近经营商店。每年要向队里交纳1000元的公积金。根据周家庄乡合作社的规定,每个不参加农业或工业集体劳动的社员,每年必须要向合作社交纳一定数额的公积金,因为他们还享受合作社的各种福利。具体数额为男性每年交1500元,女性每年交1000元(有6岁以下小孩的免交)。虽然有人现在选择了自己做生意,如果有一天不想做生意了,依然可以回到周家庄的集体经济中去。从1984年到2001年18年间,周家庄的非公经济在全乡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目前,周家庄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占总人口的5%左右,虽然没有增加集体收入,但让人们实行自由选择的流动政策,人民公社并没有禁锢社员的自由择业。



六:坚守农业 守护集体经济



1982年,周家庄人摁下了红红的手印,(同样是红手印,周家庄人的境界要远高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小岗村人)。他们用手印表达了对集体经济的守望和信心!周家庄人用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走上了一条与其他农村不同的发展模式。周家庄的体制能否复制?但无论如何,事实是,在这轮经济危机中,周家庄人并没有遭遇“大规模农民工失业”之痛,没有“三农”问题和新“三座大山”问题,周家庄的百姓把这些都归为集体经济的强大和保障。人民公社,在周家庄却存活勃兴,与其说是历史的奇迹,不如说是“事在人为”!(好的领头人太重要了!从陈永贵、吴仁宝到雷金河都说明了这一点)



七:经验总结



周家庄51年的人民公社史实表明,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通往共同富裕的一座坚固的桥,人民公社模式的完善是彻底解决解散人民公社三十年来的“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把人民公社当“大锅饭”、“穷过渡”的极左举措,进行彻底批判和丑化,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违反历史辩证法的,是完全错误的,是对不起当时人民的奋斗和努力的,是对历史的不公正的。人民公社模式的完善和鞍钢宪法模式的完善,是真正由中国人民自己首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显著标志,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要共同富裕的福音,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容嘲弄的。嘲弄历史者,是一种有违科学、既损人又害己的行为,终将要被历史所嘲弄。



在有13000余人口的周家庄乡,具有比周边分田单干村庄更兴旺发达的生产力,具有可观的集体积累,能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厚实根基。全乡没有一个外出打工者,不受外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致命性影响,社员安居乐业,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皆有所依,不存在令人破败之痛的“三农”问题,没有新“三座大山”的后顾之忧。与小岗村这个改革开放后受到“右派精英”大肆吹捧的那种分田单干的体制,比起显然优越得多了。



在周家庄乡,有一套精细科学的管理规章,能够使社员们心悦诚服。它并不限制人们单干和外出经商闯荡。然而,百分之九十五的社员却是心甘情愿地听从乡社的安排管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被反复宣传的小岗村农民为了分田单干而按手印这个“小岗虎”,而周家庄乡绝大多数社员则于1982年为维护公有制集体经济、拒绝分田单干也同样按了手印。中央文件中说,要坚持“两个坚定不移”(既要坚定不移地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又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可是在媒体舆论和实际行动上,为什么会出现一手硬、另一手软、对周家庄乡社员为维护公有制集体经济而按手印的壮举置之不理弃之若垃圾呢?出现严重“三农”问题和新“三座大山”的根子是不是就在这里?



人民公社初建时,在体制上出现许多缺陷这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刮“共产风 ”后更是受到严重扭曲。经过纠正和整顿,实行“三级所有,队(指生产小队)为基础”后,人民公社的体制已经大体上与当时大多数地区发展生产力的需求相适应,只是在用工和分配等具体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像周家庄乡那样因地置宜地逐步予以解决。当时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经验,许多公社(包括生产队)的骨干不足,领导能力有限,需要大力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大力培训领导骨干。当时大多数地区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使与当时发展生产力需求的各自创新模式未能尽快建立起来,影响了人民公社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以致成为后来解散人民公社的借口。



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在是否解散人民公社的问题上,如果当时允许群众充分讨论,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采取因地置宜、全面贯彻需分则分,能合则合的方针政策,而不是急切地采取行政命令式的,甚至以撤公社领导职务相威胁的“一刀切”,那么如今存活勃兴的人民公社,就决不是一种凤毛麟角的现象,人口不足千万的以色列都有以色列的基布兹总数约300多个。遍布以色列全境。如果中国的人民公社也是这样,则“三农”问题和新“三座大山”问题可以减少到最小的范围,而不至于像如今那样积重难返了。



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即允许土地出租和土地买卖,推行资本主义农场体制,是否能避免“三农”问题和新“三座大山”问题呢?无论是原苏联东欧地区还是其它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都已经表明,它即使能维持一时的虚假繁荣,却难以避免贫富两极分化,难以避免金融危机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但难以克服、反而会加重“三农”问题和新“三座大山”问题,不但难以维持社会稳定,甚至会使社会动荡成为一种常态。以往史实和现实的无数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一刀切”式的解散人民公社体制,极力鼓吹、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和自由化,乃是导致“三农”问题和新“三座大山”问题的祸根,而维护、创新人民公社体制,则是避免金融危机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治理“三农”问题和新“三座大山”问题的根本出路,根本之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仍然是党和国家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立足点。把希望寄托在过度开放、不惜一切代价地吸引外资、来料加工、大兴性产业、鼓动农民进城、不断压低农民工工资等等上面,是极其危险的。其害无穷。它已经并且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不得不使中国的广大穷苦人民被迫吞下由于“右派精英”误导而造成的各种苦果。


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毛主席巨幅画像

人民公社带头人,已故周家庄乡党委书记雷金河浮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