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香 黄霑最“黄”---悼黄霑
(2005-07-17 05:20:50)
下一个
香港最香 黄霑最“黄”---香港四大才子兼悼黄霑
香港的广告林立,商业发达,一切让位于钱。是金钱最吃香的地方。
街上逛逛,很少能感受到文化氛围。从大陆和台湾的学人看来,香港是个文化沙漠 ,
这是很多年来内地人经过香港的印象。
其实虽香港弹丸之地,各路人马聚会 ,文化的宽广、种类和翻新程度一直在内地之上。
竞争激烈 ,这样重压出来的媒体没有点真东西吸引读者, 倒闭是几个月的事 ,只是报社就埋伏着很多
资深老编 、特色撰稿人,更不用说各学院内有素质的教授和研究人员, 香港比内地差的是读者数量和社会资源。
港式的文化代表,有人讨口彩,列出“四大才子”,他们是:武侠名家金庸、 科幻小说作家倪匡、
百科全书的蔡澜、快枪词手黄霑,〔依我看,至少还要添加上怪杰专栏作家及词手林振强 〕。
黄霑的死使港人扼腕叹息, 因为他是香港的音乐人 ,香港的文化人 ,一个创造性的源泉。
香港如果死几个亿万富翁,大家是不会感到可惜的, 香港亿万富翁太多,而黄霑一样的才子太少。
四大才子中,金庸出名的最早,而且社会地位很高, 一直办报写头版社论兼写武侠小说, 所以
笔下比较严谨,中立,本人很少花边新闻。 现在随着电视剧,“有中国人处有金庸”应非虚话 。
而倪匡则一直独在家中写科幻小说和专栏 , 倪匡是传说中的“打字机”式作家,几千字的文章片刻即就,
一本小说几天就搞定,所以书店中倪匡的小说有如小长城,书店中辟出专柜,就是一面墙 。
蔡澜本身是电影监制,以美食评论成名, 其实那只是他生活中最喜爱的一部分。 生活中吃喝玩乐,
诸项细琐小事和各色人物在蔡澜的笔下无不绘声绘色, 是个说故事的能手。而且写的很纯朴干静,
让人读后觉得:嘈杂的香港产生这种人物不可思议, 有魏晋人物的风貌。
黄霑开始和很多香港艺人一样, 做过多样工作。 诸如:过电影、电视、广播等……在我们内地人
看来完全不搭界的事,但他这些领域内都创造了很多纪录。但他最有成就的则是做词, 特别是和名
曲家顾家珲先生的合作,人称“珲黄”。
做词虽然是小艺,但能写好,特别是在影视剧要求的有限的时间内写好,殊为不易。
比较一下大陆内地的成名的作词人的数量和质量 ,就会明白黄霑在高峰期的20年内创作的2000多首词,
其中有好几十首留传于世,平均每3、4天就一首,这需要多么敏捷、多么勤奋。
黄霑有旧学根底,广东话又有古汉语的宗根,所以黄霑写的好词兼顾流行上口和雅致简洁。街头卖菜的
师奶听得明白 ,研究古汉语的教师也会喜欢。
除了作词的成就外,黄霑最红的原因还因为他最“黄”!
《不文集》是他最“黄”的代表作。
现在网络时代 ,传播的很快,人人可以在网上匿名写些黄色笑话 ,不足为奇。
而在80年代初,黄霑正是当红炸子 ,没有必要趟这个浑水, 可黄霑实在是个性情中人,
他的口无遮拦是圈子里有名的, 本色使他率性而为。用自己的话说:“《不文集》是为真正的小人物
争取社会地位,不让伪君子霸占与语话世界。”
《不文集》黄到什么程度呢? 按照编辑杨古的话讲:不仅儿童不宜,甚至有些连成人都不宜,
原因是:其中味道太过浓郁 ,中人欲醉, 导入非非 …云云〔大意〕。
这样一部作品不看下去,枉做男儿 !
我看到这本书已经是出到第40版了 ,而且还是90年代后期〔后来听说出到60版,叹为观止〕。
最初是偶然看到,随便翻翻 ,惊为天人。转述别人的笑话很轻松 ,创造出一个好的黄段子则十分不易,
除了有相当的语言功底,没有通达洞世和悲天悯人的心怀,很难有可以流传众口的‘抖包袱’。
这本书写得短小精悍,地道的香港文化, 一篇500字短序之后, 也无目录就直接进了主题 。
所有笑话古今中外不分,或图或文,或学术或村语,只以脍炙人口为是。
像所有的妙书, 这种书端庄正读不行, 一定要在床上、沙发上、厕所中仰卧斜靠的乱读 。
读完后一定要与人分享其中快感。要在三言两语中,把一个垂头丧气的人逗得五官开花是件非常积德的事。
记得几年前初上〈文学城〉, 不知道写什么吸引大家眼球, 就抄过《不文集》里的段子,
现在想来:那时有过开心一刻的网友应该感谢黄霑的功业。
其实黄霑言语出位,是因为其人聪明绝顶 常领风气之先,而实际上生活中,这种人往往是“有贼心,无贼胆”,
更多的一逞口彩 ,过过嘴瘾,博取名声 。
黄霑的死使香港使去了一个文化重镇, 按照他的性格,是不喜欢看到人们为他的死哭哭啼啼的为他送行。
我觉得他喜欢的方式最好是每人左手一瓶好酒 ,右手搂着美人, 个人唱着自己喜欢的“黄词顾曲”的老歌 ,
看着已经享受了人间喜乐的性情男儿大笑离去, 一直伴他走到那个重门深掩的门坎.....
霑叔, 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