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一个社交酒会上,一群人边喝酒边聊起各个电视台的优劣。有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突然问杨小静,中国的电视能看多少个台。杨小静想了想说,公共电视台大概有十几个吧,有线电视五六十到七八十个频道都有。那个女人故作吃惊的样子说,真的吗?真是很不少!说完哈哈大笑,旁边一些人也跟着笑,显然觉得杨小静在吹牛。她甚至听到有一个人以很快的语速低声说了句,很多频道,一个内容。结果又有一些人跟着笑。她双手抱在胸前,抑脸低眼扫视着这些人。她听吉姆说过,他们中的很多人靠着父辈祖辈留下的遗产过着寄生虫一样的生活,她不明白这些并不是靠自己的学识、才干和努力得到财富的人,有多少资格看不起各方面能力都不比他们差的人。她心里恨恨地想,我们中国现在是比你们美国穷,可是中国前进的多快呀,看你们还能笑几年!
跟美国人接触越多,她越发现,虽然她嫁给了美国人,也算融入了所谓主流社会的圈子里,可是从内心深处,她还是觉得,自己怎么都是个中国人,基因决定的,变不了的。她也清楚地看到,一些中国人极力想变成美国人,而美国人永远都把他们当成中国人。她不屑与那些人为伍,她想要让吉姆明白,她可以接受西方文化,但她不可能变成美国人。她可以向吉姆靠拢,但吉姆也要向她靠拢,也要学习东方文化,学习中国人的长处。吉姆对中国人倒没有什么偏见,因为他带过很多中国学生,也去过日本和泰国。他说他以后一定要跟着杨小静去中国看一看,他特别想看的是长城和故宫,还有吃北京的鸭子。他说他自打认识杨小静之后,他就看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籍和资料,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算是中国通了。可是杨小静还是认为,他对中国的认识,还不如中国的小学生,顶多相当于幼儿园的水平。
很快地,杨小静开始怀念起中国人圈子,她跟他们才是自己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更多的共同感受,也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而且总呆在家里,她也觉得苦闷,虽然衣食无忧,却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仿佛天天都在养老一样,真的成为了寄生虫。她也想过干点什么,读书或者工作。读书她不喜欢,一读很多年她也受不了。工作累点她倒不害怕,可是该怎样面对郑卫呢?想起这些她就头疼,一犹豫就拖了下来。
天天吃西餐,她觉得倒胃口,特别想吃点中餐。附近的中餐小外卖又都是美式中餐,吃起来不中不西,更加难受。就为吃顿中餐跑到纽约中国城,也不值得。跟吉姆聊起这些来,他便说:“你以前打工的餐馆不太远,我们去那里吃吧。”杨小静有点犹豫,不知道怎么跟李三姐她们解释自己的情况。吉姆继续说:“我听你讲了那么多关于‘亚洲村’故事。我希望能去那里看一看。”杨小静想,要回到中国人的圈子里,如果连李三姐都不敢见可不行,再说多多少少也有点虚荣心,想让她们看一看自己如今的洋少奶奶的幸福生活,便同意了。
在去“亚洲村”的路上,杨小静一直在心里祈祷不要碰上“当牛做马的”,她觉得李三姐能够理解自己,牛和马却不可能。可是运气很不好,她一进门马上看到牛、马俩人在靠近厨房的那张桌子上折餐巾布、包筷子。李三姐和牛、马见了她都愣了一下,从她们的眼神里她立即知道,她们早就已经听说了她的故事。她赶快给她们介绍说:“这是我以前的老板李博士,她帮了我很多忙,教了我很多东西。这个是牛太太,这个是马太太。这位是我的先生詹姆斯·巴特曼博士。”李三姐非常职业化地说:“欢迎光临!羊,谢谢你回来看我们。”然后径直带着杨小静俩口子去餐桌并亲自为他们服务。马很不客气地上下打量一番杨小静和吉姆,然后说:“羊,发达了嘛!你这身衣服得好几百块吧?”牛抢着说:“你怎么这么没眼力,至少要上千美元!对吧,羊?”杨小静尴尬地回答:“没那么贵。你们都好吧?”马酸溜溜地说:“好啥呀?没法跟你比呀!”牛接着来:“你也好意思跟人家比。瞧你那身衣服,值不值得人家的零头?”杨小静不理她们,心里大大地后悔,真不该跑到这儿来自找羞辱。
顶多象父女:)
我觉得是洋少奶奶的心理一段,走在一起,看起来象祖孙,中国人不会羡慕,你又将她描写的内心很中国化。
不知道说得是那一段。有乱码。
然后他改名Bill 郑:)
不是显摆她嫁给了谁,而是说她已经发达了。以前是她侍候别人,现在别人侍候她,感觉怎么会一样?
找老板有时和找老婆一样关键。寻个好导师比寻个名校名师更难!
希望这是故事最低潮了。不希望小静越过越糟。也不希望再知道她的故事。上帝保佑她吧!看郑卫如何重生!现在他更有希望!懒了点,但做人理不亏!
实验人员要求并不高。教授想找谁都可以。
嫁给一个老男人,除非是一个大妈,没什么好炫耀吧。一位朋友也是嫁给了洋教授,没见她得意啊,到是联系越来越少。
没有错,能混进实验室,又进入了美国“上流”社会,那本来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可是靠“身体”混进去的。按照正常的逻辑,小静根本不具备基本条件!老叫兽是一步一步来。所以我要是郑卫,不杀了他也阉了他!
比狼先生还是有差距:)
那些只能在餐馆端一辈子盘子的人都知道,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能混进实验室,又进入了美国“上流”社会,那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对比一下老张同志的教导,你就知道人的意识是怎么形成的:)
她还是想回来。她这种人在家里呆不住的。郑卫很快就会出现了,有的是他的戏。
我佛慈悲
哇,在哪里买了这么一个证件?不能用一辈子吧? :-)
也许要先为他哭泣:)
一个不爱读书的杨晓静小姐不会如此先知先觉吧, “她心里恨恨地想,我们中国现在是比你们美国穷,可是中国前进的多快呀,看你们还能笑几年!”
有点玩穿越(或者穿帮??) 总之静太聪明太牛逼了:)
敲错啦,应该是“餐馆一幕”
Jim应该可以安排小静进其他实验室。
该写点郑卫了吧?
何苦, 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