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老是提到所谓的战斗轰炸机,但是,什么才是战斗轰炸机呢?它应当有什么样的指标呢?一般的战斗机,如歼10,都叫战斗机,或者说歼击机,是以空优为主的多功能战机,而同样的歼轰七,却叫战斗轰炸机,或者也有称歼击轰炸机。轰炸机一般是用来执行轰炸任务的,而目前主要执行定点清除及携带精确制导武器的平台,象飞豹,海空型主要是用来反舰的,也就是说其主要是用来打击水面舰艇的。但是,同样的问题,其它很多战机也能执行象飞豹这种飞机的任务,因此,在目前看来,战斗轰炸机与战斗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称呼上不同,并没有其它的意义,毕竟,歼轰七也能携空空导弹,跟普通战斗机一样。那么,象歼轰七这种以执行反舰任务为主的战机,事实上仍是战机,并不能称之谓战斗轰炸机,相比一下苏-30MK2,豹子的载弹量只有6吨,而苏-30MK2却可达8吨,豹子的作战半径只有1600,而苏-30MK2却可达2000,豹子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8吨,而苏-30MK2却可达38吨。如果飞豹都能称之为战斗轰炸机了,那让苏-30MK2又情何以堪呢?即便是空中防卫,飞豹也远不及苏-30MK2的。
其实本人以为,现代战机也罢,轰炸机也罢,有两个指标相当重要,那就是航程和载弹量,不信请看一下我国的空军,航程和载弹量最大的就是轰六了,轰六是名副其实中型轰炸机。但是老六都生产几十年了,还在生产,过去提到轰六那是我们的骄傲,可是现在提到老六,那绝对是我们的耻辱,虽然说老六可以携带较多重量的导弹,但是本身防卫能力太差,即便是遇到了菲律宾那种古董战机也是相当危险的,我们这种轰炸机除了挂CJ-10导弹充当一个精确制导武器的平台外,顶多就是每年去黄河炸炸冰而已。而战斗轰炸机,顾名思义,就得同时拥有战斗机和轰炸机这两个飞机的指标。也就是说拥有战斗机的性能及轰炸机的航程和载弹量。那么,真正能称得上战斗轰炸机的,在本人看来,只有B1-B枪骑兵才是各符其实的战斗轰炸机。象苏-34、FB-111等仍然是不合格的,虽然它们也有空空导弹并有一定的防卫能力。象图-22M3虽然在载弹量和航程上达到指标,但是自身缺乏自卫的武器,难以自保。对于枪骑兵,大家都认为它是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原因就是它能携带核蛋,而且有相当大的航程,很难想象做为一款战略轰炸机居然被定位成战斗轰炸机,其实,枪骑兵就是一款战斗轰炸机。虽然枪骑兵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产物,但是至今仍然不算落后。它不仅可以执行轰炸机的任务,而且也有战斗机的功能,它最多可以内置24枚中程空空导弹,而且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装配了相控阵雷达,加上它的隐身能力,B1-B可以很轻易的击落较早的三代机,而且一架就可以击落至少十几架较早的三代机,至于二代机,更不是它的对手。因此,拥有强大轰炸机能力同时又拥有战斗机性能的,唯枪骑兵而已。
枪骑兵的资料一直做为美国的高度机密,外界很难对其真正了解,而在外界认为,它只不过是一款战略轰炸机,并无其特别之处,也很少有人对它的真实性能有更多的了解,加之枪骑兵一般也只是执行简单的轰炸任务,也就理所当然认为其平庸了。其实枪骑兵做为一款战斗轰炸机在一开始的设计之初,就定位为战斗轰炸机,当时美国为了追求对前苏联的绝对核攻击优势,就要求B1-B不仅可以携带核弹,而且在深入对方深空时仍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空战能力,否则的话,很可能核弹还没投,自己倒是先挂了。轰炸机可以空战,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个笑话。甚至有人用老牛与兔子玩格斗来形容轰炸机的空战能力,但是时至今日,在先进的空空导弹的作用下,战机的空战基本上都处于超视距攻击,而近身缠斗已越发不合时宜了。此时,战机双方交战再也不是凭着机动性和灵活性近身肉搏,而是凭借雷达、火控及导弹的性能对拼了。如果玩近距格斗,那么即便是F-22在歼10面前也占不到便宜,问题是谁会跟你玩近距狗斗?因此即便是机动性很差的轰炸机,在空战中也照样可以击落战斗机。另外,轰炸机可以携带射程更远的空空导弹,拥有更远的航程和滞空时间,可以携带更大功率或T/R数量更多的相控阵雷达。那么轰炸机机身体积大是不是雷达反射面就大呢?这是错误的想法,B2的体积相当大,但是雷达反射面就小的可怜,就拿B1-B来说,虽说体积也远比战机大,但是它的RCS却远低于普通的三代机,因此在目前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空战模式中,B1-B并不落后。
当然,战斗轰炸机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执行轰炸或远程巡航导弹的携带平台,空战只是为了自卫而已,当然,也不排除未来高性能隐身战斗轰炸机用于远程截击及攻击预警机的任务,因为预警机,特别是大型预警机,往往都在战机作战半径之外巡逻,普通战机根本够不着,而战斗轰炸机凭着其强大的空空导弹及超远的航程足可以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威胁预警机或运输机等武器,但是如果跑那么远仅仅去对付对自己没有多少威胁的战机似乎不是任务的首选。大家都知道战机腿短,距离远了自然也就没什么威胁了。需要说明的是,象F-35这种四代战机,腿也不长,完全靠空中加油才能执行远程攻击的任务,它在设计时就定位70%功能在攻击上,而30%才定位于空战,那么它如果按照常规说法,叫战斗轰炸机也可以行得通了。苏-34一样,别看它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40多吨,但是心脏与苏式战机相比并没有改变,这就象你的车子重了,发动机却没变,会是什么结果我想你应该清楚,因此苏-34战机的推重比并不高,也不适合近距狗斗的。
上面的介绍虽可让大家另眼相看战斗轰炸机的作用,B1-B这款战斗轰炸机,对于美国来说,并无太多显著成绩,首先,它的隐身性不及B2及F-22,航程及载弹量与B2及B52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空战能力不及F-22,特别是在加油机的配合下,F-22在空战能力上远超B1-B,因此它处于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局面,因此它也正在逐渐淡出美国的战场,即便没淡出的也均进行了升级和改造。但是这款战斗轰炸机相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是非凡的。因为,其一,它拥有很大的航程和载弹量,目前即便是在这方面最出色的轰六的指标也不及B1-B来的更出色。在打击航母战斗群及南海威慑方面,我们目前还是显得捉襟见肘,而轰六却没有空战能力,遇到敌方战机时自保尚且不行,何谈攻击?其二是隐身能力,当然,如果中国发展自己的枪骑兵,必须在隐身方面做足功夫,否则,即便是拥有空战能力,也会在敌方强大的雷达面前成为靶子,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战斗轰炸机想突破第一岛链,并执行远距离攻击的话,能有几成把握突破第一岛链的防空网?又有几成把握在返回不受第一岛链防空网的反击?因此具有全向、全方位、全频段的强大隐身是必须的,甚至可以牺牲部分机动性和速度也要加强隐身方面的改进,利用隐身进行突防,而如果真的被雷害锁定,也可利用空射反辐射导弹对雷达进行摧毁,也可用空空导弹对来犯的战机进行打击。轰炸机拥有战机数倍的航程,因此战斗机不能给轰炸机护航,腿短的因素虽说在战时可能通过空中加油进行弥补。但是请别忘了,对于双方都有强大空中力量的对手,加油机的生存能力是很值得怀疑的。击落一架加油机也就意味着同时击落了几架战机,而即便是二代机,也能很容易的把加油机敲下来。目前美国佬的加油机只能在敌方空中能力比较弱的场合使用,而无法在拥有很强空中力量的敌手面前使用,因为在空中加油时,必须要保持一定队形并不能开雷达,整个战机群和加油机群都显得十分脆弱。美国佬的加油机外形类似客机,也是别有用心,利用客机的外观进行伪装也是其防止被攻击的意图之一。因此,发展一款远程隐身并可以执行空战及轰炸任务的战斗轰炸机的确是中国不二选择,在战略转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本人绝不是否定加油机,加油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战机在得到空中加油的情况下,作战半径成倍增长,攻击能力倍增,不过,我们需要的不是象轰6那样的加油机,而是象美国佬那样的加油机,轰油6跑出2000公里后自己都没多少油了,还给谁加油去?
那么中国现阶段有没有能力发展出这样一款战斗轰炸机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在发动机方面,这方面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战斗轰炸机在国际上定位为战略轰炸机,它是受管制的,也就是说严禁出口的,象图-22M3,不是中国不想买,而是毛子根本不会卖。想搞到它的发动机,没门。象我们轰六的D30发动机吧,虽然性能不差,但是做为战斗轰炸机不行,要问轰六能不能超音速,首先得问D30发动机怎么样。从B1-B的4台通用的发动机来看,目前的WS-10A的性能与之极其接近,因此目前采用4台WS-10A,将来采用4台WS-15的话,足可打造出中国版战斗轰炸机的心脏。而且这种发动机是我们现成的,是我们目前歼10和歼11的心脏,不会受限于任何国家。4台WS-10A内置于机身之中,可以轻易的让我们的战轰超音速飞行。利用成熟技术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和技术风险,比如B2及X47B的无加力发动机也是在成熟的发动机上进行了改动而已。发动机这项最大困难解决了,其它的就好办了,大飞机设计我们有团队,有经验。隐身涂料方面我们也有基础,实现隐身并不是很大问题,估计问题是外形方面。
目前隐身飞机的外形都是经过N次试验最终确定的,我们也完全可以借鉴这部分经验并进行模仿。目前在外形隐身方面做的相当好的是B2及X47B,X47B则强于B2,这两款飞机都有简洁的外形和优异的气动性能,但是这两款飞机都是在上部进气及上部排气,这对躲避地面雷达有较好的效果,因为进气道的漫反射对隐身极为不利,但是进气道在上部会导致在大攻角时进气量不足,而且如果战机或预警机高度够高的话,隐身效果反而差,原因就是进气道暴露在雷达波的照射下。因此在进气道方面,应该平衡利弊,综合比较。在满足一定场合的情况下,以上进气道为优先选择,因为地面上的雷达工作时间远大于空中预警机的,排气道一律采用上部排气道,类似于X47B和B2的布局,并需要采取有效的红外抑制技术,目前X47B、B2及F-22都是比较成功的典范。
至于武器方面,由于拥有了较大的体积和载弹量,优先考虑武器内置,我们知道F-35只是部分采用了武器内置,而非象F-22那样全部内置,因此在对方防空能力较强的场合,F-35只能用内置武器,载弹量大打折扣。没办法,四代机想隐身的话就必须武器内置,而F-35的个头又太小了,个头小就必须没有空间内置武器,这是必然的。而且F-35从一开始设计就给予了它太多的任务和太多的指标,这么多东西装在一架只有单发的四代机身上,可谓不堪重负。但是这些东西如果装在4发的战斗轰炸机上,倒并不存在什么困难,这就好比你塞几个人到大客车上绝对没问题,但是塞几个人到小汽车上就会出现跟F-35一样的问题了。说起来,这些问题最主要是一个原因就是F-35个头太小了,象T50那样,虽说它也是多功能的,但是由于本身设计是个头就大,即便是需要增加个什么装置如EODS光电雷达等设备也不会对整体影响太大。因此在考虑武器全部内置的时候,T50的战斗力是不输于F-35的。关于载弹量F-35设计为8吨,这个指标是很高的,但是这个8吨是含外挂重量的,但是外挂对隐身就惨了,事实证明,如果F-35采用外挂,那么其RCS跟台风差不多了。这个不要怪别人,F-35本身就不大,增加的东西又太多,以致于综合能力虽高,但是某一单一功能优势却不明显。F-35设计中过多考虑对地及对海作战能力,以致于空战能力受到排挤,而且由于超重导致其速度上受限制,如果不是F135发动机性能有所提升,我恐怕F-35真要悲摧了。
体积大拥有的好处就是它可以为升级及改进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方面不仅表现在飞机上,军舰上也是如此,想想我们的167吧,如果不是因为排水量较大,哪有空间进行这么多的升级和改造?而飞机方面,想想美国佬的B52吧,如果不是因为其强大的载弹量和航程,美国佬还会让这种老飞机上天吗?体积大为设备升级扫除了障碍。通过升级,体积大的飞机可以赋予更灵活的任务,如B52可以携带超高音速武器,轰六可以携带空天飞机等,而这些在体积小的飞机是不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看看我们的轰六生产了几十年了还在生产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F-35当初设计时就考虑双发的话(那样的话,F-35B就得另树一帜了,因为双发不利于垂直降落控制),这些问题或许就不会出现,什么事都能干,什么都想兼顾,最终导致什么都不是或许是F-35的最好总结。战机在一定范围内通用可以节约使用成本,但是通用也会对本身进行限制。比如美国佬的MK-41发射矩阵,防空的标准二、反潜的阿斯洛克、反舰的鱼叉及对地的战斧都能共架,结果使得各种导弹在设计尺寸上都受到了发射筒的限制,每种武器在升级或换代时都受到了尺寸上制约。因此,通用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的,但是想什么都通用,本身就是愚不可及的。
而这些问题在战斗轰炸机身上完全不受影响,首先,由于其体积大,可以配备T/R数量更多的AESA多功能雷达,而且处理器、光电雷达等更加先进,翼身融合效果更好(因为人的活动空间与整机空间相比较小),而且武器可以全部内置,隐身方面会做的更好。至内置弹仓可以考虑采用主弹仓(腹中位置)及副弹仓(翼根下),主弹仓可以配置4枚巡航导弹(如长剑等,可以携带核弹的)或8枚远程空舰导弹(前4后4两排)或8枚空地导弹(同空舰导弹配置)或16枚低阻航弹。左右副弹仓可以各配置4枚中远程空空导弹或反辐射导弹,拥有一定的空战能力,内置光电雷达及电子战装置,打造出一体化的多功能战斗轰炸机。考虑到4台WS-10A的强大动力,按同类型战机相比较,这种战斗轰炸机空重约40多吨,起飞重量超过100多吨,航程保守保达8000公里,作战半径可达3500公里(采用WS15保守估计可达4000),这个作战半径相当于它如果在沿海近岸起飞,可以直接飞到关岛上空扔炸弹,载弹量近20吨,完全可以对第一岛链及南海所有敌军进行攻击,并可让航母退守中国边境4000公里之外,这个距离航母是不可能发动攻击的。第一岛链上所有围堵中国的军事设施都会变得不再安全,所有参与威胁中国的舰艇也都不再安全。这种飞机即便只有40架,也可在第一个波次进攻中消灭第一岛链的所有海军主力或地面主要军事设施。第一岛链对中国不再是危险,而是随手就可收拾的喽罗。依赖其强大的隐身及超远的作战半径,突破第一岛链并实施远程攻击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可以攻击第二岛链。当然,如果配合二炮及其它武器,会达到更好的理想效果。
象B1-B这种超音速战斗轰炸机,由于采用了可变后掠机翼以适应不同速度下的飞行,其实更多的是有利于改善降落性能,使降落时速度低一些,降落时就会安全一些。但是付出的代价跟F-14、图-160也一样,本人认为我们不需盲目跟进。
也有人会想,中国需要更大的轰炸机,象B2或图-160那样的洲际轰炸机,林扬从不介意中国拥有更大的轰炸机,因为这也是所有军迷期待的,但是这种轰炸机且不说造价,而且在实施起来会有更多的困难,短期内不可能成功的,而发展这种中程战斗轰炸机不仅目前急需,而且可以减少未来洲际轰炸机研制的风险,实际上通过空中加油(如果有象样的加油机的话)也可以在一定程度达到洲际轰炸机效果。另外,在中国核反击手段中,又多了一条路径。研发专门用于核武攻击的武器,费效比最低,而走核常兼备的路子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事实上,战斗轰炸机比单纯轰炸机更有生命力,特别是它的自卫反击能力,更能担任出核反击任务。实际上大家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毛子的图-160与枪骑兵在外观上很相似,因此大白天鹅在西方也被称之为红色枪骑兵,不过,图-160体积更大,载弹量及航程比枪骑兵更强,是毛子唯一不需要空中加油就可以打击美国的飞机,但隐身能力不及B1-B。
话题回到最初,所谓的真正的战斗轰炸机,就必须兼备战斗机及轰炸机的特点,而且是四代战机的特点。
它采用4台WS-10A(未来采用4台WS-15)的发动机,整体翼身融合技术,上面排气并采取红外抑制技术,合向、全方位、全频段隐身(早期在要求上可以低一些),不强调机动能力,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但不强调要求超音速巡航能力,起飞重量超过100吨,航程超过8000公里,载弹量不低于20吨(全部武器内置),具有空中受油能力,大功率AESA多功能雷达(T/R组件不少于3000个),先进的通信、导航、识别系统,EODAS综合光电雷达,360度综合的传感器系统,强大的综合核心处理机及两套操作系统(与苏-34同),多功能整体液晶显示界面系统,全自动飞控系统,并列双座两人操作(因为飞控系统的先进),具有综合电子战系统,一个主弹仓(功能已说过)及两个侧弹仓(或称副弹仓,功能已如上述),内置航炮(与F-22同),同时具备战斗机及轰炸机的功能。这样的飞机每架造价控制在4亿美元以下,配备数量不低于60架,加上研发费用也不会给中国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即便是60架,战斗力也远超过300架T50的作战能力,应该说还有很多T50无法达到的功能。
关于超音速方面,有很多人认为在如今的防空体系下,追求高超音速已没有任何意义,具有高超音速的飞机仍无法脱离导弹的威胁,毕竟导弹比飞机还是快的多,特别是新一代用于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的空空导弹,而且战机在超音速时红外特征明显,即使是F-22在超音速时,其红外特征也会使其隐身性能大打折扣,当然,如果在加力情况下,其红外特与一般三代机不相上下,F119进气涵道大,进入冷却的空气流明显大于普通三代机发动机,因此在尾部极大的对高温尾流进行混合,从而达到降低尾部射流的温度,从而在整体红外特上降低影响。而如果采用加力,其红外抑制无法保证在发动机加力下实现红外隐身,因此在高调要求隐身的B2及X47B飞机身上,都采用了无加力涡扇发动机,因此它们本来也无法实现超音速飞行,由于采用无加力涡扇发动机,整个发动机省去了加力燃烧室部分,发动机整个重量下降了许多,不加力推重比也因此提高,整个发动机长度相比也短了许多,因此也很容易内置于机身之中,而且,无加力更省油,特别是X47B的无加力涡扇发动机,由于配备了数字化燃油控制系统,使其更省油,加之X47B内油超大,可达十几吨,因此使得小小的X47B竟达到近5000公里的航程,当然,无人也是其原因之一。而B2,虽节油性能不及X47B,隐身也不及X47B,但是载弹量和航程是X47B所不能所的,而且它还采取了尾迹消除装置。
从B2及X47B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隐身被放到了前位,超音速及机动方面统统被放到了后面,事实上,飞机这方面确实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B2及X47B去掉了加力燃烧室使得发动机推力上无法满足超音速,空战性能受到影响。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发动机加力会急剧增加油耗,不利于航程,同时由于发动机加力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完全超过了红外抑制的能力,就好象F-22一样,不加力时红外隐身效果不错,但在加力时也谈不上红外隐身了,因此作为B2及X47B为追求隐身而省去了加力燃烧室应该说是合适的,或者说做为轰炸机的目的是合适的,但是如果是战斗机的话,没有加力就意味着在空战中会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更无法及时脱离危险区域,因此我们的战斗轰炸机也应该缩合利弊,慎重考虑而为之。在考虑一定的隐身条件下,加力仍是有必要。因为它不是单纯的轰炸机,而是战斗轰炸机。即便是在今天,超音速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举个例子,同样是毛子的图-22M3和我们的轰六,假使进入敌方势力范围进行攻击后,逆火可能成功逃脱而我们的轰六就不行,因为你的战机升空并到达作战区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即便是发身空空导弹,也必须得靠的更近一点才能发射导弹,否则的话,等导弹追上战机时,导弹射程已耗尽了。这就好比你在路上超车时,超一个三轮车很容易,但是超一个高速行驶的轿车就得花很长时间,跑更长的路。原理相同,如果你要对付一架高速的战机,导弹射程要更远一些,或者说距离要更近一些,否则的话,很可能让其脱离导弹射程。当然,如果敌方用战机在未进入敌方势力范围之前进行拦截的话,那么这方面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了。
发展我们自己的战斗轰炸机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只有一味退守的局面,使得我们在处理相关事务时更显得有信心,而且它的价格也不算太贵,在成功借鉴大量现成的技术上基础上,我们不需要象美国佬研发B2那样投入庞大的研发费用,量产的成本也不会太高的。更重要的是,它会使我们改变包围且处于挨打的局面。当外部势力介入时,我们的战斗轰炸机可以让敌人更加担心自身的安危,强大的隐身及空战能力也可以使得我们的远程攻击能力不过份依赖本土的防御能力,第一岛链围堵形同虚设。我们的军舰可以在更远的大洋中游弋,战略核潜艇可以更安全的出入各大洋之中,从整体局面上改变我们的被动局面。因此,当务之急,打造出一款适合中国版的隐身战斗轰炸机,刻不容缓。
------ 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