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第四代先进战斗机歼14的研制,据可靠消息,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根据最新的研判,该型战斗机离正式闪亮登场的日子已经不再遥不可及了。由于有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F-22的主要作战性能和对中国的现实威胁在那里摆着,因此,歼14的战术技术要求一改再改,对该型战机的航电系统和动力系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当年面对俄罗斯提供的方案,中国空军有关领导和军委首长均感到不甚满意,而且,中国军方在当前情况下,不想再把主战武器的机密让任何国家知道或者掌握,更不想被他人主宰我们的撒手锏级武器的采购权。因此,新一代主力战斗机的研制在美国的F-22成军并部署于中国周边后,我国第四代新型战斗机的研制和试验进入了少有的快车道。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试飞的我军最新型歼14战斗机,据可靠消息大概采用了至少10项我国甚至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这些新技术分别是:
一、绝佳的外形隐形性能。关于歼14的空气动力外形,网友猜测较多,但大多预计和美国的F-22差不多,但我们还是融合了中、美、俄的很多优点,采用了有自己特色的双垂尾前置鸭翼技术。该机除了采用翼身融合技术、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等隐形技术外,还在全机各结构件的对接部位,采用了在歼七隐身验证机上试验成功了的“锯齿对接技术”,也就是不再沿用传统的直缝对接方式,每个大型接口都“犬牙交错”(飞行玻璃座舱与机身接口、飞机起落架舱口、大型结构件的结合处、武器舱口、尾喷口挡板等),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雷达反射波束的反射强度。前置鸭翼的好处是可以给该机提供优异的超级机动能力,这在我们的新型战斗机歼10上已经证明过了,小姑怕家都应该看得出来。至于新型战斗机的双垂尾技术,虽说我们自己研制的战斗机中还没有实际使用,但是我们引进技术国产化的歼11B型战斗机上,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原来歼11的双垂尾,改进为双倾斜垂直尾翼,这在掌握我国最新战斗机技术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二、先进的电脑控制大推力发动机矢量尾喷口。由于要采用严格的隐身技术,因此歼14采用了我国在某进口飞机发动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国产大推力矢量发动机,该机的尾喷口与美国的方形矢量喷口不同,采用类似于欧洲和俄罗斯的圆形矢量尾喷口技术,尾喷口可以根据来自电脑自动控制飞行系统的指令,自动调节喷口适量方向和喷口直径,从而达到最佳的超机动飞行效果。该发动机的尾喷口完全不同于苏-27和歼11系列的向后延伸出机体尾部,而是退缩深埋在部分机体内,这样就可以有空间从容布置发动机红外抑制装置,有利于飞机的红外隐身效果进入最佳状态。
三、机翼整体油箱技术。第四代作战飞机由于重点强调隐身效果,因此,必须要采用武器内置技术,而采用武器内置技术就必然占用了原来飞机机体油箱的位置,故而第四代新型战机肯定要采用机翼整体油箱技术。所谓整体机翼油箱,就是现代新型战机为了保持自己的巡航和作战航程,在武器挂架内置的情况下,将绝大部分飞行燃料油箱布置在飞机机翼内(因为这种情况之下飞机几乎无翼载,原来所能挂武器的重量可以转换成燃料油)。掌握这项技术必须同时掌握机翼动平衡电脑自动调节供油系统,否则,机翼燃油向飞机发动机供油不均衡,导致机翼出现不平衡,很容易发生重大飞行事故。而且,由于机翼面积相对较大,在战时被击中的几率就比较高,所以机翼整体油箱还要解决中弹后的自我保护问题,这就牵涉到油箱内衬层的问题。所幸,这一问题我国早已经解决,此技术在我国的装甲车辆油箱、直升机油箱、突击车油箱等都有应用,既可以有效阻燃,还能大幅减少被击中油箱的连续渗漏,有利于保障飞机和飞行员的安全。
四、空空导弹武器内置及其发射管理系统。战斗机由于机体内体积有限,因此要实现武器内置并不容易,特别是我国同类导弹的体积普遍比国外的都要大一些,所以实现起来更困难。但在我国武器专家的巧妙构思下,这些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但我们的载弹量可能相对偏少。还有重要的武器发射控制系统,这也是一个关键,因为在火控雷达锁定目标后,该系统要自动选择所需的弹种,并及时给该选定弹供电并输入控制参数,再把该弹投入到发射窗口待发。
五、复合材料大型结构件技术。这也是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机都已经开始大批应用的一个技术,该技术既可以大幅减少飞机的机体重量(从而提高飞机的载弹量和载油量)而不减少飞行结构强度,还可较易实现飞机的隐身目的。美国和日本已经实现了飞机机翼整体复合材料技术,其它更小型的机件更是数目繁多,其使用量已经超过飞机重量的一半。我国也已经实现了复合材料尾舵、垂直舵、非关键结构件等较大型复合材料技术,复合材料在军用飞机上的应用比重也越来越多,我们有理由相信,歼14战机上的复合材料机件应用会有新的提高。
六、玻璃座舱内离子镀金属反射膜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防止飞机驾驶员的装备和飞机驾驶舱内的设备反射电磁波,从而被敌人探测到。如果在飞机驾驶舱玻璃上涂敷这层金属反射膜,则飞机驾驶舱内的电磁信号无法反射到飞机之外,敌方发射的探测波更无法进入能够反射电磁回波的座舱内,从而大大减少被发现的概率。此外,座舱各联结点面处,也均经过特殊处理,均将电磁波反射能力减弱到最小。
七、发动机进气口和发动机进气压缩风扇高温隐身涂层技术。由于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和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叶片是较大的雷达波反射源,而且是从前部探测飞机的主要雷达回波源,因此,新型飞机隐身也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减少雷达波回波强度,进气口通道常被设计成为曲面形状,进气口唇部也是圆弧形过渡,而涡轮风扇叶片因为不能轻易改变形状,因此,涡轮叶片上通常要涂敷一层不同于机身上的特殊隐形涂层。
八、远距相控阵多目标火控雷达。我国的战斗机载火控雷达技术在借鉴了法国和俄国技术后,已经有了极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我国自己研制的新型相控阵机载雷达已经定型,据说原型先是装在歼11B上进行实验,待歼14正式定型服役时,将会正式装备该型雷达。该雷达具有多目标处理能力,实际探测距离达到***公里,能够同时探测控制**个目标,同时攻击其中的**个目标。但是隐形飞机因为需要重点考虑隐蔽自己,一般不能随意打开自己的机载火控雷达,以免过早暴露自己。美国的F-22战斗机在进入作战区域前,一般都是依靠地面探测雷达、空中的预警飞机和天空的预警卫星所探测到的信息,利用实时数据链来实现信息共享。我们的歼14服役后,预计将会主要依靠地基雷达来获得目标信息,未来估计中国除了大力发展空基预警飞机外,雷达预警卫星也会列入中国军方的发展之列。
九、机体表面高分子吸波复合材料技术。我国的高分子吸波航空材料技术,这几年才逐渐露出神秘的面纱。相信在大家的记忆中,我国的各型战斗机都是银光闪闪的外观(铝合金蒙皮原色),如果距离足够近,还能看到宽大的机体缝隙和众多的热铆钉。而这些地方恰恰是雷达波反射最集中的所在,之所以我国的军用飞机极易探测和识别,就来源于此。这既是飞机制造工艺的问题,也是我国飞机设计的长期弊端。现如今,这些东西已经大大改观,这从歼10上大家就能看出来。在歼14上,这些榫合缝隙已经大大减小,热铆钉的痕迹也几乎看不出来了,在弥合和喷涂了我国自己研制的高分子吸波材料后,我国新型歼击机的外观均匀平滑,再结合原有的隐身设计,其隐身效果几乎无与伦比。这些隐身材料已经由最初的1号,发展改进成为系列,现在已经有2、3、4号同时问世。
歼14先进第四代作战飞机,是我国新世纪航空工业的定鼎之作,也是我国赶超世界战斗机先进水平的代表作。歼14战斗机的建成服役,既可以大幅缩小我国与飞行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还可以有效保卫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并且能够完全满足很多国家的外购先进水平战斗机的需求!预计,该机在2010年小批量开始服役后,将很快成为我国的新的“杀手锏”,担负起抗衡美国及其亚洲盟国最新型战斗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