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重型火箭炮WS-2射程赶上短程弹道导弹

(2012-02-07 16:16:04) 下一个

中国重型火箭炮的意义,不仅在于可有效摧毁对手的重要军事目标与重工业基地,更在于,重型火箭炮优异的改装潜力与中国设计师在概念与技术方面的超凡创新能力,可能使此种装备未来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以在反介入战、两栖作战与快速反应作战方面最具代表性。

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引进了前苏联BM-21“冰雹”型火箭炮,初次接触到世界尖端火箭炮技术之后,自身的相关研制与发展也大步向前。

在通过有效吸收东西方火箭炮技术成功研发了83/WM-80型273毫米口径火箭炮之后,中国就开始制定有中国特色的重型火箭炮发展标准,并迅速付诸实施。其直接的成果,就是“卫士”(WS)系列重型火箭炮的诞生。该火箭炮早期型号,即WS-1型中型火箭炮,已成功出口土耳其。随后,中国又在WS-1型火箭炮的基础上,研发了性能更加先进、集成化程度更高的WS-2型重型火箭炮。

目前,WS-2火箭炮是中国现役的口径最大、射程最远的火箭炮,最大射程可达480公里,发射方式为车载箱式倾斜发射。WS-2是从WS-1B火箭炮改进而来,火箭弹直径406毫米,杀伤半径在450米以上。

该火箭炮可配备高爆弹、燃烧弹、钻地弹、子母弹等,末段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电视、红外线或激光修正等技术,能产生巨大的威慑,每枚火箭打完后可迅速装填。装填速率与装填方式,均领先于传统火箭炮。

WS-2多管火箭系统由WS-2火箭、火箭发射车、射击指挥车和运输装填车等组成。一个火箭连为一个作战单元,包括一辆射击指挥车、六到九辆火箭发射车和六到九辆运输装填车。它的主要特点是射程远、反应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廉,可以用来攻击敌方军事基地、集群装甲部队、导弹发射阵地、机场、港口、交通枢纽、政治经济中心、工业基地等。

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里,各型火箭炮都被认为是单纯的陆战装备。但类似WS-2这种重型火箭炮的出现,使其有条件在全新的作战领域,尤其是类似现阶段中国面临的反介入/区域隔绝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尽管火箭炮的精度远不及导弹,但通过加装简易导航装置,使其设计精度可以满足对大型目标的有效杀伤。

陆上如此,海上亦如此。尤其是面对航母编队这种大型水面舰队,使用多门重型火箭炮对特定海域进行密集射击,必将对该海域内的水面舰只造成有效杀伤。如果水面舰艇进行机动,则正好可以发挥重型火箭炮火力覆盖面广的优势,使水面舰艇无论如何机动,均长期处于危险海域之中。

需要指出的两点是,以重型火箭炮射击水面目标,无疑需要特殊弹头,这一点对中国而言,并不存在太大困难。另一点则是,这种射击方式,受制于火箭弹自身的精度问题,对规模较小的水面目标的射击效果并不明显。对方的舰艇越大,水面舰艇编队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火箭炮发挥其反舰潜能,这恰恰是中国想要的。

以WS-2火箭炮480公里的最大射程为例,如果以高超音速飞行,则仅需5分钟即可达到最大射程。因此,这种速度优势可以赋予中国在400公里之内的快速打击能力。值得注意的是,400公里的有效射程,已经超过很多短程地对地战术导弹了。

在两栖作战领域,自二战至今,美国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领跑者。相比之下,即使是冷战时期的另一超级大国,前苏联在这方面实在乏善可陈。但即使如此,两栖作战的基本方式,并未因美国的领先而改变。美国在该领域内的所有技术与所谓的“概念”创新,实际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两栖作战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作战任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