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日记

行走于梦境中,有关流浪的梦
正文

萨哈林生活散记(5)

(2006-09-23 22:43:26) 下一个
星期日,休息!

听莫罕默得说,他们那里星期日是一周第一天,要上班的。而星期四倒是一周最后一个工作日。埃及真是伟大的国家啊,连休息日都要搞点个性!这两天好像莫罕默得都起晚了,所以他把毯子拿到办公室里作礼拜。有时候我正跟他说着话,他忽然不出声了,我扭头一看,好家伙,正跪在地上磕头呢。 今天我把他发到Kholmsk去呆一周,他刚走,我就跑出去买了一大块猪肉回来准备晚上做红烧肉。嘿嘿,真是馋死我了!

这几天天气晴朗,气候宜人,街上的树叶开始变颜色了。周四从Kholmsk回来的时候,穿过大片的树林和田野,红的黄的已经开始点缀起来了。秋天真的已经来了!大街上穿什么的都有,从老大娘的厚毛衣和老大爷的厚皮衣到小伙子的短袖衬衫和小姑娘的超短裙,几乎把四季的服饰都展览了来。办公室对面的商店里,冬装已经上架了,听同事说,到10月底就很冷了,第一场雪大概会在11月下旬光临,那时候就可以去滑雪了。希望莹和冰能早点来,能在这雪国里多呆些日子,我们每周都去滑雪。

公司刚建起来,需要招人,看了大量的简历,直看到提起简历就头疼。不过有的简历确实很有意思,比如一个简历里写“single, no children” ,不知道在俄罗斯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single, three children”的。英语是个普遍的问题,我们想招一个会计,但是很难找到一个即懂会计又会说英语的。会计还好一点,我们还要招一个作业部的助理,需要懂点技术又会说英语的,而且还要能住在Kholmsk的,很难。不过我们运气还是不错,终于找到两个比较合适的,希望下周就可以敲定。

在进行面试之前,当地的同事提醒我们不要招韩国人进公司,说是因为有的朝鲜人不好好干,还到处去“串联”什么的。不过就我碰到的朝鲜人而言,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当地朝鲜人在撒哈林对外开放以后还从韩国吸引了投资,在饭店、餐厅、服装、娱乐、食品等领域都有朝鲜人的投资。可以说朝鲜人对撒哈林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而朝鲜人在撒哈林的地位确实不平等的。撒哈林的朝鲜人是在20世纪初日本统治撒哈林时期被日本人强迫拉来的劳工,一直是最苦最穷最没有地位的民族。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把撒哈林从日本人手中抢过来,日本人大都逃走了,朝鲜人却被留下来,但是他们却没有被苏联认可为撒哈林或者说苏联的正式公民。苏联虽然不给他们公民身份,却又不让他们回去,发给他们特殊的居留许可,但是不准离开撒哈林。可以说这几万朝鲜人即不是苏联人,又不是朝鲜或者韩国人,更不是日本人,而是一群背井离乡,被人遗弃,又无家可归的可怜人。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才给了朝鲜人正式的公民身份。现在朝鲜人借助韩国的地理位置优势给撒哈林带来了大量的投资,繁荣了撒哈林的经济。

想到这里,还想说人类往往不能容忍不同。从大的说,国家、民族、肤色、宗教,从小的说,区域文化、方言,甚至个性。如果别人有所不同,大家往往就看不顺眼,因为大家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才是对的,自己相信的事情就是真理。如果再加上利益的争夺,就很容易酿成争执甚至战争。可是大自然却能够容忍不同,生物的多样性让人惊奇。我们都以为生物要有氧气,要有光,可是偏偏就有很多的生物能够在无氧无光的深海海沟里,靠海地火山口漏出的硫化物生存。除了为了食物和生存空间,生物之间不会为了长得不一样而大动干戈。这一点想想都会觉得惭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黄大皇 回复 悄悄话 Gerhen,红烧肉真是香啊!如果让我去中东长驻我是肯定不干的!

人在异乡,我也不知道Kholmsk中文怎么翻。Yuzhno-Sakhalinsk的中文名字是“南撒哈林斯克”。从Kholmsk的发音来看,应该是“霍姆斯克”可能更为妥当。
人在异乡 回复 悄悄话 文中说的是欧姆斯科么?好像又不是。还真不知道这些地名的英文拼写。
gerhen 回复 悄悄话 最后一段说的尤其好!在俄国时也和阿拉伯人住过两年,现在回想起那公用厨房里中国人的做猪肉很可能就是当时一些矛盾的导火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