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檐的时空

以文会友,图阐述人生哲理,表达生活态度,展示精彩生命之目的;能简则简,无须复杂。潇洒人生本无需复杂。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热爱生命与杰克•伦敦之英年早逝

(2011-09-05 07:20:41) 下一个

 

尚在年少的时候就曾有机会读到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其中包括《热爱生命》一文。今天重温他的这篇名作,我感受良多,也思绪连连。

小说讲到两个美国人历经艰险九死一生来到靠近加拿大北方领土的北极圈一带淘金探险的故事。在他们满载而归的旅途中,两人因艰难的长途跋涉而伤痕累累,其中一人后来抛弃了他的同伴。整篇文章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重墨浓彩地着重刻画了后者的经历。他孤军一人独自穿越山林河川,饱经了饥饿的折磨、伤痛的摧残、北极气候的极端多变、孤寂恐惧的重压、遭遇遗弃后的心灵重创、野兽的攻击危害,到最后,软弱得不堪一击的生命也奄奄一息濒临死亡威胁。就在他要与一头重病的野狼同归于尽之际,他奇迹般地遇见一艘正停靠在北冰洋捕捞鲸鱼的作业船最终获救。小说场面惊心动魄,故事情节一环紧接一环,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在《热爱生命》中,作者以激越的文字,精到的笔触,亲切的情感,细致周密地描述了种种艰难险阻的场面,栩栩如生,真实动人,使读者读后犹如身临其境亲自经历一般,毫无扭捏造作闭门造车的无病呻吟。比如,

 

“‘真希望我们身边还有两发子弹,’走在后边的那个人说……前边的那个人一瘸一拐地爬上对面的河岸,连头都不回一下,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比尔!’他高声叫道。这是一个坚强的男人在凄惨、束手无策时的求援似的呼叫声。但是比尔的头并没有回转过来。……他在白茫茫的河水里向下蹲去,好像辽阔的荒野向他挤压过来,用压倒一切的力量压在他的背上,得意、残忍地摧毁了他,他像发疟疾一样哆嗦起来,最后手里的步枪扑通一声掉在了水里,这个响声终于把他惊醒了。他和心里的恐惧拼命斗争着,让自己镇定下来,同时迅速地在水里摸索着,拿出枪。……山谷中空荡荡的……孤零零的一个人……不仅在极力和自己的身体苦命抗争,还在冥思苦想着,一直以为比尔并没有抛弃他,以为比尔一定会在坑那儿等着他。他只好这样想,不然他也就不用拼命朝前走了,可能早已死去了……他时不时地弯下腰去摘几个苔藓上灰白色的浆果……分明知道这样的果子根本就没有养分,但是他却起劲儿地嚼着……执拗地盼望可以靠它维持生命……他打开包袱,然后所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数一数包里他存留的火柴。一共还有六十七根……他又数了三遍。他把很多火柴分成若干份……把火柴放好后,他又不免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再将火柴包都一一打开,依然是六十七根……“

 

”他醒过来……一声很大的呼噜声使他打了一个寒噤,他看见一头公驯鹿在既机警又好奇地望着自己。这头公驯鹿距他最多只有五十英尺距离……他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抓起那支没有弹药的步枪,瞄准,扣下了扳机……有一次他爬到了一只石松鸡的窝旁边……石松鸡在他面前从岩石的一个角落里噗啦啦地飞起来……当他突然伸出手去捉的时候,握到手的只不过是三根尾巴上的羽毛……他丢下包袱,跪着爬到灯心草丛里,像吃草的牛一样嘎吱嘎吱地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直至漫漫的傍晚来临的时候,他才在一个小水坑中找到了一条孤单单的鱼……他猛地把手伸到水里,一直伸到水没到了肩膀,但是小鱼溜走了……情急之下他落到了水坑里,将腰以下的半个身子全都浸湿了……水又一次被搅浑了……开始向外舀水……过了半个钟头,坑里只余下还不到一杯子的水……那条鱼不见了……他看到坑壁的石头里面有一条隐蔽的缝隙……他懊悔地思忖着,四肢无力地躺在了潮湿的大地上。刚开始他只是偷偷地流眼泪,然后就冲着把他团团围住的冷酷的大荒野放声大哭……又放声呜咽起来,但是没有眼泪,颤抖了许久……”


又比如,

“雨已经把地上的雪融化了……太阳升起来了……他知道自己已经迷失了方向……饥饿导致的痛苦已经不太敏锐了……他的心脏也来给他添乱……使他胸口憋得透不过气来,头晕眼花……他已经到达了一块陌生的地带,从他面前走过的驯鹿愈来愈多。荒野里经常有狼的嚎叫声传到耳朵里,有一回他看见三头狼偷偷地从他前边的小路上走过……到了山谷底部的沼地里……有一次他正在处于脱离实际的遐想中时,忽然被面前突然出现的东西猛地惊醒并且险些惊诧得晕倒……他使劲儿地揉了揉眼睛……看见……是一只大棕熊……正摆开攻击的姿势用狐疑的目光打量着他……这时由恐惧而产生的勇气让他振奋起来,他嚎叫了一下,这响声那么凶狠、恐惧,叫出了生死攸关、潜藏在生命根基处的恐惧……直到脱离了危险才哆嗦起来,跌倒在潮湿的苔藓上面……快要到傍晚的时候,他在大路上看见了很多零乱的骨头,是狼在这里咬死过动物以后遗留下来的残骸……这些残骸已经被咬得发亮了,那粉红色表示骨头中的细胞生命依然活着。也许天黑以前他就会变成这样一堆骨头!……他坐在苔藓地上,将一根骨头放到嘴中,吮吸着让骨头依然微微地泛着淡红色的剩余生命……他用牙齿紧紧地咬住骨头,嘎吱嘎吱使劲嚼起来。偶尔嘎吱一声骨头咬碎了,偶尔嘎吱一声却咯碎了他的牙齿。于是他把骨头搁在岩石上砸,把骨头压成酱,然后吞到肚子里去……”

 

再比如, 

“ 有一天他醒过来的时候神志还比较清醒,那时他正躺在一块突出地面的石头上。阳光灿烂而暖和。遥远的地方传来小驯鹿的洪亮的尖叫声。他模模糊糊地记得曾下过一场雨、括过一阵风、下过一场雪。然而却不清除自己到底被大风骤雨或者暴雨雪吹打了两天还是两周。他纹丝不动地躺了很久……他听见背后有喷鼻子的声音──是那种喘不过气来的喘息或者咳嗽的响声。由于身子已经极端虚弱,非常僵硬了,他极其缓慢地把身子翻了一个个儿。他没有看到面前有什么,可是他耐着性子等着。总算又听到了喷鼻子和咳嗽的响声。在离他没有二十英尺远的地方矗立着两块呈锯齿形石块,他模糊地看到那两块石块间有一头灰狼的脑袋。这头狼那两个尖尖的耳朵并不像他所看到过的别的狼的双耳一样笔挺地竖立着;那双眼睛黯淡五光,布满了鲜红的血丝,那脑袋看起来苦恼的无力地低垂真……好像是一头生病的狼……远方的大海仍然在闪着光芒,那艘船依然历历在目……终于搞清除了……那片发着亮光的大海肯定就是北冰洋了。……他爬起来坐在那里……他已经穿破了包脚的毛毯布,两只脚没有一块好肉,肿得都不成样子了。最后一条毛毯也已经用完了,步枪和猎刀都找不到了,帽子也不知道扔在了哪里,里面的那份火柴也就一块儿丢了。……他行动迟缓。因为肌肉的抽搐,使他浑身都在不停地哆嗦……他做了一回又一回毫无意义的努力,最后不得不用手和脚一起向前爬行。不停地爬着,他居然爬到了那头病恹恹的狼身边。……这一夜他总是能听见那头病恹恹的狼的咳嗽声和经常传过来的幼驯鹿的哀叫声……那个时刻他心里知道病狼之所以紧紧地尾随着自己这个生病的人是希望他第一个死去……第二天清晨,他刚刚睁开眼睛就看见那头狼在注视着他,那眼神充分地表明了这头狼的欲望和饥饿。那头病狼把尾巴夹在两条腿之间,蹲在那里,好像一条满面愁容、可怜兮兮的倒霉狗。清晨的冷风冻得它瑟瑟发抖,当他用沙哑的声音低低地对它讲话的时候,它无精打采地撇了撇嘴。……他顺着那个在地上挣扎前进的人的痕迹往前走,但是很快就走到了那痕迹的尽头──一大堆刚刚被啃光的骨头,骨头四周潮湿的苔藓上面有很多狼的爪印。他看见了一个厚实的麋皮口袋,和他自己的那个完全一样,这个麋皮口袋已经被尖锐的狼牙咬烂了。……比尔居然至死都拿着它,哈哈!……他的笑声粗野、可怕,像乌鸦在呱呱地怪叫一样,那头病恹恹的狼也跟随着他凄惨地叫起来。……到第五天夜幕降临的时候,他看到那艘船距他还有七英里,而他却每天连一英里路都爬不上了。他不断地爬行,不断地晕过去,不停地挑着好路向前爬行。那头不断地咳嗽、呼哧呼哧地喘气的病狼始终紧紧地尾随在他的背后。他的膝盖像他的脚似的也磨得鲜血淋漓了……他转回头去看了一眼,看见那头狼正在贪得无厌地舔着他遗留下的血迹,这个时候他突然明白了──除非他把那头狼杀死,不然落入狼口就是他的下场。于是一场从来没有演出过的求生的残酷的悲剧又开始上演了:一边是一路拼命爬行的病人,另一边是费力地一瘸一拐的病狼,双方都在拖着垂死的身体在荒野里穿行着,双方都想先结束对方的性命。……他又开始神志不清了,经常被幻象困扰着……有一回,靠在他耳旁的呼哧呼哧的喘息声将他从昏迷的状态中惊醒过来。那头病狼跌跌撞撞地蹦着往后退去,由于衰弱那野兽腿一发软跌倒了……当他渐渐地从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却感到那发干的舌头正在舔自己的手。他静静地等着,狼牙慢慢地咬住了,噬咬的力量不断地在增加。那头狼用尽最后的一点儿力量,想把尖利的牙齿咬到肉里……那只被咬破的手抓住了病狼的牙床。那头病狼软弱无力地扭动着身体,那只手虚弱无力地掐着,这个时候另外一只手缓缓地摸过来将狼抓住了。五分钟过后,这个人全身的重量都压在了病狼的身体上。他的两只手已没有太大的力量能把它掐死了,但是他的脸却紧紧地压住狼的咽喉,他的嘴里已经全是狼毛了。过了半个钟头,这个人觉得自己的嗓子里流入了一种暖和的液体……此后,他翻了一个身,仰面睡熟了……捕鲸船上面的人员……在甲板上看见陆地上面有一个东西,那个东西正在沙滩上向水边这里挪动……两眼紧紧地闭着,没有了知觉,像一条庞大的蚯蚓一样在地面上爬动着……他始终在继续爬着,他摇晃着、屈伸着,一个小时大约能爬二十英尺……”

 

杰克•伦敦能够写出如此上乘之作,与他丰富而厚重的人生经历和殷实的社会积淀是密不可分的。一八七六年出生的他出身于旧金山一个贫困潦倒的底下阶层家庭。从童年到青年,他一直生活在美国普通穷苦劳动大众的社会层里。他曾经当过童工,做过街头流氓,在海上漂泊,在深山雪原里跋涉,而且坚持半工半读。他进过监狱,到过北极地区淘金,做过战地记者。他甚至读过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在思想上同情贫困大众,鼓吹社会主义。所有这些不同反响的生活经历和阅历,为他日后成功地写出震动美国甚至世界文坛的优秀文学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充足而珍贵的素材。

他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最著名的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海狼》、《铁蹄》等小说。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商业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是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据说,俄国革命的导师列宁在病榻上,曾特意请人朗读《热爱生命》这篇小说,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是一篇激励人生命的杰出短文。如果你的健康、事业、婚姻、家庭、友情亮起了红灯,出现了某种你不愿意看到听到更不愿意接受的困难,如果你愿意读一篇励志鼓舞人向上的文章,如果你打算安慰关怀某个身处悲痛忧伤中的亲朋好友,不妨读一读这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的死却给后人留下了扑朔迷离的一个谜团。一九一六年的一天晚上,他被发现服用了过量的吗啡而不幸死去。年仅四十一岁。

死时他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本子,上面写了许多计算药量的数字。据此,许多人猜测他死于自杀。其实,他成名之后的后期生活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婚姻的破裂,女儿的疏远,朋友的背叛,新舍的突然焚毁,巨额的债务,经营的生意濒临破产,都使他心力交瘁,不堪重负。心理上极端的孤立,身体上巨大的病痛,以及逐渐越发地沉湎于酒精里,也在不断地折磨摧残着他。或许,他以为,用吗啡来结束自己的一生是他唯一的出路。

 

      一切都失去惟有生命残存──

      他们经历过了生活的磨难;

      物竞天择中生存就是获胜,

      尽管再赌的骰子已然失却。

 

这是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开首的时候写下的题词。在历经生活磨难之后,生命之火虽已残破飘摇,却依然在那里闪闪发光,因为在惨淡的暗色里,希望依旧顽强:生存就是获胜。他在文章中说得多么好、多么有力、多么震撼人心!然而,当生命走入坦途之后,命运的骰子却非常遗憾地没有继续倒向他那一侧。他赌输了,他迷失了,他放弃了,最后,他选择彻底地从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里消失了。

我们不禁要为他的英年早逝,轻轻地叹息一声!


2011年9月1日

中文版《热爱生命》由汪念愍翻译;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