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煮酒论史]烈将--共产党早期红军军长们(二十四)

(2012-06-20 07:15:26) 下一个
红6军军长陈伯钧: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陈国懋,字少达,号稚勉。1910年11月26日生于四川省达县(今达川)河市坝村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入本村小学读书。1923年考入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曾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 1927年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六期)第1大队。5月参加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因作战勇敢在咸宁前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教导团。8月随队准备经九江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军,但在九江被张发奎缴械扣押。后脱逃继续赶赴南昌,途中得悉起义军已转移,便在高安加入第20军独立团,任团部副官、新兵训练处主任。

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3团3营6连1排排长。曾被毛泽东选派到袁文才率领的农民自卫军,做该部的改造和训练工作。到井冈山后,任工农革命军教导队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红4军第31团1营1连连长,参加了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

1929年1月红4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后,奉命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第三次反“会剿”作战中,因腿伤未能突围,在敌人搜山时被捕。5月被营救出狱,任红4军驻吉安办事处代表、红6军第1纵队参谋长。1930年2月搀假水南战斗,在追击逃敌时腿部再次负伤。同年7月起任红20军参谋长、红3军第7师师长、红15军军长等职,参加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和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战役。

1932年10月因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被执行“左”倾路线的中央领导人免去军长职务,调到瑞金红军学校学习。1933年1月起任红5军团参谋长、第13师师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同年8月获二等红星奖章。重视总结经验教训,反对“左”倾教条主义,曾写作《论运动防御》等文章,强调运动战的重要性。1934 年10月率部从兴国出发参加长征,负责掩护中央纵队行动。12月调任红5军团参谋长,协助军团长董振堂指挥所部执行后卫任务,多次打退国民党军追击,被誉为“铁屁股”。1935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参谋长。

9月因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而被免职,改任红军大学主任教员。1936年 2月张国焘的错误被纠正后,任红4军参谋长。期间,曾编写《步哨动作》、《侦察勤务》等教材。7月调任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亦称第6军)军团长。10月率部到达陕北苏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旅长,后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6月调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12月任抗大第2分校校长,组织干部、学员前往河北陈庄、神南地区办学。1939年9月率抗大学员参加陈庄战斗。1940年5 月回延安学习,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哲学研究会和战争研究会,并撰写《八路军简史》、《参谋长工作讲授提纲》等。1941年11月起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第385旅副旅长兼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领导部队进行反“摩擦”斗争,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5年8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参谋长。10月率800名干部及战士、家属共1300余人赴东北,途中奉命驻留冀热辽军区,参加热河保卫战。1946年1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热河执行小组中共方面代表。7月转赴东北,先后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上级干部大队大队长。1948年5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前方指挥所(8月改称第1兵团)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萧劲光指挥部队围困长春、攻打沈阳、进军关内、威逼平津。1949年4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第45军军长,率部参加衡宝、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兼任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率部清剿湘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同年12月起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兼军事学术研究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协助院长刘伯承主持全院工作。 1957年9月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1962年9月任院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2月6日在北京病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