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哀将——国民党的末代军长们(十七)

(2011-12-09 12:52:59) 下一个



十七、第十四军军长傅正模

傅正模,原名傅正俊,字镜磨,湖南醴陵人,生于1904年8月20日。傅正模和陈明仁、张际鹏一样,都是军政部讲武学校出来的黄埔一期生,加上他又是湖南醴陵人,和同乡陈明仁的关系非常亲密,这也是他能在长沙起义时,成为陈明仁左膀右臂的关键因素。

在军校毕业之初,傅正模的仕途比较坎坷,他先是被留校任教两年多,在好不容易转到野战部队当营长后又碰上了编遣会议,而被编了余,最后沦落到担任起津浦路保安大队长的差使来了。就黄埔一期毕业生的发展情况来看,傅正模是混的较差的一位,但比他混的差还有不少,笔者会在今后提到。

1929年9月,傅正模出任第10师30旅59团上校团长。这个职务可以说是改变了他今后命运的关键性岗位。因为这个团在一年后被改编为洛阳行营警卫团,其后跟着行营主任顾祝同编入了国民政府警卫军,傅正模这位不吃香的天子门生,就此进入中央军嫡系主力部队中,并官拜第87师独立旅第2团上校团长。

傅正模是最早投入到与对日作战的将领之一。早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时,他就带着部队在江湾于日军撕杀,当时第2团损失惨重,但傅正模却坚持不退,并带着收拢的起来的几百人打起了反冲锋,可谓是猛将。于是在战后的第二年,他就被提拔为36师108旅的少将旅长。抗战全面爆发时,担任第83师副师长的傅正模又在忻口与日军交锋,他在前线督战时不幸负伤,于是被调到后方,担任第5补充兵训练处中将处长,此后该补训处改编为预备第4师,傅正模便带着这个师投入到武汉会战,再次与日军拼杀去了。

根据现有史料显示,傅正模于1941年11月调升第54军副军长。笔者始终没能查到傅正模调任该职的原因,可能是人事矛盾或是权利斗争吧,从这个时候开始,直到1949年,傅正模再也没能掌握过兵权。在担任过第3军官总队长、上海师管区司令等职后,傅正模安然的度过了内战的前三年。随着时局的逆转,他的老同学陈明仁被派到了长沙,担负起指挥湖南境内国军各部的指挥责任,以及湖南全省的守备任务。陈明仁到职后,想起了老朋友傅正模,便盛情邀请他来协助自己。于是就有了陈明仁接管李默庵的14军、并任命傅正模接任14军军长的一幕。

傅正模应该是国军军史上任期最短的一位军长。6月10日,傅正模宣誓就职,到25日就被调升为第1兵团副司令官,前后相加总共才16天,真够“短命”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奇迹”的发生呢?原来当时的陈明仁在各方面的拉拢以及中共地下党的策反下显的十分犹豫,他极需要一位自己信的过的好友来帮他出谋划策,傅正模正是最佳人选。但14军的兵权也不能随便交给别人啊,于是在国防部裁军精简的指导思想下,陈明仁把14军和102军并编,并任命102军军长成刚接任14军军长。陈明仁认为,成刚是较为可靠的部属,把部队交给成,再把傅正模调到自己的1兵团当副手帮他出主意,是一个比较妥当的办法。但是陈明仁错了,就在他发出起义通电后不久,他所信任的部下纷纷叛离了他,只有傅正模等少数人留了下来。

就在国防部对陈明仁的暧昧态度产生怀疑时,作为副手的傅正模,他的态度就显的很重要了。于是在7月底,国防部发表了提升傅正模为湘鄂赣边区绥靖总司令的任命,想以此来拉拢傅,达到牵制陈明仁的目的。但已有起义之心的傅正模不吃这一套,他不仅加紧动员陈明仁选择起义之路,还将国防部的企图告诉了陈,要陈多加防范。1949年8月4日,在程潜、陈明仁、傅正模等人的共同策划和努力之下,湖南省首府长沙宣布和平解放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小插曲值得一提。那就是傅正模的夫人此时尚在衡阳受到特务的监视,为了保障傅夫人的生命安全,由程潜主张在宣布起义第二天,公开宣布扣押了“匪湘鄂赣边区绥靖司令傅正模”,使国防部认为傅还是忠心的。另一方面则派遣特使秘密的将傅夫人转移到桂林,这才圆满的解决了此事。

起义后的傅正模先后担任过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副司令官兼第2军军长、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成为了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1952年7月转业后,傅正模被分配到武汉市政府工作,并先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候补委员。1968年9月22日,傅正模在武汉病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