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军就是十九军,十九路军就是十九路军,这本来用不着废话。但多少年来看到中央电视台一遍有一遍地说错,就憋不住想说说。算是科普一下吧!
长期以来,总听到有人说"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十九军总指挥蒋光鼐"或是"十九军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等,特别是作为党和国家一级的喉舌的中央电视台,也是屡屡犯如此错误。让人不由得怀疑,十九军与十九路军是怎么的一种关系,总指挥与军长是怎么的一种关系,中央电视台的这些个播音员是不是压根就没弄清楚。
十九路军概述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简称“十九路军”)是国民革命军的一支部队,前身是邓铿为师长的粤军第一师第四团。1926年粤军第一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为军长,陈铭枢为第四军当中第十师的师长,蒋光鼐为副师长、蔡廷锴为属下团长。北伐战争中,第四军屡有战果,被誉为“铁军”,第十师亦扩编为第十一军,下辖第十师、第二十四师(原第四军独立团扩编)及第二十六师。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第十一军时由叶挺任代军长,第二十四师及十师参予其事。但第十师后来离开中共控制,转往福建并重新由陈铭枢节制,改向蒋介石效忠。
1930年,蒋介石为支援津浦方面的作战,于这年的7月,将粤军系陈铭枢部队的第六十师蔡廷铠部和同为陈铭枢部队的第六十一师蒋光鼐部合组为十九路军,以蒋光鼐为总指挥,开赴山东参战。十九路军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路军毕竟不是一级编制单位,所以也就在调蒋,蔡两师北上参战的稍后,8月,又将这两师(六十,六十一师)编成第十九军,以蔡廷锴为军长,十九军也就这么诞生了。
军是比路军较固定的编制,甚至可以看成是编制单位,而路军是极其临时性的,它无论如何不是一级编制单位,第十九路军也一样。因为组成上正好是原粤军陈铭枢这一支私家军队,所以也就得以较长时间地保存下来。 这样,便同时有了十九军和十九路军。
在当时某某路军,它多时可指挥几个军,十几个军,少时也可指挥一个军。而十九路军在当时就只指挥一个军,即第十九军。
缺德就缺德在这两个"十九"上了。在当时,一路军只有一个军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第十一路军,就长期只有一个第十五军;第十五路军,就长期只有一个第十一军;第十七路军,就长时间只有一个第七军,等等,所以,第十九路军只有一个第十九军也就没什么奇怪的,都冠以"十九"的番号,十九军与十九路军,一字之差,这就已经让人弄错了。而在当时,十九军所辖的是六十师和六十一师这两个师,十九路军呢,也就这一个军,说来道去,它所指挥的,还是这两个师。还有呢,是蒋蔡二人资历相当,难分仲伯,初期二人有各长一师。一个总指挥,一个军长,也的确存在着明显的照顾平衡的动机,这就更容易让不甚了解那段军制史的人们不由得弄混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十九路军调防上海,陈铭枢任京沪卫戍司令。同时蒋介石受压下野,南京国民政府由广东派系主持。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夕,何应钦得知十九路军将领欲在上海抵抗日军,曾下令十九路军换防离开以避免开战。1月28日,日本派海军陆战队登陆上海。十九路军即奋起迎战抵抗,因而成为在全中国声名大噪的抗日军队。后来日本多翻增援上海;蒋介石亦复出主持局面,并即派出中央军编成第五军,由张治中指挥,到上海增援共同抗日。最后一二八事变以外交谈判解决,第十九路军从上海撤下,被调到福建剿共,蒋光鼐兼任福建省长。十九路军在福建与红军作战最初取得一些胜果,占据部分的红军根据地。但后来与彭德怀的部队交战失利。蔡廷锴等将领在前线与共党展开和谈取得停火。而陈铭枢则联络桂系、广东的陈济棠等,商议另立政府。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发动福建事变,蒋介石以大军镇压。由于闽变未取得其他势力支持,十九路军内亦有反对意见,在敌我实力悬殊下终告失败。最后十九路军主力被中央军击破,部分则向中央军投降。只有少量十九路军军官到广西投靠李宗仁重组,其余被收编之部队中级以上军官全被更换,十九路军番号亦被取消。
十九路军中央化后,取消了路军级别番号,保留师级部队番号,正规部队有六十师、六十一师和七十八师等三个师,都脱离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系统,成为中央军。唯一获得蒋介石信任的原十九路军高级将领是区寿年,继续担任七十八师师长,后升至兵团司令。蔡廷锴蒋光鼐长期赋闲,后留在大陆加入民主党派。
当时十九路军编制如下:
总指挥:蒋光鼐,
副总指挥:蔡廷锴
参谋长:黄强
下辖:
十九军:军长:蔡廷锴
第六十师:师长:沈光汉,
副师长:李盛宗
参谋长:李盛宗(兼)
第一一九旅:旅长:刘占雄
第一团,团长:黄茂权
第二团,团长:刘汉忠
第三团,团长:黄廷
第一二○旅:旅长:邓志才
第四团,团长:杨昌璜
第五团,团长:梁佐勋
第六团,团长:华兆东
第六十一师:师长:毛维寿
副师长:张炎
参谋长:赵锦雯
第一二一旅,旅长:张厉
第一团,团长:梁世骥
第二团,团长:田兴璋
第三团,团长:廖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