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0 江南行(二)

(2010-11-08 11:08:28) 下一个

  医疗和教育几乎跟每个人息息相关,每次聚会都会被谈论到。总的来说是负面的评价较多。社会上流行着“百姓头上三条蛇:白蛇,黑蛇,眼镜蛇”和“白眼狼,黑猫警长,眼镜蛇”的说法,分别是指医生,公务员和教师。这些原来很高尚的职业,现在已经不再受到人们的尊重。

医疗:
  医疗改革失败是政府公开承认了的。本人这次没有在国内看病,医院的服务质量,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是否老百姓看病难就不作评论了。大家的其它不满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医药不分家(医生开药从药公司拿回扣)和医生开刀收红包。
  城市居民一般有基本的医保,说是基本的因为进口药新药常常不在保的范围之内。可是国产的药物通常效果不好,副作用倒相当严重。一般人对进口药更信任。有些医生就利用病人及家属这样的心理,大开昂贵的进口药从中拿回扣。我妈大学同学的先生,退休老教授雨花石专家,直肠癌开刀加住院14万多,医保报销了9万多,自己付4万多 (再加付医生红包5千)。
  医生收红包是有公开行情的,象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开刀要送56千元的红包,开小刀便宜些,如我表弟在上海开白内障送了2千。象苏州常州类的二线城市,红包里是23千,我叔叔开小疝气送过。因为这现象太普遍了,刹不住,所以只有医生自动索取红包才会受到行政处分。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医生,医生不会为了没拿到红包不认真做工作,砸自己的牌子。但是一般大众就是坚信没有钱办不成事,使得歪风邪气得以助长和泛滥。
  另一方面,从在医院工作的亲友同学了解到,目前国内医患关系很不好,素质差的病人和家属不少,出点状况,不分青红皂白到医院闹事,痛打医护人员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媒体加油添醋推波助澜的报道,常常使得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变得更糟糕。医生虽然收入较高,但工作辛苦责任重大,学习时间又长(上医大7年)还要被打,现在的孩子包括医生的子女都不愿意读医。医大招不到顶尖的学生,最后受到损失的是全体人民大众。

教育:
  我在出国之前做过5年成人教育的教师,我们家里几代人从事教育,目前在国内的亲眷同学还是在中学和大学教书的多,所以了解到的情况挺可靠的。以前年轻时并不喜欢做老师,老是想离开教师岗位,去干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无奈单位不肯放人,最后出国才走成功。可后来有孩子后,对子女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今仍留在子女坛就是明证。
  出国后,为了将来找工作容易,在生了孩子后重新上大学本科大学(仅仅转了5个国内学分),先在社区大学上课,拿到 RN 执照后再边工作边在本地的州立大学读了个MS. 孩子在美国出生长大,如今大学既将毕业,这样一路过来,我自认对美国的教育系统(特别是公立学校)算是比较了解的,有点发言权。我觉得跟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相比较,中国的教育有三大毛病:

1. 结构不合理 
  表现在从小学到大学呈现倒三角形。小学生学得东西太多太难,没有玩的时间,更没有发呆和思考的闲工夫。到大学倒轻松了,若不出大事,4年总能毕业。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人是先长身体再长脑子的,小时候费劲才能学会的东西,推迟些能轻松拿下。这次上海世博会,用了大量的大学生义工“小白菜”。我的同学和亲戚的孩子中都有当“小白菜”的,他们居然从世博会开始到结束6个月,都不去上学(学校停课)。到大四更轻松,知道的几个大四的孩子,都在准备 GRE 考试呢。
  美国的教育体系是个正三角形,小时侯有玩的功夫,有开发爱好和潜能的时间,然后越上去学业压力越大,因为人慢慢成熟了能适应。在坛里老看见小娃妈埋怨小学功课浅,好像从来没有看到大娃妈如此抱怨过。想想看为什么吧。

2. 一刀切
  国内高中的唯一目标是上大学。整个高三,一整年都在复习高考。聪明的孩子吃不饱,不够聪明的吃不消。我妈大学同学的外孙,资质高,在高二下表现特别吊儿郎当,或逃课或课堂捣乱,实质上他是受不了炒冷饭,对上学失去了兴趣。他妈妈是副校长懂教育,高三送他去加拿大留学,现在听说表现得非常优秀。
  美国到高中后,渐渐把学生分成三种:要上好大学的,上普通大学的,及不要上大学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推荐和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上AP, Honor Regular 课程。社会需要精英,也需要普通劳动者和各方面的人才。因材施教和人尽其才是教育的宗旨。

3. 过于功利
  主要体现在大学本科的专业设置上,非常的专门和细致。我看国内同学的孩子们,有读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网络广告设计,国际注册会计师,外贸英语,电子工程,法律和旅游的,都是实用的所谓热门专业。我觉得这些专业,多数不需要花4年时间去读。大学时期应该多学些打基础的,能训练思考的东西。可是在知道的孩子中读纯理或纯文的,仅仅有我四姑儿子一人。他当年决定读北大数学系时,遭到所有亲属的反对(包括几个自己就是数学教授的姑姑和姑夫),理由是将来找不到赚钱的工作,只能当穷教书的。后来他要读研究生,大家又来劝他改专业。还好,他今年北大硕士数学毕业后,几经折腾,被一家总部在深圳的美国科技公司看中,开出15万的高年薪,并且让他留北京开拓业务。我很为这个小表弟高兴,多年顶住压力不容易。
  美国大学基本分两种:文理通才教育和职业教育。即使是职业教育,也同样要读许多不相干的课程。我在进入专业之前,被要求读美国历史,心理学,儿童发育学,英文写作,文学分析,社会学,电影或戏剧欣赏等等十几门课。虽然不实用,我却发现它们非常有趣,我真的很喜欢,花了心血认真去学。我相信在帮助我了解人生,了解社会,和了解自己方面,它们是极其有益的。

  我觉得如果国内的高校如果不加强人文教育,恐怕难培养出有前瞻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一流人才。

  谢谢阅读,欢迎讨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lucky891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云游8505的评论:
可能是好工作难找。普通工作应该是很多的,只是工资非常低,在上海也仅仅2-3千块,买件象样的衣服都不够。
云游8505 回复 悄悄话 写得不错,有理有据的。

听说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不是名校出来的,找工作都很难了。如果想在中小学谋个教师的职位都得花上十万人民币,而且还得能送出去才行。想当医生尤其是在大医院当医生,十万元都不够。如果没有路子,有二十万元也没有用。

看了你的算命说,也挺有意思的,在这里顶一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