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佬儿

大土佬儿的摄影和短文。
正文

读李白艳诗《对酒》有感

(2013-03-23 18:21:32) 下一个

李白 《对酒》  

蒲萄酒,金叵罗,胡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李白真会过日子。金盏(叵罗)美酒不够,还召来胡姬助兴。马夫送来的胡姬只有十五岁,依美国的法律还不能提供 “芙蓉帐底奈君何” 这样的服务。可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长安没这个讲究。

胡姑娘道字不正娇唱歌。唱的是菩萨蛮呢?还是苏幕遮?还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xMjc1NTky.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xMjc1NTky.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pcAMhPdEU

大土佬儿我实在太老了。“怀中醉” 和 “奈君何” 都吸引不了我。我有兴趣的是胡姑娘的 “道字不正娇唱歌”。

胡姑娘用胡腔的长安语娇唱歌会是什么光景呢?

唐代的长安语自然跟现代的 “普通话” 或者 “国语”大不相同。1913年2月国民政府在北京开了 “读音统一会”,决定了以 “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1955年10月中共召开了 “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和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确定了普通话的定义和标准。“普通话” 和 “国语” 都是基于受到满州语严重影响的京音。满人入关后,把紫禁城周围10里之内,内城的汉人全部赶走,专由满人居住。10里之外由汉人居住。内城满人说满语。外城汉人说明朝官话。经过三百多年的语言融合,形成了今日北京话的基础语言了。现在大陆还保存着400多年前,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马窦用罗马拼音记录的明朝北京官话(即江淮官话,下江官话)。现在的京音普通话(国语)和明朝的官话最大的不同是现在的普通话很少“入声”字,而有了相当多的满州话的 zh、ch、sh 等等翘舌音,“儿化韵”。

秦始皇嬴政生於长於趙都邯郸。可想而知,他的语音类似现在邯郸,石家庄一带乡下人的语音。称始皇帝于咸阳之后,嬴政和朝廷官员的口音可能或多或少受了渭河流域的关中话影响了。

徐州沛县的刘邦樊哙说的少不了江北徐州腔。但是,汉朝几代下来,关中话很可能也成了官话了。

虽然李渊的祖籍是河东(山西运城),他的儿子李世民却生在武功县(咸阳附近),长在长安附近。唐朝的几代皇帝都生在长安。他们说的应是当时的长安话了。唐代末年,世局紊乱,大批人民南迁避祸。一些唐人经河南辗转躲到了闽南,也就把唐朝的关中长安话带到了闽南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战乱,人民大迁徙,改朝换代,各朝的官话迭替,让汉语的各种方言和官话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闽南由于地处偏僻,受外来影响较少。闽南语就成了唐语的活化石了。

让我举几个例子。“丘” 和 “邱”在唐代发 “ku”的音。”龟“ 字在唐代发“gu”的音。新疆的库车曾受天竺阿育王的影响。梵语的库车的发音是 Kuci(na)。唐代的库车叫 “龟兹 (gu ci)”, 又称 “丘慈 (ku ci)”,“邱兹 (ku ci)”。 这些发音都和今天的闽南语的发音相同。 现代中国大陆的一些学者认为“龟兹” 两字应该念成(qiū‘cí),大错特错了。他们误把今日普通话的“丘慈” 发音按在一千三百年前的“龟兹” 的发音了,而今日的“丘慈” 发音已全非当年的发音了。今天的闽南音才是正宗的唐音。

在唐朝,日本派了许多僧人,官员,学生到长安留学。他们把唐音带回日本,而且跟闽南语一样,一千三百年都不变。闽南语裏的 “丘“ 姓,唸作 ku,克悟切。梵语裏的和尚 “比丘” 发音为 bhikkhus。而日语的「比丘」这个词的发音是 biku。梵语裏的尼姑 “比丘尼” 发音为 bhikkhuni。而日语的「比丘尼」这个词的发音是 bikuni。 综合这些资料,我肯定唐朝古音裏,”丘“ 字是唸 ku 的,克悟切,跟闽南音相同。孔夫子的大名,该唸成 “ku” 的音。如果阁下把他的名字唸成了孔 “秋(丘)”,别指望点名的时候他老人家会回答 “有!”。 我提醒您一声﹕「子曰﹕必也,正名乎。」

“佛” 字在唐朝念 “不,bu” 的音。因此,佛经里的“佛陀,普陀,婆陀” 都是 Buddha 的梵语译音。 “普门”,“菩门” 也都是 “佛门” 的梵语译音。“佛教” 的日语发音是 bukkyou。 和(倭)人忠于唐音,可见其一斑了。 闽南音的 “佛” 字也念 “不,bu”。闽南音是唐音的活化石嘛,我不是说过了吗?

我想,胡姑娘的 “道字不正娇唱歌” 大约就跟现在的乌鲁木齐的维族胡姑娘唱台语歌的 《爱拼才会赢》类似。

有朋友来信提及互联网上有 “吴姬十五细马驮” 之说。 更有朋友以李白二十五岁《金陵酒肆留别》一诗里的 “吴姬” 当作 “吴姬十五细马驮” 之佐证。 大谬矣!互联网上只要一个人敲进了一个键误,很短的时间内就像非典流感一样地传播到各个 cut-and-paste 好手的网页里。

《金陵酒肆留别》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如果依照李白年谱,李白在二十五岁才出川,那么他的口音应该和常说 “黄猫、黑猫,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的刘伯承,以及后来说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的邓小平差不多。一口川腔的李白在金陵,会写出 “吴姬道字不正娇唱歌” 吗?谅他不敢。 第一,李白本身的京城长安话就不见得高明。他如何分辨得出 “吴姬道字不正” 呢? 第二,同席金陵子弟里有哪个能讲标准的长安口音? 一个蜀人初离家乡,到了金陵半年。离开时,金陵友人酒肆送别,李白会调笑吴姬“道字不正”, 冒犯所有同桌的主人吗?不合情理嘛。

李白四十二岁初入长安。他在长安仅勾留了三年就被唐玄宗 “赐金放还”了。在那三年里,李白除了伺候唐玄宗和杨贵妃,要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之外,纵情于酒肆欢场。唐代长安多胡声。李白诗中多胡姬。例如:

ZT: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李白《羽林郎》)

“ 卓女红妆期此夜,胡姬酤酒谁论价。” (李白《乌栖曲》)

“解春衣贳酒城南陌,频醉卧胡姬侧。” (李白《迎春乐》)

“辗然一笑别我去,春花落尽胡姬楼。” (李白《送卢生还吴》)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马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少年行之二》)

“银鞍白马(马呙),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按鞭直就胡姬饮。” (李白《白鼻(马呙)》)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李白《前有樽酒行》)

“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纵起龙虎,舞曲指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 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 (李白《醉后赠王历阳》)

长安酒客调戏刚入京的十五胡姬的胡腔是很可理解的。李白这个蜀人虽然长安腔也不灵,但是酒喝多了,“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跟着起哄,也是自然。读者睿智。读者英明。料必从吾。

胡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yrjIY3g_OsQ#t=74s 请看节目开头胡姬和红靴 )

吴姬十五小轿抬,脂粉眉黛绣花鞋。

台姬十五摩托车,唇膏粉饼高跟鞋。 天哪!怎么都把雏妓往酒家宾馆送?什么不正之风啊!:)))))

我幼时在台湾读报纸上的笑话,一个卖烧饼的跟旁人争执。一说曹操带了六十万兵马战赤壁。另方坚持是七十万兵马。相争不下,炉子冒了烟,烧饼糊了。 路人好心,打断争执,告诉他们烧饼糊了。卖烧饼的气恼脑地说 “烧饼算啥?他还少我十万兵马呢!”。

现在我们几个糟老头子争的是胡姬和吴姬的大是大非呢。烙糊了一炉烧饼算啥? 呵!呵!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出喝酒 回复 悄悄话 多谢指教,受益非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