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rg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国杂记(二):北京北京!

(2011-02-11 07:35:15) 下一个


儿子说爬长城, 临时加上了这个节目。弹指一挥间, 北京早已旧貌换新颜。记忆中的模样:十里长安大街,早起的时候骑自行车还可以横冲直撞。印象最深的是学潮时,三天两头不分白昼往那儿跑,下了火车沿着长安街一路直奔天安门广场 (刚刚得知埃及人民和平演变终于成功地让穆巴拉克下了台,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今的北京,车水马龙,无论多么宽阔的大路都离不开同样的命运——交通堵塞。站在马路的这边,中间似乎隔着千山万水,永远也到不了另一头。建筑大师梁思成等人当年力陈新中国政府,保护旧城,在市内古文化区多设弯道以缓解交通对旧城的压力,是多么的用心良苦。 否则,我们也会拥有一片古城墙下的历史名城,而不是今天的新旧混合大杂烩,也不至于跟欧洲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城相去太遥远!

我们住北大勺园,主楼和条件好的附楼爆满,我们住的,年久失修,墙壁斑驳剥落,老式热水瓶,小木头床,还完全保留着八十年代招待所的样子,每每进出还要遭遇值勤大妈异样审视的目光。即使这样还抢手异常(问大妈还有稍好点的房间吗,立马被呛回:爱住不住,有的是人住呢!)。费用并不低, 跟外面三星酒店价格不相上下。不打算上片片宣传了,保留心中美好的印象吧。

北大西门可是一道抢手的风景,成千上万的人慕名而来,在门外景仰、拍照。闲人免入,进入是要登记证件的。我好几次拉了东西要进去取,左掏包右找钥匙,搞得跟探监似的。难怪北大难进!

上两张北大校园的照片:








言归正传,爬长城。当年的两闺蜜室友,也是铁杆姐妹都在京城扎根落户了。当年我们三都是赴津求学的外地人,每到周末本地人都回家了,我们总是绑在一起,形影不离。好在不是两人,嘿嘿!两家出动两辆车一大早拉着我们全家直奔长城。前一天正好下了场暴雨,给我们带来比较爽的好天气。但能见度还是比不上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时候, 我们已经非常满足了!刚到的时候,人少些,慢慢的人越来越多。爬到后来,只能跟着人流一步一挪,孩子们大喊不过瘾, 我感觉正好,再快一点就会喘了。同学调侃下次要带我们跟驴友爬野长城了。







看那漫山遍野的人啊!








回家路上从车里拍的鸟巢:


天坛, 我最喜欢的公园。第二天我领着孩子们顶着炎炎烈日,到此一游。 他俩人手一台相机,没闲着。其实所有这些片片大都是他们的作品,得给足他们CREDIT。呵呵!

我们从东门进的, 有地铁能直接到。


人也不少:


长廊:




晨练的人们,好象在玩一种键子球:


祈年殿:












皇穹宇殿:


圜丘一角:


要出去了(南门?):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夜幕下的天安门广场,挺不和谐的大屏幕。 就在这儿, 我们遭遇了一便衣警察。俺的律师同学鼻子比警察还灵, 告诉俺,便衣最多的时候差不多三块地砖以外就有一个。我们在对小朋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跑过来寒喧了几句。。。


最后一天颐和园。 天开始HAZY起来了,慈僖太后当年避暑的地方毕竟比其它地方阴凉点。
 
有点烟雨朦朦的样子:


这张好些:


开心唱小曲:












依然是躲不过的人流:


谢谢大家的耐心跟读:)


文章连接论坛:世界风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写得津津乐道,看得有滋有味。
等于同游了北京。谢谢哈!
arge 回复 悄悄话 呵, 这不触景生情跟同学瞎聊嘛-当今时事还有六四, 小朋友们似懂非懂的样子. 结果小朋友没整明白可便衣啥都明白了, 问我们何方人士. 同学赶紧转移话题, 拉我们走开了.
sweetchi 回复 悄悄话 好奇你对小朋友进行什么“爱国主义”教育了? 惹得便衣出现, 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