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人的“傻愣死(silence)”和美国人的“吹牛屎(Bullshit)”

(2011-04-05 06:51:04) 下一个



      我学会“质疑”这个技能时间还不长,是在来美国之后。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个标准“好学生”:成绩好,听话,从不质疑,也不反抗,坚定认同“两个凡是”——凡是领导说的都是对的,凡是领导要求的都要遵循。我不仅身体力行,而且鄙视那些动不动就跳出来质疑和反问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异见分子”,“坏学生”,没有理想,没有追求。


 


      所以,到底是谁老说中国教育失败的?我觉得非常成功,不仅成功简直是个奇迹!它让最应该具有挑战精神的年轻人完全失去了“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基因,听话、顺从、需要的时候能把党章啊马哲啊背得滚瓜烂熟,并且是在一个字都没理解的情况下。


 


      我这样一个善于考试又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到了美国以后才明白了什么叫“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上课的时候美国学生动不动就插嘴提问,有时芝麻大的小问题也能跟教授辩得不可开交,害得我一节课只能静静围观、暗暗骂娘。最让我生气的是,教授似乎特别喜欢这些“单挑”和“围攻”的学生,我这样的沉默分子反倒成了“异见人士”,情很难以堪,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还不够,有些课上,教授会点名叫人出来跟他“单挑”,就算那书是爱因斯坦牛顿莎士比亚马克思写的也不行,你也得提俩问题质疑一下。这可急坏了我,我连毛爷爷的话都十二万分的相信,我还能质疑毛爷爷的精神导师马“祖爷爷”?为此,我经常上课前得GOOGLE某书的评论,最好是有一连串问题的,到了课堂上,这些问题就成了我的逃生锦囊,问题问的越辛辣教授越兴奋。我后来总结出规律来了,美国的老师都是受虐狂,中国的老师恰好是反面。


 


           中国人对于美国人有一种偏见,就是他们特别擅长Bullshit。我承认我也是带着这种偏见在美国大学里混的,可后来逐渐发现,就像牛屎(bull shit)也能给农作物供给养分(更别说中医里认为牛屎可以治霍乱吐泻等),美国人的怀疑一切基础上的Bullshit确实有其积极性,也能给这个国家带来建设性的作用。


 


           首先,美国人的质疑精神体现了他们的“独立思考”,没有绝对的权威值得深信,也没有绝对的真理值得迷信。因为怀疑,因为反思,才会有人去不断戳破错的“观点”,伪的“结论”,正所谓不破不立,学术、工商、法律、监管等才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的发展。


 


           从国的角度来看,个体保持“独立”的思维与人格能最大限度得避免“群体无意识”类的社会动乱,因为个人不会盲目地不加思考地偏执于某些“言论”或“偶像”而去打击异己;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保持“质疑”、时刻带着疑问,也能激励自己不断去学习,不断去阅读和尝试。


 


           其次,美国人的质疑和批判往往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质疑”是门技能,尤其是“合理”的质疑并非易事,需要培养和习得。对于习惯性“逆来顺受”的中国人来说,要提出批判性的问题那是难上加难。


 


           尚记得奥巴马2009年底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的时候,上海的青年代表们提的问题水平实在不高,一方面也许确实有某些“特殊”安排使得学生无法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即使在“合法”语境内,我也没听到任何有国际视野或人文关怀的好问题,比如当时的外交热点是在中美贸易摩擦、轮胎特保案,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合理地站在中国角度来提出这个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学生一方面不阅读,另一方面不关心时政,也难怪奥巴马走了后,大家只对镜头里出现的黑衣美眉大加关注。


           


           美国的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鼓励学生阅读、批判、演讲、讨论。小孩子在学校里很多作业是关于阅读的,而成年人也保持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我坐地铁上下班,车厢里很多人都安静的捧着书报或者电子书阅读,让人觉得这个国家有希望。反观中国的教育,小孩子背负了沉重的课业考试和心理负担,他们没有时间阅读,也不被鼓励阅读,所有的评价体系都是基于考试分数的。因为缺乏知识面,因为应试思维,也因为不被鼓励,小孩子缺乏积淀也缺乏勇气来质疑和提问。


 


           第三,美国人的这种bullshit和辩论是在一个理性的氛围中的,你可以不同意我,但请举出123,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每个人也都具有良好的抗压和抗质疑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不会因为别人质疑你而“仇恨”或“拉黑”你。这种Bullshit背后的理性氛围、理性思维和宽容心态非常重要,需要慢慢培养和建设。


 


         “被质疑”并不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以理服人”更需要深厚的知识功底。就像在网上,你写你的观点,有些人跑来反驳你,甚至有人特意过来骂你两句踢你两脚,一开始也是很难接受的事。更别说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当着你的面说你是错的,你可能立马火上心头;如果人家说的还有理,你也许还真无言以对了。我想,国内的有些老师不鼓励小孩质疑和提问一方面是他们心理狭隘,受不了被反对; 一方面也是一种不自信,知识厚度还不足以迎接各种思维的挑战。


 


          中国一直都缺乏这种理性批判的氛围,网络上更是充斥着泼妇骂街,经常没辩两句就互相问候对方祖宗。若回到40年前的中国,现在的我们也许跟当时把中国掀了个底朝天的“革命”分子完全一样。40多年过去了,GDP都排世界第二了可中国的教育还是没有建立起“独立思考”和“理性讨论”的环境和氛围,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也依然缺乏独立的思维,容易随波逐流,就如同那些荷尔蒙永远过剩的愤青一样。


 


          同时,美国人热爱Bullshit本身也体现了他们愿意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而不是明哲保身,犬儒主义。美国社会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信息和交流平台,而美国的教育也鼓励公民“发声”。反观中国,社会底层的声音听不到,一方面一直缺乏一个公正的自由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平台(当然,互联网微博真的是一种进步),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环境,社会大众不想“发声”,也不愿“发声”,中国有句谚语叫“枪打出头鸟”,这种犬儒背后实质是一种无奈, 而美国也有句话叫作“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吱吱叫的轮子先上油)”。


 


       我在美国已经生活了五年多了,也慢慢沾染了许多这里的“不良习气”,比如吃很多垃圾食品啊,比如认为“人权大于主权”啦,但颇让自己开心的就是渐渐学会质疑——与其傻愣死(silence)不如吹牛屎(bullshit)


 


       这种质疑让你享受“独立思考”,并体验到了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不再是随波逐流的沧海一粟,而是热爱发声的社会一员。


 


       正如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说的那样——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