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上的第一个小学 - 南新华街小学

(2010-12-09 13:26:35) 下一个

南新华街小学座落在北京宣武区和平门外的南新华街路西,对面路东是厂甸,南面是琉璃厂,北面是和平门中学,西面是一条小胡同叫平安巷。这是一个四进院的小学,原址是北京土地祠。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就近入学。本来应该上家对面的实验一小。因我们家搬来完了,等我母亲带我去实验一小报名,各个班都满了,没办法,只好上南新华街小学。这小学虽然在马路的同一边,但要走十分钟才能到。

进了学校朝东开的红漆大门(1),就跨进第一个院儿(A)。我一年级上课的教室就在这里(4)。那时,我们和二年级的一个班共用这个教室;那个班上午上课,我们下午在这里上课。我们的教室是平房,朝东,一半是玻璃,一半是窗户纸,光线不好。教室没有灯,阴天或下雨,这里非常暗。我因为个子高,坐在最后一排。一年级时,我的眼睛还是一点五,慢慢的就坏了。在这个院儿的另一个教室(7),也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合用。这个教室比我们的高大,也亮堂一些。在这个院子的南面是教工食堂(2),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的母亲就是食堂的唯一的大师傅。串过食堂边上的一条小黑道,就到了一个学校唯一的小楼(3)。楼下是办公室,楼上是高年级教室。楼梯是木头的,非常窄,只能一人上或下。楼上是木地板。这个院子的北头是一个办公室(6)。收发室和门房(6)就在旁边。在我们的教室(4)和食堂(2)联结的地方,有一个大白石墩,上面放着一个的白洋瓷桶,里头盛满热水。下课了,我们就拿着小缸子,到这里挤着打水喝。

从两个教室(4)(7)之间唯一的通道往西就到了第二个院子(B)。每个人每天都要来这个院子,因为这里有学校仅有的厕所 - 男厕(10),女厕(12)。进男厕,要经过一段有一定坡度的斜坡,冬天雪后,这里很滑。要进厕所有相当的难度。女厕在一个高台上,常看到课间外面排上长队,听说有时等十分钟也不一定能进去。二号院有三个教室(8,11,13),和一个小房(9)。这小房好像是仓库,文革时学校的专政对象就关在里头。

从教室(13)两边都可以从二号院(B)到更大的三号院(C)。这院儿的西面有学校最大的教室(17),在一高高的大台上。我上三年级时,学校教室不够用,把我们年级的最后一个班(我所在的四班)拆了。我们插进到其他三个班。我进了二班,上课就是在这高台上的大教室 - 过去是个大庙。我们的教室里有几个大柱子。因房子大,窗子小,采光也不好。我坐在后边,天阴时,看黑板挺费劲。我在这里上课,直到离开这个学校。这个院里,好像北边的教室(16)是新建的。那里玻璃大且明亮。因为这个院子有个大高台,学校开大会都在这院里。

去第四个院儿,只有一条路,就是18号教室前。这最后一个院子是一个大操场,西头有一个搭起的台子(22)。我们班在被拆以前,在这院的教室(19)上过课,那时正赶上学老三篇,早请示晚汇报。平常这个院子非常安静,只有高年级的班在这里上课。还有一部份的体育课。记得我在低年级时的体育课有一部份是在大街上的,我想主要原因是学校里空间有限。老师带我们上大街上跑步;跑回来,半节课也过了。

我在这个小学里一直读到五年级。小学在八十年代就关了,改成一所幼儿园。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有关学校的信息:

北京土地祠位于南新华街。曾为安平水会所在地。祠后曾有丰泰照相馆,为北京较早开业的照像馆。清末,谭鑫培在此拍摄《定军山》影片,为北京摄制活动电影之始。
每年厂甸会期,书贾在此设摊,古玩商又多借房陈设字画出售。1949年后改为南新华街小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