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陀再世

一个中国医学生(CMG)在美国的生活。。。
个人资料
JoshuaChow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失眠与女性激素(ZT)

(2011-01-25 21:52:21) 下一个

有一次和同事谈及失眠问题,结果,在坐的女医生都说有失眠不佳的情况,男医生们也纷纷说自己的太太有失眠问题。于是,查到了一篇关于这个话题不错的文章,如下:

睡眠障碍包括器质性和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在许多情况下,睡眠紊乱是另一种精神或躯体障碍的症状之一。即使某一特殊的睡眠障碍在临床表现上似乎是独立的,仍有许多精神或躯体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例如,女性激素往往与失眠有密切关系,这也导致女性和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失眠症明显多于男性。精神科门诊中,产后及45岁以上妇女的失眠症占睡眠障碍门诊的70%以上。而这段时间恰恰是女性性激素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

一种解释认为更年期妇女雌激素呈下降趋势,易于发生皮肤潮红、夜间盗汗、睡眠障碍,从而导致情绪障碍。雌激素治疗改善皮肤潮红、改善夜间睡眠,从而缓解失眠和抑郁症状。

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比普通女性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3%~5%)高得多。其原因可能是:(1)雌激素能抑制单胺氧化酶,而单胺氧化酶是分解5-羟色胺重要酶谱。(2)孕激素像苯二氮杂卓类药物一样,能促进γ-氨基丁酸-A受体功能,加强神经元抑制。分娩后两种激素快速撤退,体内单胺氧化酶活性增高,单胺类物质如5-羟色胺明显减少,为产生抑郁、失眠、焦虑和易激惹提供生理基础。

女性激素主要包括雌激素、孕激素(亦称黄体酮或孕酮)、催乳素以及卵泡刺激素等。其中对睡眠影响较大的是雌激素、孕酮和催乳素。动物实验证实,在杏仁核、海马、扣带回、蓝斑、中缝核、中央灰质等区域存在雌激素与黄体酮受体。雌激素通过细胞内受体有调节范围很广的细胞效应,包括转录基因、编码及调节许多通道的酶,包括神经递质、神经肽及它们的受体、载体、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转录蛋白的合成和代谢酶。性激素也调节神经膜的活动(如5-羟色胺、谷氨酸等)。卵巢切除术可导致5-羟色胺受体结合位点和表达的降低,5-羟色胺是与睡眠有关的重要神经递质,它的缺乏可引起失眠,而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反转上述改变。三种激素对睡眠的作用简单介绍如下:

1. 雌激素:雌激素抑制单胺氧化酶和肾上腺素-2受体,藉此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突触间隙浓度,可抗抑郁。相反,如果雌激素不足(如更年期妇女),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可致抑郁。雌激素有拮抗多巴胺能效应,多巴胺是体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它的增多可导致个体兴奋、睡眠需求减少。妇女分娩后血液循环中雌激素戏剧性下降,导致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猛然增高,发生躁狂。事实证明,产后2周内发作的精神疾病一半是躁狂和分裂躁狂性疾病,而这两类精神疾病在早期都可出现严重失眠。

2. 孕激素:孕激素又名黄体酮,具有苯二氮杂卓类药物样的作用。苯二氮杂卓类药物如安定、氯硝安定等均有促进γ-氨基丁酸-A受体功能,加强神经元抑制,诱导睡眠的作用。更年期和产后的妇女都有黄体酮迅速下降的现象,此时可出现睡眠障碍、烦恼、抑郁、焦虑、易激动等症状。

3. 催乳素:哺乳期妇女睡眠较多,可能与催乳素增多有关,因为一些产后睡眠较差的妇女,往往伴有乳汁分泌减少的现象。精神科临床观察发现,经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女性的睡眠较男性明显增多。而实验也证实女性催乳素水平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男性,推测催乳素有促进睡眠的作用。催乳素增高的原因可能是:女性的雌激素明显多于男性,而雌激素可增加催乳素分泌细胞的数量,并提高催乳素基因表达水平。

性激素与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可以是因激素水平的紊乱而直接影响睡眠,也可以是因激素水平的紊乱导致精神障碍,而睡眠障碍只是其中一个症状或伴随症状。后者在临床中更为多见。因此,在治疗女性睡眠障碍时,结合内分泌治疗,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也应注意到,使用雌激素治疗,可导致乳房肿块、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增厚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文摘的网址为:http://www.jnqh.com/html/2008-12/3348p2.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