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斯科,圣彼得堡游记 (一)

(2010-11-26 07:44:24) 下一个
        自少年时代懂事受教育起,一直就知道中国时刻面临两大敌人,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苏联霸权主义)。尤其是前苏联,与中国尤溃?0年代在中苏和中蒙边界陈兵百万,对中国虎视眈眈。加上在沙皇时代的大俄帝国就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从没落的清朝手中,蛮横地掠夺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中国领土。因此苏联也被称为威胁中国的北极熊。文化大革命时伟大领袖号召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就是针对前苏联的。现在有些城市残留的防空洞,全是当时特殊形势下的产物。尽管全力反苏,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所以也就有了在文化大革命时,常常放映有关前苏联的革命电影,《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这两部片子孩提时代看过多次,影响深刻。记得当年的年轻小伙子都希望看《列宁在1918》,其实大多是冲着影片中的一段古典芭蕾舞《天鹅湖》片段,王子和白天鹅的双人舞。汶川大地震后,在电视中看到中央领导在视察临时搭建的小学时教学生念字,他在黑板上写下“新房子回有的,新教室也会有的”,还领头带孩子念。其实这是模仿《列宁在1918》电影中,面对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时种种困难,列宁对一位老太太说的鼓励话,“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可见现任最高领导人对苏联革命电影之熟悉。哪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八十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开展了新思维,接着就是柏林墙的倒塌,冷战结束,苏联解体,顷刻之间这个当年的霸王就像得了中风似的瘫痪了。经过了所谓的休克疗法后,还是一厥不振。

        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跑得地方多了,看到的东西也多了,学到的东西也自然多了。但是心里总是在想有机会一定要去俄罗斯看看,亲身了解一下这个当年铁幕后的超级大国。不妨也称为它是苏联情节吧!本来想和去欧洲那样,自己策划自由行,想到不会俄语,加上今年发生在那里的一些恐怖事件,底气不足,所以在9月10日至18日,参加一个旅游团,去了莫斯科,圣彼得堡,和这两个大城市之间的小城Novgorad。从纽约肯尼迪机场飞莫斯科的班机是俄罗斯航空公司(Aeroflot)。它的前身是前苏联的国家航空公司,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机身上的公司图标就有镰刀的榔头, 免不了使我联想到工农兵为主题的那个时代。未登记前,我心里预期的是这下可以坐坐俄罗斯的大型喷气客机,例如图214。想不到一上飞机,一看是一架空中客车A330-300。起先还以为是一个例外。想想俄罗斯也算是一个航天航空大国,中国国产新型战斗机用得也是俄制发动机,而且它的工业历史悠久,造大型喷气客机应该没问题。翻看了一下随机杂志,结果发现堂堂俄罗斯航空公司的机队,除了几加国产的伊柳辛96外,不是波音就是空客。这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大家知道俄罗斯在民用消费品的制造方面是不怎么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中国商人冒着被黑吃的风险去莫斯科经商了。

      今年夏天的高温和森林大火对莫斯科的危害,等我到哪里时已荡然无存。到莫斯科的当天下午,不顾9小时的飞行疲劳,立马就去了著名的红场。红场比预期的,在电视或者照片上看到的要小的多,与咱们的天安门广场没法比。只是红场上铺得是石块,而不像天安门广场那样是水泥地,加上北面红色的克里姆林红墙和列宁墓,增添了几分古香古色。红场的北面是俄罗斯历史博物馆,正面有二战著名元帅朱可夫立马挥刀的铜像,东南面是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南边是有5个型似洋葱头的Pokrovsky东正教堂。红场上划着好几条车道线,据说是阅兵时车队行进的路线。这次运气不好,为了举办一个国际性的军乐队表演比赛,红场上正在搭建一些临时看台,大大妨碍了景观。

        前苏联解体后,大量原中亚地区加盟共和国的移民涌入莫斯科,非官方的统计数字是一千四百万。莫斯科的马路宽,但车多,其堵车的程度比北京有过之而无不及。路上跑得绝大多数是德国,日本,南韩,美国车。宾利,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等名车很多,可见莫斯科的新贵也不少。鲜有俄国车,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常见的伏尔加和拉达,看上去陈旧不堪。当看到十字路口一辆破旧的拉达和一辆铮亮的奥迪Q7并肩停在那里等绿灯时,不仅使我感叹道,从某种意义上讲,俄国人还是输给了德国人。 到莫斯科的第二天参观了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Kremlin)在俄语里是城堡要塞的意思,往往建造在地势险要的地方,用很高的红色砖墙围起来,加上塔楼和护城河,里面建有政府机关,教堂和军队营房。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始建于1156年,依着莫斯科河,从空中是一三角型的城堡, 作为俄罗斯的首都到1712年。1918年苏维埃革命后列宁又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从此,克里姆林宫就成了权力的象征。克里姆林宫里面游人可参观的地方是那些东正教堂和Armory博物馆。东正教属于罗马天主教的一支,其教堂的显著特征是顶部都有像洋葱头样的结构。这种建筑设计的原意是模拟教堂内的烛光形状。俄罗斯总统的办公地在克里姆林宫内,所以游客只能沿着制定的路线走。如果越线,警卫哨兵就会吹哨。我们的导游开玩笑说,第一次吹哨,第二次就要开枪了。不过这比中国好多了,中南海咱普通老百姓是进不去的。克里姆林宫内的大多数建筑都是苏维埃革命以前的风格,只是赫鲁晓夫时期造的一幢钢筋混凝土大楼,与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

        克里姆林宫内除了那些东正教堂外,最有名的当数Armory博物馆。博物馆分9个展区,收藏品大多和俄罗斯历代的帝王有关,包括凯瑟琳女皇加冕时穿的镶满珠宝的长裙,彼得大帝的圣袍和长靴,伊万大地的象牙皇座,皇家马车和武器等。还有历代沙皇收藏的俄罗斯珠宝和金银器,最有名的是各种制作精良的复活节蛋,令人目不暇接。据说俄罗斯的珠宝之多,以至于30年代共产国际没钱时,就把从贵族手中没收的珠宝当活动经费分发给各国共产党,不少流入那些所谓共产党人的私囊。

        克里姆林宫的外墙有一个纪念在1941-1944年与纳粹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无名战士纪念碑。碑前发着鲜花,燃着不灭的圣火。有持有AK47步枪的哨兵站岗,每小时换岗一次。俄罗斯人对发生在1941-1944年的那场残酷的卫国战争,具有特殊的情怀。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路上,看到很多城镇都有卫国战争纪念碑,公路两旁还有很多用战争中用过的卡秋莎火箭炮,二战时的坦克和加农炮做成的纪念碑,上面堆满了鲜花和花圈。另 莫斯科的建筑,除了新城的那些玻璃幕墙的高楼外,大多数是5-6层,但是斯大林时期造的7幢姊妹楼与众不同。这7座大楼分布在莫斯科的不同地区,大多有十几层高,最显著的标志是顶部都有克林姆林宫式的尖塔,顶上有可颗红星。 上海延安西路上的上海展览馆(原中苏友好大厦)就是这种建筑分格的延续。据导游介绍,这些大楼的里的住房(公寓),当年都是分给国家的有功之臣,战斗英雄,劳动模范,艺术家和科学家。私有化后,这些住房的价值一直彪升。 俄罗斯人习惯把莫斯科的建筑分为斯大林时期的,赫鲁晓夫时期的,和苏联解体后的。斯大林时期的建筑虽然看上去有些单调古板,但质量还是可以的。红场附近有几幢楼,是由二战后的德国战俘造的。底部的红色花岗岩也是当年德国人侵苏联后,从北欧运来准备自个儿造房子的。赫鲁小夫时期的建筑就不堪一睹了,表面没什么装饰,每层的高度很低。大概那时候已开始差钱了。我们的旅游车经过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杜玛大厦(俄国议会大楼),前克格勃总部,戈尔巴乔夫的住所,和俄罗斯国防部。

       莫斯科旅游的另一个去处是看它的地铁站。莫斯科的地铁系统每天运送的人数列世界之冠。地铁站建的富丽堂皇,大都用大理石和花岗岩装潢,而且不同的地铁站各有主题,有表现俄罗斯历史的,十月革命的,表现5年计划建设和科技成果的,表现工农兵高大形像的,等等。据说是斯大林当时下命令说,我们的人民出行时,有权享受良好的休息场所,所以专门请了不同风格的设计师,修建了各具特色的地铁站。如今成为莫斯科的一道风景线。地铁票很便宜,26卢布(大约86美分),只要你不出站,可以在各条线换乘,所以票价没有路程长短之分。地铁班次多,白天所有的线路大约2分钟一班。当然地铁车厢略显陈旧,比不上北京和上海。地铁站很干净,象中国一样,有专人全天负责打扫。莫斯科,包括圣彼得堡的地铁的另一特点是都建得非常深。我的估测是比上海和北京的深一倍。我猜想这和前苏联时刻准备打仗有关。有的地铁站,卫国战争是都作为指挥所或防空洞。联接地上和地下的通道,一般装有3部自动扶梯,有一位大妈坐在在底下终端的一个控制室内,根据上下人流的多少,决定上行开两部,还是下行开两部。这次去了10个莫斯科地铁站,都是向游客推荐的,感觉的确名不虚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