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专家查出“蜱虫叮咬”病原体--“新型布尼亚病毒”

(2010-09-13 10:06:12) 下一个
中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蜱虫叮咬流行病。今年夏天,河南、山东、南京等地出现一种称为蜱虫的八爪小虫叮咬而导致有人不治身亡,并且引发传染疫情的事情,引起人们的恐慌和后怕,卫生部门称已从蜱虫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暂名)。
专家查出“蜱虫叮咬”病原体
据新京报报导, 据传,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北大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证实了已经分离出病毒的说法。
专家称,“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
专家编写的“诊疗方案”中,暂时使用了“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说法。但这是否是这病毒的最后名称,还未得到明确证实。
徐小元说,这病毒通过蜱虫传播,目前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对于此病毒的“致病力”的问题,徐小元指,河南多年来有疑似500多人感染,18人死亡,死亡率很低。
徐小元强调说,这种蜱传疾病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而且感染多在3月至11月,在治疗上,只要对症治疗,如果出现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所以公众没有必要因此恐慌。
蜱虫咬后发热需及时就医
蜱虫叮咬传播的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就是发热,因此专家提醒公众:“被蜱虫咬后出现发热,要到医院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如果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出现下降,一定要提醒医生自己被虫子咬过,有利于医生进行诊断。”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
“一般病例可以通过治疗渡过危险期。”据专家介绍,被蜱虫咬伤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被蜱虫咬伤后,发病率一般为万分之一,而无形体病临床死亡率大约在2%—8%之间,多发生于老年人。
专家介绍说,由于该病的一些症状不具备非常特异性,和其他的一些疾病会有类似的表现,所以有时候鉴别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发现这类疾病应尽早地去查血小板、去查白细胞,如果发现有减少,到条件比较好的医院去疗。”
怎样预防蜱虫叮咬?
专家们开出了如下防治原则:一是环境防治: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二是化学防治:可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
三是生物防治:用生物农药藻盖杀(0.12%藻酸丙二醇酯)。四是个人防护:进入有蜱 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千万不要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应该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如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