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浪河

一条小河的岸边一只小猫,经常摸石头过河, 可是有一天
正文

再说共产党中唯一不能以弱胜强的元帅--->林彪

(2010-06-29 19:28:47) 下一个

前边说过,林彪被吹捧为战神都是应为逃往台湾的国军将领和被俘虏的将军在文史馆杜撰出来的。原因是这些家伙每个人都在林彪面前耀武扬威一番,虽然最后失败了,把林彪吹捧成战神来太高自己地位,认为自己即便被俘虏或者转进台湾也是自己无能。

实际上林彪是一个优秀的团长,合格的师长, 糟糕的元帅。 共产党的将军各个都是以弱胜强的高手,只有林彪是例外。 即便红军时期也是跟随毛泽东就打胜仗,跟随周恩来李德就打败仗的。抗日战争基本没有参加,平型关也就是团长旅长的本职工作。 所以,解放战争以前并没有给林彪表现起大兵团作战以弱胜强的机会。

林彪真正成名之战是在东北和平津两大战役。 但是,这两大战役都是以强凌弱,泰山压顶,不但如此,还都是在老毛鞭子棍子打压之下取得的胜利。 比如锦州攻坚,老毛竟让用了70封电报, 新保安和提前入关,也是在毛泽东反复催促之下才达到战役目标。所以两大战役虽然是胜仗,但是并不能证明其有指挥大兵团作战并且以弱胜强的能力。 几千人参加的伏击战是不能算数以弱胜强的。
那么,解放战争初期,林彪初到东北, 哎我想两岸三地的林彪崇拜者都不希望我谈论这段历史, 所以咱们说话不要揭短,打人不要打脸, 什么一战四平,二战四平,攻四平守四平都不说了。

剩下的历史就是所谓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先说三下江南,三下江南属于配合南满的保卫临江,属于配合作战,并且是袭扰性质,这还不说,大家在欣赏一下这个题目
“中国巴顿”钟伟将军的传奇故事:“把林彪都指挥了”
看看我们的统帅战略谋划能力有多强吧。所以拿三下江南来证明林彪有以弱胜强的能力恐怕真的不能说服幼儿园的学生。
说到这里, 林彪的军事生涯中唯一能证明林元帅有指挥大兵团作战以弱胜强的机会就是四保临江了。 能不能证明林彪有这个能力大家自己判断好了, 下边一段不是我写的,是我抄来的。 如果这一段不是完全撒谎, 那么你不得不同意我的结论,林彪没有大兵团作战以弱胜强的能力。

东北全境解放后,毛泽东在一次重要的中央会议上对有关东北问题有过一次谈话。大意是:东北局领导下的工作很有成绩。吃了苦,走了路,全部东北到手, 很庆幸。七大以后,大量干部和军队,用脚走到东北。大约半年到7个月时间,有偏差。我们开头也不了解,山海关、锦州守了两个星期,消灭敌人在沈阳锦州间, 也是这么希望的。后来说不行,无枪、无粮、无政权、无经费、无鞋、老百姓正统观念。于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这是陈云等人的主张。中央接受了,指示他们执 行了,集中起来,胜利了。①12月28日,毛泽东根据电报的精神,为*中央起草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明确指出:我党在东北的主要任务是建立 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但建立这种根据地的地区,现在应当确定不是在国民党已占或将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这是在现时条件下做不到的。也不是在国民党占领的大 城市和交通干线的附近地区内,而是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指示》还指出: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我党人员必须人人下决 心,从事最艰苦的工作,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②为 了使中央的指示落到实处,*中央东北局根据内战全面爆发后的东北形势,于1946年7月3~11日在哈尔滨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东北局委托陈云起草的 《关于东北形势和任务的决议》草案,《决议》指出:东北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和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准备以长期艰苦斗争取得和平。"全党必须下最大的决 心,努力准备一切条件,粉碎蒋军的进攻,以战争的胜利去取得和平。一切游移不定及侥幸取得和平的想法,都应扫除干净。"必须规定,无论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 内,创造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必须认识,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决议》强调:要"造成干部下乡的热潮,克服许多干部中的错误思想。 许多到达东北的干部,对于长期战争和艰苦工作没有认识,没有精神准备,不少人迷恋城市生活,缺乏下乡的决心,缺乏群众观点,干部中享乐腐化厌战的情绪在增 长着,这是党内最危险的现象"。必须"强调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号召他们走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 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中去,并确定能否深入农民群众为考察共产党员品格的尺度"①。这个《决议》很快得到了中央的赞同和批准。

要 贯彻这一《决议》,在农村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就必须广泛地发动农民群众。因此,在东北局扩大会议后,陈云随即前往齐齐哈尔,在*西满分局主持召开的省 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发动农民是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关键》的主题报告,传达了《决议》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他指出:目前我党在东北的力量还处于劣势,还没 有建立起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因而也就无法谈到打人民战争。要改变这一不利情况,需要大力发动群众。"有了群众,一切好办,可以有军队,清除土匪,经费供给 也有来源。没有群众,一定失败,死无葬身之地"。

要发动群众,必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武装群众的问题,解决干部的思想混乱、树立长期作战 的观念问题,提高农民觉悟、培养本地干部问题,开展土地改革、满足农民土地要求问题,克服干部中的贪图享乐、争地位、闹名誉、不愿做艰苦工作等思想问题, 要实行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纠正工作中的盲目自流现象等等。②1946年11月,蒋介石发动山海关大战后不久,在东北地区制定了"南攻北守、 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企图先吃掉南满根据地,解除后顾之忧,然后挥军北上,全力进攻北满,实现其独霸东北的野心。国民党调了10万大军对南满根据地进行 围攻。于是南满成了东北的主战场,而此时南满我军总共只有不足4万人,形势非常严峻,南满根据地进入解放战争以来最艰苦的岁月。为了加强对南满根据地的领 导,使那里的斗争能坚持下来,配合整个东北的战争局势的发展,东北局决定、并经中央批准成立了南满分局(亦称辽东分局),陈云自告奋勇到南满去开展工作, 任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萧劲光任副书记兼军区司令员。1946年10月27日,陈云和萧劲光等从哈尔滨乘火车前往临江。行前,陈云对秘书王玉 清说:"我是自告奋勇到南满去的,你怎么样?是去南满,还是留在北满?"王表示愿意一同前往。陈云之所以主动请缨前往南满,是因为在他看来,南满的战略地 位非常重要,而那里的敌我力量又非常悬殊。正如他在行前所写的一封信中所说的那样:"南满现在只剩下临江等4个完整小县和少数正规部队!国民党的中央军像 一匹野牛正冲向北满。我自问不懂军事,但为了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一定要去南满牵住这头野牛的尾巴不可!"①但在途径牡丹江市南面宁安县境内的斗沟子 车站时,遇到险情。斗沟子车站前方是一个陡坡,车站位于陡坡的下方。陈云等乘坐的列车夜晚停在车站,有一辆货车在爬坡时,由于缺乏燃料,动力不足,从坡上 滑下来,眼看就要与陈云等乘坐的列车相撞。在关键时刻,有一位铁路扳道工奋力扳开道岔,使那辆货车翻在离陈云等乘坐的火车仅两米远的地方。

到临江后,陈云等很快发现一些干部有畏难情绪,主张将主力撤出南满,另一些人则主张坚守城市,反对将主力撤到农村去建立根据地。针对这两种看法,陈 云于1946年12月13日晚冒着大风雪赶到七道江,并于第二天在辽东军区召开的师以上的干部会议上作了长篇讲话。他首先指出了在南满坚持斗争的重要意 义:坚持南满斗争,可与北满成犄角之势,这对整个东北战局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放弃南满,不仅失去了这个有利的战略态势,而且损失的人马最终不一定比留在南 满坚持斗争损失得少。如要向北满撤,部队过长白山时,将要损失几千人,撤到北满后,敌人不仅会追来,而且由于没有了南满的牵制,一定会全力压过来。在那种 情况下打仗,又要损失几千人,北满很可能也保不住。我们总有一天要打回南满来,那时又要损失几千人。还有那些留下来的地方武装,损失会更大。前后加起来要 有万把人。两相比较,还是留在南满坚持斗争得大于失。

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东北的敌人好比是一头野牛,牛头、牛身子是朝着北满冲去的,牛 尾巴在南满被我们拖住,如果我们松开这条牛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会横冲直撞,祸害人民,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 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个关键。这样才能给北满赢得时间,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况且敌人在南满的兵力也不够, 我们坚持南满的斗争是完全可能的。最后,他强调说:我是来拍板的,拍板坚持南满斗争。我们在背靠沙发(指后面有苏联和朝鲜的支持)的形势下向前进,虽然是 艰苦奋斗的前进,还是比退到北满最后被敌人打出国境线再打回来要合算。

陈云讲话后,辽东省委书记肖华首先发言,表示赞成坚持南满斗争的决 策,其他许多同志也相继发言表示赞成。尽管还有部分同志的思想不太通,但表示要服从大局,在南满坚持斗争,使会议能够在坚持南满斗争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 转入具体作战和作战部署的讨论。会议最后通过了"巩固长白山,坚持敌后三大块(即辽南一分区、辽宁二分区、安东三分区)"的总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正面与 敌后两大战场密切结合、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军事作战指导方针。会议对军事部署作出如下决定:4纵出敌不意挺进敌后,牵制敌 人,消灭敌人的地方武装及分散的敌军,破坏交通线,打乱敌人的部署;3纵担任内线作战,集中优势兵力,顶住敌人,打掉敌人几张王牌,挫其锋芒。共同为巩固 现有南满根据地,为改变局面打下基础。

会议作出的决定上报*中央及东北局后,得到批准,随后即得到全面贯彻,从而为在南满坚持斗争提供了正 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作战方针。而南满根据地的坚持和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极大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对北满的进攻,而且为日后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会 后不久,国民党军队从1946年12月17日到1947年4月3日连续4次发动了对南满根据地的大规模进攻。南满根据地在陈云、萧劲光、肖华等的领导下, 与北满军队一道发动了"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粉碎了敌人的军事进攻,歼敌3万多人,收复城市11座。

在第四次保卫临江的战斗中,由于 北满军队因松花江解冻撤回江北,国民党军队10万人在东北保安副司令郑洞国的指挥下,对南满根据地发动了进攻,而南满根据地只有4个主力师,2万多人,而 且经过连续作战后未得到休整与补充。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怎么打,部队中的思想很不一致。陈云等在临江主持召开*辽东分局与辽东军区直属机关部队干部会议, 一方面重申了在南满坚持斗争的方针,另一方面针对当时的紧急形势,陈云等强调要以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和不惜付出损失我军2/3甚至3/4的代价,决心 打胜这一仗,把敌人牵制在南满。陈云指出:准备打大仗、恶仗、硬仗,只要有利于全局,南满的牺牲是值得的。会议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无论战争多么残酷,也 要打下去,而且只能打胜,不能失败。在逐个征求意见后,陈云问如果付出的代价大,要准备承担责任,后不后悔?大家一致回答"不后悔"。于是,他高兴地一拍 桌子,诙谐地说:"我们学上海交易所的规矩(拍板)成交了。"经过充分动员和周密准备,南满军队以高昂的斗志、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红石子地区全歼敌第 89师全部及54师162团,俘敌7000多人。这一路是敌人进攻的主攻部队,在其被歼后,其余各路纷纷回窜,从而顺利地粉碎了敌人第四次对临江的大规模 进攻。此后,南满根据地日趋巩固和扩大,陈云的工作重点也就逐渐转到他一向很擅长的经济工作上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