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好比春江水
——看电影《刘三姐》
杨丽坤,黄婉秋,两个流光溢彩的名字,她们均是文革前中国电影界的标志性人物。她们中的一个成功地塑造了白族美少女金花的形象,另一个则演活了传说中的壮族歌仙刘三姐。一个生长在风光旖旎的彩云之南,一个长大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之畔,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文化的熏陶,让她们能在机缘巧合之下,一下子就声名鹊起,红遍了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五十余年的岁月过去,她们依然是影迷心中的女神,她们创造的奇迹,没有后来者能够超越。她们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热爱既是理所当然,又是当之无愧的。
看罢《五朵金花》,因为人太美,故事太美,画面太美,金花的端庄清丽、质朴真诚,连同苍山洱海的湖光山色,还会久久地萦绕在观者的心头,难以散去,无法忘怀。看了《刘三姐》,耳畔便一再回响着刘三姐的音乐旋律,几天,几个星期都不消失。好像刘三姐就在你的身边,正用山歌来抒发她的心意,表达她的见解。刘三姐的歌声嘹亮清澈,又婉转悠扬,那个乡土味道真是醇美到了极致。
由此可见,《五朵金花》虽然也有唱,唱得也很好听,但侧重的是看,更有看头。《刘三姐》展现的是则是听,里面的山歌,一首又一首,更多姿多彩,更有听头,并且从头至尾就没有停止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大饱耳福。不过,同《五朵金花》一样,《刘三姐》也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主题很沉重,但是也时不时地能抖出一些包袱,引得观众会情不自禁地开心大笑一回。所以,《刘三姐》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决不是偶然的,它符合了一部经典影片的所有要件。
《刘三姐》是1961年公映的,虽然晚了《五朵金花》两年。但是由于它独有的特色,它的风头更劲,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这要归功于桂林一带的彩调剧,这个剧种因为是源自于农村歌舞,而成为广西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气氛热烈,又贴近生活,表现的是观众身边的故事。因此,除了带来欢声笑语,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电影《刘三姐》的音乐又经过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在彩调剧音乐的基础上重新加工创作,而变得更好听,更有味道,也更朗朗上口。不仅深受观众的喜爱,也深得壮族人民的认可,他们把雷振邦的作品看作是自己的山歌,而津津乐道,广为传唱。
著名词作家乔羽是这部影片的编剧,由于刘三姐是一个发生在1700年前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是广西民间的一大文化遗产。在电影出现之前,广西就有过《刘三姐》的舞台剧大汇演,一时间,全广西有300多个刘三姐齐聚在南宁共襄盛举。想必编剧乔羽除了是根据传说编写之外,也一定是借鉴吸收了舞台剧的许多精华了。所以电影《刘三姐》从剧情编排,到台词歌词的设计都是非常的匠心独运,也是非常的准确到位,特别是那些歌词的编写就非常得出神出彩,可圈可点。为雷振邦的音乐创作,以及导演的拍片,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极具启发意义的剧本基础。
电影《刘三姐》的导演苏里,是早年奔赴延安的资深艺术家,解放后他在长影拍出的电影,部部都是经典之作。如《平原游击队》(与武兆堤合作),《青春的脚步》(与严恭合作),《红孩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他更以丰厚的艺术功力,把电影《刘三姐》拍成了一部传世之作,历经岁月变换,始终受到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喜爱。这就是导演的伟大,说明他拍出来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段瑰丽的人生画卷,留下了一组组精彩夺目的镜头。这个故事发生在久远之前,却就像是才发生在昨天。这一组组镜头也穿越时空,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有机地定格在一个特定的瞬间,让人感怀不已,赞叹不止。
一部好的影片,其背后是一定会有一支好的团队的。上面说到的三位参与者,就是奠定这部影片成功基石的三位大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大师级的人物。由于他们的贡献,而铸就了这部辉煌的艺术电影。当然,他们都是幕后英雄,就好比是一桌美食,他们是锅,是火,是水,是厨师,但却不是米,无米不成炊。因此还必须有一支好的演员队伍,其中饰演刘三姐的演员,更是一定要能够挑起大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从而不容置疑地令人相信,她就是刘三姐。
为此导演到广西选演员。广西方面推荐的演刘三姐的三个人选中,并没有后来的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但是黄婉秋还是被导演看中,让她演电影中舟妹这个角色,就是阿牛的妹妹这个人物。电影样片拍出后,戏剧界泰斗田汉看了,认为扮演刘三姐的演员需要换个人试试看。理由是刘三姐这个角色应该更年轻,更小巧玲珑一点儿,更活泼俏皮一些。于是导演重新物色人,结果就把眼光投射在扮演小舟妹的黄婉秋身上。黄婉秋当时只有十七岁,但是已经在桂林彩调剧团学艺四年,有了四年的宝贵娃娃功。拍电影之前,又在舞台上扮演过刘三姐。而且她的身高在当时也只有1.56米,看来样样都符合条件。结果一试戏,就让导演很惊喜。从此这个小演员,就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心目中当仁不让的刘三姐。当然也因为这个角色,她的一生从此大变样,真是一切荣辱悲喜,皆因刘三姐而生而起而变化。
不用说,黄婉秋与杨丽坤一样,都是有悟性,有天赋的好料子,又恰逢都是在豆蔻年华,天生丽质之时得到了命运之神的垂爱,而一举成名。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杨丽坤运气太差了,同样在文革中遭受迫害,黄婉秋就有幸而能够留得青山在,杨丽坤则不然,被残酷地夺去了健康,并且早在2000年就香消玉殒,离开了她的影迷。如今黄婉秋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可是看上去依然年轻,风采不减当年。最近几年电视媒体对她的访谈节目仍有不少,使她有机会从幕后来到观众和影迷的面前,听她讲述她的经历,她的故事,以及电影《刘三姐》拍摄的花絮等等,从而让人们更了解她,也更尊敬与喜欢她。
黄婉秋虽然在文革中也倍受折磨,被唾弃,被孤立。但是就在众人都对她避之不及之时,却有人爱恋她,暗中帮助她,更为了与她结婚而不怕遭受处分和惩罚。因此,作为女人来说,黄婉秋是幸福的,这个有胆量爱上黄婉秋的年轻人,后来就成为了她的丈夫,两人相濡以沫40年,成就了一个美满的婚姻。作为明星来说,黄婉秋也是幸福的,她还能唱,还在舞台上表演。她依然受欢迎,依然是观众心目中那个不可动摇的刘三姐。这也许就是命运之神的怜悯,它顾及到影迷的心情感受,取走了一个不幸的杨丽坤,留下了一个幸运的黄婉秋。让这两位女明星的共同影迷和粉丝们,能够在为杨丽坤哀痛之时,也能够为黄婉秋的幸福,感到由衷地喜悦与欣慰。
从艺术本身而言,电影《刘三姐》的剧情里,埋伏着的是某种斗争的波涛汹涌。电影伊始,就是刘三姐脚踏葡萄藤,手握青竹竿,在漓江上顺水而来,同时口唱山歌:“哎,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原来,刘三姐唱山歌得罪了乡绅财主,被刘员外抓起来砍头,但大难不死,才漂流至此。因此,穷人喜欢刘三姐,财主惧怕刘三姐就成了剧情的一条主线,刘三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被压迫阶级的代表,带领穷人同土豪劣绅相抗争。这个剧情贯穿全片的始终。相信这是编剧暗度陈仓,为刘三姐所赋予的另一种使命,就差没有让她帅众揭竿而起了。因此在今天看这部影片,就会很明显地感受到,刘三姐其人还真是有点不屈不挠的精神,似乎很有些职业革命家的味道。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影片的艺术价值,这也是从艺术上讲,《刘三姐》还是逊于《五朵金花》一筹的主要原因。
那么相对来说,影片中的莫老爷就是对立面的代表了,在刘三姐和穷人的眼里,他代表了不劳而获的地主阶级。可见,这部美丽的影片,实际上也是一部不见硝烟,却充满了硝烟味的斗争影片。可是,十分讽刺的是,这部如此革命的影片在文革中却还是被当作大毒草严加讨伐,其中一个主要的理由,就是刘三姐没有拿起武器同阶级敌人斗,而是一味地靠唱山歌来化解阶级矛盾。这个指责当然是荒唐可笑的。但是在那个造反的年代,这个说词就是真理了。所以,不仅电影被批判,就是刘三姐的扮演者也被株连成了牛鬼蛇神,坏分子。这一次又是从问题的另一面看出所谓的那个文革是多么得倒行逆施,多么得不可理喻。这也越发说明,文革真是祸国殃民,其罪恶累累,罄竹难书。
影《刘三姐》的剧情也不都是阶级对抗,也有刻画刘三姐的少女情怀,以及憧憬爱情的美好情节,这样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还是很有质量的。这主要是通过三处桥段来表现的。第一个桥段是,刘三姐被老渔夫李老汉搭救,来到他的船上,看见老渔夫的儿子阿牛高兴地连忙擦洗船板好让刘三姐坐,之后又脱下上衣,一下子跳到江里去为刘三姐捉鱼。阿牛的这些举止,都没有逃过刘三姐的眼睛,她欣喜但也是非常害羞地唱道:“正像笨鸟不开声,忽然变成分水龙。隔着船舱喊一句,五尺汉子脸也红。”不过这段唱可是她的内心独白,是她在心里唱的。从那时开始,他就喜欢上了憨厚的阿牛哥。
第二个桥段是,忙里偷闲,刘三姐在竹屋里绣绣球。那一段唱,还有黄婉秋的那些个极其动人的眼神和表情变化,是影片中的一大亮点。这时的刘三姐已经定情于阿牛了,可是笨拙的阿牛还是不知道。刘三姐的唱的深情款款,又欲言又止,她是这样唱的:“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停顿片刻,她似乎找到了答案,像是在安慰自己,她又唱道:“看鱼不见莫怪水,看鸟不见莫怪林。不是鸟儿不亮翅,十个男儿九粗心。”在紧张十足的剧情里,能有这样一段表白女儿心的唱段,真好比是在激流中出现了一块绿洲,平安祥和随之而来,不仅令剧情有张有弛,也产生了一种难得的抒情之美。这是编导的神来之笔,极有艺术感染力。
第三个桥段就是影片结束时,阿牛在小船上将拣到的绣球,物归原主地还给了刘三姐时,刘三姐先是一脸的错愕,当她知道还是因为这个傻小子不明她的心意后,刘三姐就露出了会心的一笑。接着小船靠在岸边,在一棵大榕树下,看见粗壮的树干上缠满了青藤,触景生情的刘三姐唱起来那段深情动人的《世上哪有树缠籐》:“山中只见籐缠树,世上哪有树缠籐。青籐要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刘三姐看了阿牛一眼,又接着唱道:“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拣你不拣,空留两手拣忧愁。”此时,阿牛才确信他是刘三姐的意中人。之后就是刘三姐顺势将绣球甩了出去,阿牛欢喜无比的接住了。这一段剧情才是全片的精华,美极了!其价值超过前面所有的情节。将刘三姐回归到一个妙龄女子当有的位置上,是影片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升华,从而也让《刘三姐》这部影片,最终能够在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上,平稳着陆。这便是《刘三姐》能够大放异彩,也能够历久而不衰的重要原因。
“山歌好比春江水,男儿不知女儿心。”这是刘三姐在影片中,两个互不关联唱段中的两句歌词,现在把它们放在一起,看上去不仅不突兀,并且还是很有意境的。刘三姐是歌仙,也就是山歌的化身。刘三姐的山歌就像是春天的江水,从腹中滚滚而来,涌流不断。唱得山水秀丽,唱得人畜兴旺,唱得家园歌舞升平,唱得乡亲们的生活,安康幸福,红红火火。刘三姐又是一个有爱,而且能够勇敢地去追求爱的人。看到所爱之人不解风情,她不气馁,也没有不高兴。相反她启发他,以情喻理地点拨他的心智,让他开窍,也让他有信心。因此,刘三姐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山歌唱得好,同时也表现在她的情商上。因此,她得到了爱,最终与她心仪的阿牛哥结成连理。如此看来,传说中的刘三姐,还真不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她有模有样,既真实又具体。她的前世今生,就在眼前,就在我们身边。
电影〈刘三姐〉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ZE8UZ2Z9U
http://my.tv.sohu.com/pl/5072783/28064584.shtml
有关黄婉秋的访谈节目链接:
《马兰花开》20130629 刘三姐——黄婉秋(内蒙卫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HBR7gp6L4
明星童乐会 2011-11-04 "刘三姐"黄婉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P-rSpe0U3k(河北卫视)
非常往事:永远的刘三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r1rFsh90E(北京电视台)
非常夫妻黄婉秋、何有才人间刘三姐(北京科教频道,英达主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9XgswjES4
导演方面是有点儿遗憾。。。
哈哈,好啊,很新颖!《罗马假日》的确也是经典了。不过要是这么一比,还是黎民百姓的经典更有娱乐性,更像是一个盛大的嘉年华会了。。。
谢谢!在访谈里,黄说过的。问题是黄也会唱,而且唱得很好。所以我还是觉得很遗憾,要是黄自己唱的那会多好啊!不过,这个角色本来就是黄拣来的,说明她的运气已经够好了,所以也不必要求得十全十美了。还有,毕竟她的普通话是不过关的,她的对白还是要有人配音的。
令人欣慰的是傅锦华跟苏里夫妇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电影字幕后面,在演职员的名单里有她的名字。只是没有普通话配音人的名字。经你一说,我才知道是由张桂兰配音的,非常感谢你的这个补充,要不还真不知道是谁配的音。那个时代造就了太多的无名英雄了。再谢。。。
是的,令人很享受的一部片子!
在数量上黄多得多,可是在鲜明的风格魅力上,还是雷的作品令人印象更深刻。。。
【黄婉秋语:“刘三姐这个角色最初是由别的演员扮演的,并且事前已经录好了音,后来才临时改要我演,而拍摄时间仅有五个月了,必须在一九六?年九月以前拍出来,好向国庆献礼,便用了原来的录音带”】
是啊,时代不一样了,好的东西应该传承下来才是。可是现在太浮躁了,有几个人能沉下心搞艺术啊!一切都是向钱看,急功近利得无以复加。。。所以真正的艺术作品就越来越少了。。。
有熟人在里面,多好啊!对这部影片会产生更多的亲切感了。。。里面的歌也是每首都好听,因为有生命力。。。
雷振邦是没得话说的,是中国电影音乐的大家!可惜1973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时的电影,现在的人拍不出来,也演不出来了。。。
感谢留言。。。
电影《刘三姐》里的歌,从小唱到大,从大唱到老,从国内唱歌到国外,太喜欢了,的的确确的百唱不厌。高兴的时候唱,郁闷的时候唱,赞扬朋友的时候唱,骂人的时候也唱。
时代变了,审美观也变了?!常常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著名作曲家雷振邦 is a talent mucisian who also made a lot of other goog so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