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缀

定格瞬间 记录心情
个人资料
点缀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他还活着——看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

(2012-06-06 06:42:24) 下一个




                                             电影音乐《阿拉伯的劳伦斯》


他还活着
——看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 



这部电影太震撼了。难怪有口皆碑、众口一词地把它定位为史诗极的宏篇巨作。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发生在
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阿拉伯战场。那里本来就是一片充满传奇的土地,有过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传说。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与阿里巴巴比一点儿都不逊色,他带领阿拉伯人为赢得自由与独立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所以阿拉伯人感激他,把他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是一个极其褒奖的称谓,说明阿拉伯人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战士与勇士,当作了他们的领袖与功臣,是他们的无冕之王。


历史上的劳伦斯其人,本身就有传奇的一生。他的全名是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生于1888816,卒于1935519。在等级森严的英国贵族社会,一个非婚生子的地位让他过早地饱尝了人间的冷暖,这种生来就矮人一等的尴尬,也让他变得早熟与坚强。这成为他后来能够在阿拉伯战场上以超人的胆识与毅力,不畏生死地去主动完成使命的意志基础。

可是他又生性敏感,充满了善良与真诚。他身为英国情报军官,却又是真心帮助阿拉伯人去赢得主权与独立。这些都让他无法面对政治的虚伪与丑恶。因此他又是极度得痛苦。这样的心态与性格又不可避免地让他在战争结束后因为英国军方没有向阿拉伯人承兑诺言,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直到过早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电影使用了倒叙的手法,一开始就是他因车祸身亡,接着人们从伦敦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鱼贯而出,在那里刚刚结束了为他举行的追思仪式。之后的镜头都是追踪他如何接受任务,从而深入到大漠深处阿拉伯人的部落中的经过,以及他在沙漠里给阿拉伯人出主意,率领他们的武装抗击入侵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的事迹。这期间他始终都没有离开过阿拉伯的大漠。


他的故事与海一样的沙漠融为一体,跌宕起伏,浩瀚无垠。观众多次看到这样的场面,骠悍的阿拉伯部族民兵组织,在劳伦斯的带领下,骑着骆驼逶迤地行进在被死亡般的酷热笼罩的沙漠里,当战斗开始时,他们坐下的骆驼便开始狂奔,到了平原他们也在战马上驰骋,攻城拔寨、所向无敌,将奥斯曼帝国的士兵斩于马下。


一部长达
3小时27分钟的大制作影片,没有女人,没有爱情,却能够精彩纷呈,扣人心弦,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故事太奇特,画面太经典,音乐太壮观,演技太逼真,魅力太超凡了。劳伦斯的回忆录《智慧七柱》为剧本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名编剧罗伯特
·鲍特/Robert Bolt,名导演大卫·里恩/ David Lean,名作曲家莫里斯·雅尔/Maurice Jarre,名摄影师弗雷迪·/Freddie Young,名艺术指导约翰·布克斯/John Box组成的创作队伍,让这部电影成为一流作品,一炮而红。在1963年的第35届奥斯卡奖上,这部电影一举拿下七项大奖,并历经50年而不衰,一直成为专业人士与观众最为推崇的杰作之一,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影片中劳伦斯的扮演者彼得·奥图
/Peter O Toole 对当时的影坛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面孔,这正是导演的本意,他就要找一个脸生的人来演这个角色。彼得·奥图的外貌与气质同真实的劳伦斯比,颇有几分相似,金发碧眼,五官端庄,看上去很有些女性的特点,可是心里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敢与坚定,并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


这种外观与内在上的巨大反差,更突出了这个人物的品质与性格,从战争开始的一个中尉,到战争结束时他已成为上校这件事,足以说明他的英勇与贡献获得了英国军方的认可。他的确是一个无私却又有大作为的人,他的出现令近代阿拉伯的政治版图被改写。
 


影片中另一个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人物,就是哈里斯人的首领赛义夫
·阿里/Sherif Ali(由奥马尔·沙里夫/Omar Sharif饰演),他皮肤微黑,双目明亮。这是一个英气逼人,又明达事理,极其富有同情心的人。在阿拉伯众部落头领中,他是一个真正顾大局,识大体,既勇敢又有隐忍的精神的人,很有些政治人物的头脑与风范,是阿拉伯人中的正面形象。


他给了劳伦斯以极大的帮助,在劳伦斯情绪低落,信心不足的时候,是他给予了劳伦斯以最真诚动人的鼓励与信赖。据说这是个虚构人物,表明了编导对阿拉伯头面人物的某种期望。阿里这个人物实际上是以后将出现的阿拉伯精英的代表。在电影里则是劳伦斯的最大支持者与生死至交。


影片中的菲萨尔王子
/Prince Feisal (亚利克·基尼斯/Alec Guinness扮演)这个人物也很有亮点,他有政治家的眼光与魅力,也很睿智。他能够识别并聚拢人才,他一眼就看出劳伦斯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很倚重劳伦斯,把他视为挚友。历史上的这个人一心想当叙利亚的国王,可是叙利亚被法国托管了,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他当了伊拉克的国王,虽然这不是原来的设想,但还属于是如愿以偿,落差不大。这其中劳伦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对此他心里有数。


影片中还有两个很可爱的人物,他们是主动请缨给劳伦斯有偿当仆人的、无家可归的阿拉伯少年。他们的聪明乖巧、朴实真诚都让人喜欢,可惜他们都牺牲了,而且都很惨,令劳伦斯扼腕,也令观众不胜唏嘘。还有那位在影片一开始就出现,陪着劳伦斯踏上征程,给劳伦斯当向导的阿拉伯人。他和善真诚,对劳伦斯很有好感。可是没想到他竟是因为喝了阿里斯人的水,见到阿里来者不善,就抢先向阿里举起了枪,可是还是被眼明手快、技高一筹的阿里给击毙了。这段情节,令阿拉伯人部落间世代为仇,充满血腥关系的真相可见一斑。
 


影片结束了,可是劳伦斯那双闪烁着因蓝极而成绿光的眼神,却让人始终都忘记不了。沙漠里骑着骆驼,身穿长袍的阿拉伯战士的威武身姿,也始终让人挥之不去。萨菲尔王子与驻阿拉伯英军最高统帅之间的讨价还价的直白与势力,也让人为之错愕,无法忘记。阿拉伯部族间的隔膜与仇杀,让人震惊无语。还有影片的交响配乐,激昂澎湃,贯穿始终,令人产生极强的共鸣。
 


在这一切之上,是那段历史的真实,阿拉伯人今天之所以问题多多,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欧洲殖民者的离间与野心,也是阿拉伯局势从来都不和平的主因。如果欧洲的将军与政治家们能像劳伦斯一样为阿拉伯人着想,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进程就会截然不同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也就不同了。


当然,这里的“如果”二字仅仅是人们凭着良好愿望的一种想象,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与价值。错综复杂本身就是历史的属性,正义战胜邪恶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条笔直之路,更何况阿拉伯土地是人类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一开始就矛盾四起,无法平静。


依据圣经的解读,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始祖,是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一个是亚伯拉罕的妻子生的,一个是亚伯拉罕的使女生的。一个倍受祝福,一个却没有这个福分。这也是这个地区从不安宁的内在原因,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则让我们看到了产生不安宁的外在原因。
  


一部电影能够离开爱这个永恒的主题而成功地存在,这应当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这部电影还能成为经典,就更是不可思议了。从中可以看出男女之爱并不是爱的极致与唯一,只有像劳伦斯那样对一个另外的民族也像爱自己的民族那样地去爱,这个爱才是至高与伟大,也是最真诚感人的。


所以,劳伦斯的爱是大爱,大爱无疆,大爱无私。这种大爱建立在人类平等的基础之上,是对不同民族的尊重与礼敬。真实中的劳伦斯就跟电影中的他一样,身穿地道的阿拉伯服装,头戴阿拉伯围巾,尊重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完全跟阿拉伯人生活在一起,打成一片。这是劳伦斯能够赢得阿拉伯人的信任与好感的主要原因。


劳伦斯不是阿拉伯人,却一心一意地为阿拉伯人着想,并置自己的生死安危于不顾,既为阿拉伯人出谋划策,又为他们冲锋陷阵。这样的人还会有吗?对过去来说,阿拉伯的劳伦斯绝无仅有。但对今后而言,阿拉伯的劳伦斯却一定不会是绝唱。


在善与恶交手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恶的凶残与狰狞,而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要是没有善的阻击,恶的凶恶还会成百倍得疯狂,变本加厉。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劳伦斯这样的人和事,人类的秩序才得到了最基本的捍卫与保证,两次世界大战都以战争发动者失败而告终的事实,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劳伦斯太累了,他终于倒下了,他需要休息。在阿拉伯的几年时间里,艰苦的战争环境,完全耗去了他的精神与元气。所以上帝把他接回去了,尽管他才
46岁。有的人走了,却活在人们的心里,阿拉伯的劳伦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作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缔造了一个传奇。因此他的功绩是不朽的,离去的只是他的肉体,他的精神还在,他并没有离开,他还活着。




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链接:
http://video.baidu.com/s?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rRo5q4eW_Zw%2F&fr=bk_mov&word=%B0%A2%C0%AD%B2%AE%B5%C4%C0%CD%C2%D7%CB%B9&id=446&f=1001

http://www.zuitv.com/zhanzheng/alabodelaolunsi/dianbo-0-0.html
(这里的两个版本的区别是:第二个版本开头和中间部分都有
4分多钟的时间只有音乐,没有图像,虽然影片的内容没有受到影响,但这样的匪夷所思,令人郁闷。但它的优点是字幕比第一个版本清楚,方便观看,不过,却少了英文字幕。第一个版本是中英文字母,但字太小,失去了字幕存在意义,令人遗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8)
评论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larazhi的评论:

谢谢larazhi君。。。感谢你的鼓励。。。你提到了劳拉,那又是一个沉重话题与故事。。。好的电影作品就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因为年代的久远,而越发显出该有的醇香。。。《阿拉伯的劳伦斯》就是这样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杰作。。。

再谢你的留言与分享。。。可惜的是我今天才看到,失礼之处望见谅。。。

larazhi 回复 悄悄话 It has been a few days since I watched the movie Lawrence of Arabia; however Lawrence's images refused to leave my mind. 

One image was Lawrence skipping blissfully on top of a train celebrating Arab's victory in the battle against Turks.  His blonde hair glistered under the son and his white robe spread out like angel's wings.  At that moment, Lawrence might have been considered a saint, a guardian angle by his Arab followers. By then, his self confidence reached a height that he believed he could "walk on the water".  

Another image was Lawrence staring blankly at the fire after he was thrown out by the Turks and rescued by Ali.  So much emotion was written behind his stoic face.  We couldn't even imagine what kind of unspeakable horror he had been through when he was captured. It was believed by historians that Lawrence was gang raped by the Turks. 

The last image was Lawrence leading the Arab "army" facing a group of Turk soldiers.  Lawrence's body was frozen, with his chin shivering and his eyes wild open. He was like looking at a ghost. He was reliving the appalling experience when he was a prisoner of Turks. After a long silence, he burst out a cry: "No prisoners!" - and that was the beginning of a massacre. At that point, Lawrence had transformed from an angel to a devil. 

Looking at Lawrence, I couldn't help thinking of the scene of Lara being "raped" by her "lover" Komarovsky in the movie Dr. Zhivago. After Komarovsky left, Lara took a gun, followed him to a Christmas party and attempted to shoot at him. The novel had portrayed this plot differently. Nevertheless, I believe Lara and Lawrence had experienced similar traumatic emotions.  

It was a tragedy of humanity. But how can anyone blame Lawrence or Lara? 
larazhi 回复 悄悄话 Thank you so much for writing so many wonderful movie and book reviews.  Your reviews not only deliver your opinions, but also serve as previews and study guides for your readers.  I admire the heart and mind that you have put into your writings.  

Please forgive me for writing in English.  It will take me forever to type Chinese.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热爱阳光的评论:

谢谢阳光君!感谢你的鼓励。。。赞电影里那些充满了魅力的长镜头。。。导演太有才华。这是当代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博格的感慨:

所有1960年代的电影都比不上它,我不敢拿我的片子跟它比,尽管我的片子跟它性质一样,但我还是觉得它无与伦比。我很奇怪,为什么那时的导演——我指1960年代——会有那么高的造诣。我也是搞电影出身的,但我很惭愧,该片中那些动人的场景和迷人的声响,是几十年都不能比的。


热爱阳光 回复 悄悄话 David Lean 的作品是我崇拜的。电影里的长镜头在那年代是很unique的。
这部史诗式的片子多年前看过。波澜壮阔。楼主点评的不错。赞一个!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的评论:

谢谢秋月君!不用做作业了,
到此一游就好。。。周末快乐哈。。。

zqy68 回复 悄悄话 跟点缀君的博客的贴要是要花时间做作业(看电影视频)的~~ 今天没时间看这部片子,就随便写个“到此一游”吧~~

周末愉快!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ecor的评论:

谢谢decor君!两个人比较起来,真正悲哀的是司徒雷登,创建了燕京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了那么多的精英,最终要把自己葬在燕园的遗愿都未能实现,况且他的妻子还长眠在那里。。。我们对不起他。。。不要说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就是滴水相报我们都没做到。。。令人汗颜。。。


deco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点缀的评论:
谢谢你的回复。我只是一时感慨那一类人--他们游走服务于两个不同的国家,心灵被两个国家占居着,撕裂着,又要坚持正义,良心,正直而又无怨无悔--这些人的一生是伟大的,但也必定是悲剧。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ecor的评论:

谢谢decor君!司徒雷登的一生对中国的感情多过美国。为中国做过许多好事。对共产党很同情。可是并不被买账,一篇“别了,司徒雷登”把他打入另册。因为他偏向,国民党对他没有好感,而且他最终也失去了美国政府的信任。晚年凄凉,郁郁而终。同劳伦斯相比,他的政治地位更高,但是没有军功,所以没有像劳伦斯那样更具传奇色彩,得到广泛的尊崇。但他的一生如果拍成电影,也一定好看,因为他涉及了宗教,教育,政治等领域,中国近代史上有他的脚印。中国人民实在是不应该忘记他。感谢decor君想起了他,引起了这个话题。。。但愿中美两国的历史都能还给他一个公正。。。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晓青的评论:

谢谢晓青!感谢你的鼓励!虽说是自说自话,重在消遣,但言之有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承蒙告知你的感受,不胜欣慰之至。。。诚谢!

decor 回复 悄悄话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也是一个和劳伦斯一样的人。他服务于中美两国之间。要是能拍成电影也是一个传奇吧。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特别喜欢看你写的影视评论,全面,客观,引人入胜。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花儿朵朵的评论:

谢谢花儿君!这片子是1962年拍的。是要再看看,在你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再看的感受就会大不相同了。。。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谢谢Meg.!感谢你的鼓励!正像你所说的,“这部电影可以讲的东西太多了”。既有人物的伟大,又有史实的厚重,还有导演的才华,加到一起,成就了这部经典的不可比拟的辉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实际上从1962年这部片子诞生以来,影迷们就一直处于对它的感慨与赞叹之中。劳伦斯这个人成为许多人的偶像。大卫•里恩借此成为花开二度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彼德•奥图尔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后来又在《末代皇帝》和《特洛伊》中有过出色的表演。

这部影片缔造了一个将真实与传奇融为一体的神话。历史上的劳伦斯与电影中的劳伦斯不可分割地完整地统一了。。。很钦佩你读过《七根智慧之柱》和有关劳伦斯的另一本书。劳伦斯在军事上的功勋令人叹为观止,他的感情生活也被人津津乐道,可是影片的编导还是对他充满了敬意,没有在这方面多加着墨。劳伦斯的诗《To S.A.》表现了他对阿拉伯人的爱是没有保留的,其精神值得钦佩。。。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ITYS的评论:

谢谢ITYS君,的确如此,劳伦斯用胆识与行动赢得了阿拉伯人的尊崇。。。非常感人。。。




花儿朵朵 回复 悄悄话 印象中这可是部“很老”的片子了,看过,在学校里,但没看完……嘻嘻,看了先生的评论,有必要再好好看看。谢。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点缀好!又是一篇佳作。这部电影可以讲的东西太多了,你讲的很有条理而又重点突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谢谢你的分享!

我读过 Seven Pillars of Wisdom. 应该说电影好过劳伦斯的自传,更富有传奇色彩。我还读过另外一本关于劳伦斯的书。一个劳伦斯迷寻着当年劳伦斯的足迹探究他的英雄事迹,结果发现很多事实与劳伦斯的书写得不相符合,很有意思。刚才想把这本书也找出来,没找到,不知放哪去了。

很喜欢这位导演的作品,每一部都是精品。他的《孤星血泪》(1946年)和《雾都孤儿》(1947年)是那么早拍得,却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版本。

彼德•奥图尔也是身手不凡的演员。长得也很像劳伦斯本人,充满男性魅力。

最后与你共享劳伦斯写在Seven Pillars of Wisdom扉页上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名子To S.A.让许多人浮想连翩。

To S.A.

I loved you, so I drew these tides of men into my hands
and wrote my will across the sky in stars
To earn you Freedom, the seven pillared worthy house,
that your eyes might be shining for me
When we came.

Death seemed my servant on the road, till we were near
and saw you waiting:
When you smiled, and in sorrowful envy he outran me
and took you apart:
Into his quietness.

Love, the way-weary, groped to your body, our brief wage
ours for the moment
Before earth's soft hand explored your shape, and the blind
worms grew fat upon
Your substance.

Men prayed me that I set our work, the inviolate house,
as a memory of you.
But for fit monument I shattered it, unfinished: and now
The little things creep out to patch themselves hovels
in the marred shadow
Of your gift.
ITYS 回复 悄悄话

All gave some. Some gave all. Tears down ...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nightrose的评论:

谢谢nightrose君!所言极是。电影的编导没有把劳伦斯塑造成一个神,而是还原他的本相:有胆有识,肯于献身,也脆弱,有短处。所以这个角色才感人,有魅力,有血有肉,是一个真实的人。再加上他传奇的经历,阿拉伯的劳伦斯就变成了观众心中的劳伦斯了。。。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抛开电影对劳伦斯这个历史人物描绘的是否真实这个问题,单单从电影中人物性格本身出发,《阿拉伯的劳伦斯》也没有落入“高大全”的圈套。其中不仅反映了劳伦斯英雄和无私的一面,也表现了他在道德上的挣扎和自身定位的困惑。
比如在穿越沙漠的过程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掉队的阿拉伯人,最后却不得不亲手开枪把这个人打死(因为他引起两个部落之间的纠纷,使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队伍面临土崩瓦解)。
还有在电影前半部分表现的是他如何战无不胜,赢得阿拉伯战士们的敬仰和信任,也许他自己信心膨胀。此后在他和阿里去Daraa刺探时他被捕和惨受折磨,被放回以后士气尽失,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产生严重怀疑,离开了那些追随他的阿拉伯人。
当他再次身着阿拉伯长袍出现时,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理想主义的劳伦斯了,他雇用声名狼藉的职业土匪来做自己的保镖,造成浩大声势向大马士革进发,似乎这次只要胜利和荣誉,可以不计手段(历史上似乎他的队伍并不是首先到达的,而是第三只到达的队伍)。他还指挥手下进行屠杀,即时投降者也不豁免,其价值判断很值得商榷。
也许历史上的英雄都是复杂的,尤其是战争中塑造的英雄。因为战争本身就不是善恶分明的,而是所有的“荣耀”都建立在血腥的杀戮基础上的。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很喜欢这部片子,的确拍得很恢宏很有气势。
里面没有美女和爱情这一点,虽然貌似打破惯例,但是不能说影片和性没有关系。劳伦斯被德国军队抓住后,影片似乎暗示他受到德国军官的强奸,以至于他被放出后心灰意冷,想要退出战斗。还有一些他的传记作者对劳伦斯的性取向表示怀疑,似乎认为他是同性恋。如果这是真的,那就难怪他对女人不感兴趣,也不会有什么和美女的绯闻。
影片没有交代的是劳伦斯本来是牛津大学研究中东考古的研究生,战争之前已经在当地做了不少旅行,所以才会对当地的地理,语言,文化和风土人情如此了解。
他无疑对中东战争中政治局势有很大影响,不过在一些细节上学者对电影的刻画也多有争议。比如他是不是真的一心帮助阿拉伯人取得独立,完全不顾英国军队和政客的计划。“The real Lawrence, with the help of his vast knowledge of the different tribes, had himself drawn up a map of how Britain should divide up Arabia into many warring states, though eventually they would be divided up differently. This same map included the future Jewish state of Israel, as he was also a supporter of the creation of a Jewish settlement in the area of Palestine by means of expulsion of local Arabs.”所以似乎他的光辉形象也要打折扣。
不管劳伦斯,英国军队和政客在电影中被怎样刻画,以及是否准确,电影对阿拉伯人的描绘绝对不那么正面,几乎就是把他们当作一群互相征战的土匪,为了部族利益不惜破坏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平衡,而让外来者(比如英国,法国,德国军队)占了便宜。当地的阿拉伯人在武器上极其落后,以至总要依赖英国军队的武器供给,在战术安排上也是一盘散沙,只能为眼前小利而战,没法互相合作。即使把控制权交道他们手中,他们也要自己吵得天翻地覆,打得一塌糊涂,最后他们还是要撤到沙漠里过土匪的生活,而把管理权交道外国军队手中。不清楚这是不是对阿拉伯国家当时状况的真实反映。不过相信阿拉伯人是不会很喜欢影片里对他们民族性的刻画的。
影片里阿里这个人物有时会表现出超出他民族的理解力和领导力,可惜这个人物是虚构的。而Prince Feisal不过是一个精于计算的当地部族首领。他虽然可能在战事上或者治理方面不占优势,却很善于利用形势给自己攫取最大权利,捞到最大好处。他的形象并不比英国政客好多少。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ephyr2012的评论:

谢谢zephyr2012君!你形容得很传神,他的眼神的确很迷人,很有魅力,也似乎很无助,令人很同情。。。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pupudelaclichy的评论:

谢谢pupudelaclichy君!这人太传奇,也太有才,的确值得被当作偶像。。。


zephyr2012 回复 悄悄话 the actor's bitter blue eyes is very amazing, i want just see him.
pupudelaclichy 回复 悄悄话 我有朋友以他为偶像。 那天再去看下这部片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