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儒教圣礼制度

(2010-06-14 04:48:45) 下一个
儒教圣礼制度

  圣礼制度,就是对传统儒教礼仪进行疏理损益,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儒教的现代礼仪并形成新的制度与规范。传统儒教礼仪是儒教教义与君主制政体相结合的产物,是儒教义理及其根本理念和精神,在那个时代的具体落实。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大相径庭,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背景、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传统社会相去甚远。因此,重建儒教必须承天时行,因时制礼。传统儒教礼仪纷繁复杂,历朝历代又不尽相同,其礼仪的等级与规范又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难免令现代人无所适从。

  《书经》曰:“礼烦则乱,事神则难。”[16]

  横渠先生曰:“非时中而行礼仪为非礼之礼,非义之义。”[17]

  对于儒教礼仪,必须“述天理而时措之”。损益传统,因时制礼,这是一个事关民族文化精神的大事,须集当今有识之士的集体智慧方能有成。在此,笔者只能根据传统礼制精神作些构想,未敢轻言“制礼”二字。本《易经》“易简之善配至德”之义,儒教现代礼仪应以不悖于儒教教义而又是简单易行为宗旨。以此为要,儒教现代礼仪可从如下几方面归类制订。

  ① 告拜礼

  告拜礼是个人向神灵进行跪拜和祷告之礼。其基本程序是:净身——敬香——静默——祷告——揖拜——上香——跪拜,共七仪。净身可以用净手表示;敬香时,挺身而立,双目平视,右手握香,两掌相叠,左掌在前,右掌在后,持香静默,祷告。揖拜时,双臂伸直,手掌高度与前额相平,躬身九十度,三揖后止,揖毕上香。跪拜以三跪九叩为宜,叩首触地。告拜礼简单易行而适用,不拘环境,不拘场合,在儒庙,在家祠,甚至在野外面对昊天上帝都可以行告拜之礼。只要心中有神,虔诚所至,就可以通过告拜礼与神灵交通感应。

  ② 祭祀礼

  祭祀礼是教会所组织的祭祀活动中所行的礼仪。祭祀礼是儒教重要的大型礼仪,参与的人员较多,程序复杂。对于祭品、服饰、祭具、场所、程序、祭乐以及祭祀职责分配都须有详细的规定。鉴于其特殊性质和意义,祭祀礼仪可因袭旧制,沿用传统“释奠礼”及“释菜礼”,以保持儒教祭祀礼仪的神圣性、庄严性及礼仪规模。

  ③ 入教礼

  入教礼,是儒教圣徒在入教仪式上所行的礼仪。儒教的入教礼程序为:告天-----告圣-----告祖-----拜师,共四仪。入教礼按告拜礼程序,分别在昊天上帝、圣王孔子及民族始祖神位前行礼。行毕“三告礼”,再行“拜师礼”。入教礼由所在教区弘道师主持。行过入教礼,完成入教仪式,即成为儒教圣徒。入教即表明正式信仰儒教,奉昊天上帝为至上神灵,奉孔子为心中的神明至圣。入教即开始正式接受圣人教化,修身修德,以遂行天命,完善自我,完善社会为神圣职责。自此,全善全能的天父就将给我们开启通向圣洁生活的大门,开启通向神圣精神家园的大门。

  ④ 拜师礼

  儒教之所谓“师”,与现代教育体制中的“教师”是有区别的。现代教育体制中的“教师”其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即韩愈所说 的“授业”与“解惑”。而儒教之“师”,则不仅“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传道”,传儒教的“天道”“人道”,即古圣王之道。《书经》曰: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18]

  对儒教而言,师与君都是上帝的使者。“师”承天命代圣王立言,传播教义,教化生民,把天恩天德与圣德王心广被四方。师,就是承天命代圣王传道之人。因而,“师”在儒教教内有着神圣的地位,列于“天地君亲”之后。儒教非常重视“师道”,“师道”为儒教大伦之一。为“师”者须行“传道、授业、解惑”之责,须有仁爱之心;为徒者,须尊师敬师。师尊则道尊,尊师即是重道。一日为师,终身有责;一日从师,终身受教。

  为圣徒主持入教仪式的弘道师就是圣徒之师。圣徒在入教仪式上行毕“三告礼”,即行拜师礼。拜师礼程序为:拜师-----受勉------敬师,共三仪。拜师时,两揖、两叩、两拜。拜毕,弘道师对圣徒进行勉励。然后,圣徒奉薄礼敬师,以示尊重。所奉礼品不拘一格,但不得奉以昂贵厚礼。

  行毕拜师礼,圣徒便不能再直呼座师名字,而须以“老师”相称,或根据弘道师职别称“上师”、“大师”、“圣师”。

  ⑤ 婚礼

  结婚是人生大事,婚礼是儒教大礼之一。《礼记》曰: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19

  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20]

  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21]

  大昏至矣!冕而亲迎,不已重乎?[22]

  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23]

  依儒教教义,婚姻大事具有本天继后的神圣性与宗教性质。“本天”指男女之道,婚姻之事本于乾坤阴阳之天道,是天道天理在人世间的具体落实。“继后”即指男女婚姻之事具有“继后世”,“延嗣续”的意义,可以使人类的生命得以永恒延续,万世不已。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继后延嗣是为不孝。故此,婚姻也是儒教孝道得以实现的途径。《大学》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别男女,立夫妇之义,建立美好的婚姻家庭秩序,这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保障。

  儒教尊重女性,爱护女性,重视婚姻,重视家庭。夫妇之义,为儒教“五伦”之一。儒教重视婚姻大事,以婚礼为大礼。定婚礼,别男女,立夫妇之义,使男女各守其道,各循其义,各成其德,各正其位。这不是对女性的歧视,而恰恰是对女性的尊重和爱护。儒教视妻为“亲之主”,视婚礼为“礼之本”,列夫妇之义为“五伦”之一,把“齐家”看成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儒教对于女性,对于婚姻,对于家庭的重视。

  现代婚姻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以契约为维系方式,不具有神圣意义和宗教性质。现代婚礼完全世俗化而失去了神圣性,以大吃大喝为能事,甚至延请娱乐场所的主持人主持婚礼,胡乱恶搞,荒诞之极,把神圣庄严的婚礼庸俗化、低级趣味化。有鉴于此,损益传统婚礼,结合现代社会的具体情况及民风民俗,制订现代婚姻礼仪规范和制度,是儒教现代改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依儒教婚义,现代婚礼至少应包涵如下仪程:请媒-----纳采-----亲迎-----告天------告祖------拜堂,共六仪。

  请媒:即延请媒人。在传统社会,年轻女性不常在外露面交往,男女结合,二姓交好往往是通过媒人来实现。而现代社会,青年男女往往是自由恋爱,自行结合。媒人在现代婚姻中除了婚礼举行过程中进行双方之间的联系衔接外,更多的是象征性的职能,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

  纳采:即男方迎亲前及迎亲时向女方及其父母亲人奉纳采礼。采礼形式不拘一格,衣服、食物、用品均可入礼。

  亲迎:是指男方必须亲自前往迎娶女方。“亲迎”时,男方应向女方父母行跪拜礼。跪拜礼为一揖一跪两拜。行跪拜礼时,男方应向女方父母立誓,珍惜、爱护和善待妻子。然后女方父母将女儿执手交与男方,并以赠言祝福。至此,亲迎礼毕。

  告天:亲迎礼毕,男方将女方迎至儒教道场,由弘道师或儒教士亲自主持“告天”礼。男女双方共同在天帝殿向昊天上帝行告天礼(按告拜礼程序进行),并随弘道师或教士宣读告词。最后由弘道师或教士以昊天上帝的名义宣布二人结为夫妇。行告天礼时,奏乐。婚礼乐曲由儒教会统一谱制。

  告祖:行毕告天礼,成为正式夫妻后,二人及亲友移至儒庙偏殿,于男方祖先灵位前行“告祖”礼。告祖礼仍由弘道师或教士主持,基本程序与告天礼类似。

  拜堂:告祖礼毕,即行“拜堂”礼。先拜男方父母,一揖一跪两拜,然后父母赠言并赐红包。拜毕父母,即夫妻对拜。自此,婚礼礼毕。

  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均着传统汉服,不得着西服或西式婚纱。

  ⑥ 丧礼

  丧礼为儒教大礼之一,儒教非常重视丧礼,对丧礼的具体规定也非常复杂。仅《礼记》中阐释丧礼的专门篇目就有《丧服小记》、《丧大记》、《奔丧》、《问丧》、《丧服四制》、《服问》、《间传》、《三年问》、《檀弓上》、《檀弓下》、《杂记上》、《杂记下》等十余篇,可见儒教对于丧礼之重视。传统儒教的丧礼制度非常复杂,其中对于人的行为、态度、饮食、丧服、敛日以及丧礼的等级、程序都有详细的规定。对于不同的亲疏关系和社会等级又有不同的规定。许多关于丧礼的制度和规范,与现代社会并不相适宜。而且,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全国各地也形成了关于丧礼的不同的民风民俗,释道二氏也融入其中。再加之现代殡葬制度的实施,中华民族在丧礼方面没有了统一的规范和礼制。故此,依儒教教义,损益传统礼制,结合民间风俗,因时制订丧礼是重建儒教的重要内容。

  《礼记》曰: 丧礼惟哀为主矣[24]

  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25]

  孔 子 曰: 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26]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27]

  朱 子 曰: 俭者,物之质;戚者,心之诚,故为礼之本。[28]

  行丧礼的目的,就在于表达生者的哀戚之心,而不在着意于繁复奢华的礼仪形式。依《礼记》,哀,可“发于容体”、“发于声音”、“发于语言”、“发于饮食”、“发于居处”、“发于衣服”。因时改制,当以质为本,不能拘于旧礼之文而害其质。如是方能合于时中而致其义理。据此,儒教之丧礼可定为如下六仪:戴孝-----哭丧------停灵-----守灵-----持忌-----送魂。

  戴孝,即《礼记》所谓:“哀之发于衣服者也。”[29] 依儒教,遇大丧,须“缟素麻衣”,“括发以麻”,“男子免而妇人髽”。即身着素绢或白色的粗麻布所制成的丧服,男子还要用素绢或粗麻布盘在头上作为丧礼礼冠,女子用素绢或粗麻布在头上挽成发髻。这就是通常所谓的“披麻戴孝”,即儒教的丧服之制。

  哭丧,就是遇大丧而哭泣尽哀。《礼记》曰:“哭尽哀”,“哭成踊”。[30] 丧亲而哀,以至痛哭成踊,乃人之情感的自然流露。《礼记》所谓:“哭尽哀”,“哭成踊”在传统儒教是为丧礼中的仪式之一。在中国广大农村许多地方至今仍然保留着这一丧礼仪式。

  停灵,依儒教丧礼,人死须停灵三日。《礼记》曰:“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子之心亦益哀矣。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礼制也”。[31] 停灵三日,一来俟其复生,以表孝子之心;二来置办“衣服之具”,准备治丧事宜也需要时间;另外,远方的亲戚朋友也有时间赶来为死者送行,见死者最后一面。故此,儒教丧礼定三日而敛之制,既顾及孝子之情、亲朋之义,也虑及治丧事宜之实情。可谓周祥之至。

  守灵,即孝子、亲朋在三日停灵之期,须轮流守候于死者灵前。三日之内,死者近前不能无人。一来候死者“复生”,二来尽最后相伴之情。“死”而复生者,虽不常有,但也不乏先例,尤其在传统社会医疗条件有限,“假死”之事时有发生,故儒教订守灵之制,尽情尽理。

  持忌,即遇大丧须在生活上有所禁忌。《礼记》曰:“父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既殡食粥”,“忌日不乐”。[32] 传统儒教,对于丧期持忌的许多规定过于严格、复杂,不必照旧制沿袭。但必要的禁忌还是应该有的。丧期应该食素戒浑、戒酒;不得从事娱乐活动;不得与人口角斗殴;不得行房事;不得看电视、电影;不得阅读消遣性读物;不得听音乐等等。

  送魂,是在死者入土下葬时所行的儒教丧礼仪式。依儒教教义,人死,则形魄归于地,魂气归于天,死而不灭。故制礼送魂以返太虚。“送魂”是儒教丧礼的重要仪式,须由专职儒教士主持。行礼地点为死者墓地;行礼时间为入土下葬之时;参与人员为死者孝子、亲戚、朋友。其基本程序如下:默哀——致悼——纳魂——送魂——入土。

  默哀:低头颔首,轻闭双眼;双掌相叠,置于腹部(男性左掌在前,女性右掌在前);为时三十秒钟。

  致悼:默哀完毕,由教士宣读悼词,对死者的一生进行总结评价。

  纳魂:致悼完毕,然后由儒教士以昊天上帝的名义接纳并安抚死者的灵魂。

  送魂:纳魂完毕,由孝子、亲属焚香烛纸钱,行跪拜礼(亲戚朋友行揖拜礼)送魂,哭尽哀。

  入土:送魂完毕,由教士宣告“入土”。丧礼毕。

  除以上几种礼仪外,儒教的现代礼仪还有相见礼、立社礼、就职礼等等。相见礼是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相见时所行的礼仪。目前通行的是源自西方的握手礼。握手礼有很多弊端:第一,无法对众多人一一握手行礼;其次,握手礼“一视同仁”,没有分别,行握手礼无法体现“礼以别异”的精神。不能因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的不同而分别行礼,会带来交往过程中的不便。第三,行握手礼也会因清洁卫生而带来行礼不便。儒教的相见礼分平揖礼、大揖礼两种,对尊长行大揖礼,对平辈行平揖礼。既能别异,又能一礼对众人。同时,也可避免双手不洁而带来不便和尴尬。儒教相见礼除大揖礼与平揖礼外,还有执手礼。执手礼与握手礼近似,但只适用于非常亲近的人。

  立社礼是在奠基仪式、落成典礼、开业典礼、周年庆典等仪式上所行的礼仪。就职礼是在就职仪式上所行的礼仪。这类礼仪的意义在于为现代人的世俗事业提供神圣性的价值基础。这类礼仪也是儒教现代礼制的重要内容,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性质另行制订专门的礼仪程序和规范。

  6)告拜制度

  告拜制度,是关于儒教圣徒告拜神灵的制度。儒教圣徒在下列情况下须告拜神灵,向神灵行告拜礼。

  ① 传统节日的告拜

  正月上辛,告拜昊天上帝,行祭天礼。各地儒教会应于所在教区儒庙举行祭天大典,教区圣徒均应参与祭天。祭天大典礼仪沿袭传统“禋祀礼”,具体仪程由教会组织专人因时制订。传统,“禋祀礼”积柴而焚,以帛、玉、牲三者加于柴上焚烧,以烟升天,告于上帝而致祭。在暂无条件进行集体祭天的情况下,圣徒个人也可以行祭天礼。在室外空旷处积土石为坛,立昊天上帝神位,焚香化帛,向昊天上帝行告拜礼即可。

  清明、端午、七月十五、中秋、大年三十等传统节日祭祀祖先。祖先祭祀由圣徒分别行家祭礼,教会不组织专门的祭礼。

  夏历月八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日,定为儒教“大成节”,由教会组织专门的祭孔大典。祭孔大典礼仪程序由教会根据传统释奠礼因时制订。

  ② 每周星期日,各地儒庙、乡祠定期举行告拜礼仪,成为定制。所在教区圣徒均应参加每周星期日的告拜礼。

  ③ 儒学院及教会所办中小学校及各类培训机构,除参与所在教区的各种礼仪活动外,每天开课前须向先圣先师孔子行告拜礼。

  ④ 教会所举办的各类学术文化活动,在其活动期内,每天会前须向至圣先师孔子行告拜礼。活动结束时,举行祭孔仪式。

  ⑤ 圣徒在日常生活中,如遇下列情况,须向昊天上帝行告拜礼:

  第一,为学求道有所得,事业有成者。

  第二,逢喜事者,沐昊天上帝眷顾所至,宜告天以谢天恩。

  第三,有了灾祸,宜祈求上天辅佑,以逢凶化吉。

  第四,有了过错,宜告天以自省、悔过。

  第五,有了罪孽,宜告天以忏悔,求上帝宽恕,恭领天罚。

  第六,每临大事,宜告天以求上帝保佑,辅成其事。

  ⑥ 餐前告拜

  每次进餐前须向昊天上帝行餐前告拜礼。餐前告拜礼,基本仪程为:默祷——告天。默祷时,双手叠加,置于胸前,闭目颔首,男性左掌在外,右掌在内;女性右掌在外,左掌在内。祷毕,告天,告词曰:“感谢上天化生万物,滋养生灵。钦哉!”席上尊者先动筷,其余人等方可动筷进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