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我只能强忍着眼泪--报考哈佛法学院
(2006-01-14 23:48:41)
下一个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利用到德国波茨坦大学任教的机会,在欧洲晃了一年,又回到美国。与我一起毕业的同学,有的已经在名字当当响的大公司任职,踏上了锦绣前程的正轨;有的即将进招牌闪闪亮的研究生院、医学院读书;有的本事更大,在做这一切的同时,还没耽误了结婚生孩子。我对自己的未来盘算一番,盯住了读法学院。
读本科时就听学哥学姐说过,很多文科毕业生在难以确定自己未来究竟该干什么的情况下,常常选择去读法学院。看来我就属于这种情况了!仔细想想,障碍倒也不少,最重要的恐怕就是那不菲的开销。一年学费就是三四万美元,还得加上生活费。拿奖学金?难于上青天,顶尖的法学院甚至根本不设奖学金,最多是帮你贷款。 3年下来,不少法学院毕业生身负10万到20万美元债务,于是不得不违背追求社会正义的初衷,给大律师事务所卖命,拼命赚钱还债。
“法律博士”实际上是“法学学士”
看了有关介绍才知道,原来一般人说的 “法律博士”,并不是真正的“博士”,尽管它叫作“Juris Doctor”,简称“J.D.”,其实是一个学士学位,拿到这个“法学学士”学位之后,还可以再接着拿硕士(英语中叫L.L.M),甚至是博士----那才是真正的“法学博士”!
不过,一般的美国律师,拿个“法学学士”就够了,很少有人去接着攻硕士博士的,就算得到硕士、博士学位,对于挂牌开律师楼的事业似乎也没什么太大帮助。连哈佛、耶鲁法学院的教授们,大半也只有“法学学士”的学位。
那么,是谁在读这些法学硕士和博士的学位呢?我不禁好奇地去查询了一番。原来,大部分是国际学生,他们先在本国大学拿到了“法学学士”学位,然后考进美国的法学院来拿法学硕士甚至法学博士,再回本国去,或者教书,或者当律师或法官。
不过,尽管J.D.只是美国法学界起码的学位,但它的含金量比一般学士学位高出不知多少。
这个J.D.学位之难拿也是众所周知的。在申请这一关时就得经过筛选----被“美国律师协会”(American Bar Association,是美国最具权威性的专科协会。律师申请执照之类的事都由它管)认可的法学院只有187所,每所的名额有限,每年都有大批学生申请了多所法学院,最后却两手空空。尽管学习只有3年,但压力很大,说得邪唬一点,得死去活来脱几层皮。在次一点的法学院,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后是否能端得上一个饭碗。所以在法学院,同窗之间刀光血影,恶性竞争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正上法学院的朋友给我讲了不少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恐怖故事,什么在交论文前夕图书馆的必读参考书被人故意藏起来啦,自己收得好好的笔记忽然不翼而飞啦之类的事,让我汗毛直竖。
我看过的不少书还正色提醒:法学院是专科学院,教学内容相当偏,法学院的学位对跨进法律界的人不可或缺,对于别的职业来说一点用都没有,甚至还可能起副作用:雇人的企业、机构看到你花了大钱拿到了法律学位却不去当律师、法官时,会对你这个人的常识、判断力大打问号。
申请?不申请?着实让我踌躇了一番。最后,我安慰自己,先申请吧,看看哪所学校愿意录取我。并不一定真去嘛!
千军万马都得过独木桥
光申请本身,就让我焦头烂额。除了填写申请表,还要两封教授的推荐信,要提交简历、本科成绩单……这都好办,最头痛的,是得考一个名为“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的全美统考,让我每天晚上都花了好几个小时。
考LSAT为时4个小时,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LSAT最低可能得分是120分,满分是180分,如果能得到165分以上就算是不错的成绩----不过,要想上全美前十名的法学院,一般要考至少170分。
对于申请法学院的千军万马来说, LSAT就是那根“独木桥”:除了本科的成绩平均分之外,法学院就看你在这一考试中得分高低。许多法学院的招生办公室都有自己的公式,把这两个分数乘以不同的系数,加在一起,得出一个“总分”。申请者中总分高于一定标准,就自动录取;总分低于一定标准,就自动拒收。总分处在这两个标准之间的申请者,则由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逐个审查。许多顶尖的法学院,像斯坦福、柏克莱、哥伦比亚等,都用这种方式来决定申请者的命运。
LSAT难在考题量太大
考LSAT比GRE要难得多,主要倒不是题目的难度,而是考题的量太大而时间不够。我的一个耶鲁同窗考了两次,都是因为题没做完,两次都没超过165分。
看来,做题速度是打开法学院大门的钥匙。关于申请法学院的网站也谆谆告诫:LSAT没有巧,反复练习是法宝。专家还说,尽量不要做模拟考试,最好做真正的考题。我这时已是骑虎难下,顾不得去分辨专家的教诲是否有“促销”嫌疑,赶快找到负责提供LSAT考试机构的网上商店,一下买了20套过去考试的试题。
在考试演习中,我阅读和分析部分的得分都还行,就是逻辑题又长又复杂,比“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之类绕口令更能把人绕进迷魂阵。比如,一道典型的题目是这样的:
某大学图书馆经费紧张,必须从G,L,M,N,P,R,S和W8个领域中选择5个削减经费。选择从哪个领域削减,有以下条件:
如果G和S经费被削减,W就也得被削减;
如果N经费被削减,R和S都可以保住;
如果P经费被削减,L的经费就不会被削减;
在L,M和R中,肯定将会有两种经费被裁。
问:一、以下哪种排列可能是这所大学决定削减的领域?
a)G L M N W
)G L M P W
c)G M N R W
d)G M P R S
e)L M R S W
二、如果W的经费被削减,以下哪四个方面也可能削减经费?
a)G M P S
)L M N R
c)L M P S
d)M N P S
e)M P R S
三、……
等等,等等。说起来也不算难,若没有时间限制,大学生大概都能做得出来;可并不是一道,两道,而是几十道,时间又限制在35分钟之内,就让人头大如斗了!
没有天时地利的考试
一般申请法学院,截止期在2月1号左右。
时间逼近,我只有几个星期准备。糟糕的是,离我最近的耶鲁考场已经满员;而最近一个还有空额的考场,竟在百里之外纽约市布鲁克林地区一所偏僻的中学。没办法,只好在那个考场预订座位。
这期间我已经找到一份全职工作,每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要上班。下班后吃了晚餐我就开始作题,几乎每隔一天晚上,就去耶鲁的图书馆心无旁骛地做一套为时三个半小时的考题,每天都是过了半夜才精疲力尽地上床。
渐渐地,我抓到了逻辑题的窍门,信心大增。
考试是在上午。
在报到处出示身份证,办事人员给了我一个教室的号码。环视教室四周,不禁暗暗叫苦。桌子、椅子都似乎年代久远,有几把椅子简直像要散架,桌面上被不知多少代上课无聊的学生用小刀或钢笔刻得坑坑洼洼,写字时一不小心就会把纸戳破。
那天天气不巧碰上了“秋老虎”,10月初了,却像初夏一样热。教室里当然没有空调,大家叫苦不迭,监考人就把窗户打开。这下可好,外面嘈杂的汽车声和人声马上涌了进来。
有学生马上抗议,监考人叉着腰,不快地对大家说:“要凉快还是要安静,你们看着办吧。”最后决定,舍安静而取凉快,可是窗外的声音让人怎么静得下心来思索考题?
我不禁忙里偷闲地感慨:美国尽管号称是“平等的国家”,但是真正做到处处平等又谈何容易?就像这项考试,尽管考试内容相同但是在这个桌面坑坑洼洼、屋外人声鼎沸的考场,和耶鲁宽大锃亮的桌面,舒适清洁、绝对安静的考场,考出来的结果能一样吗?
因为种种干扰,我在考试中无法集中精神,有几道逻辑题题型从来没见过,使我方寸大乱,几乎是强忍着眼泪才做完的。
劳民伤财重考一次
我沮丧至极,只想赶快找个没人地方大哭一场。惟一的安慰是,考完之后48小时可以把考分注销,让它不在自己成绩单上出现。我决定先睡一觉,让情绪平稳一点,再决定是否注销考分。
晚上,给正在法学院上学的好友打电话哭诉。他很有经验地安慰我:“先别伤心,你觉得考得最糟的那些逻辑题,很可能是不计分的试验题。可以在法学院考生的网上论坛上看看,他们能猜得很准……我现在就帮你查查。”
过了一会儿,他很有把握地告诉我:“第二段落的逻辑题是试验题。”
“啊!这就是我考砸了的段落!”
“我敢肯定你的考分一定比你想像的要高。”
是吗?尽管半信半疑,我还是决定不注销考分。不过,为预防万一,我只好再次交费报名在12月份重考一次LSAT,这次因为报名早,可以选择在耶鲁的考场。
成绩终于来了:172分。唉,不像我最初以为的那么差。不过,反正重考报名费交了,就再考一次吧,大多数法学院是算两次考试的平均分,我有信心考得比第一次好。
12月,我跨进了耶鲁的考场,这一次感觉比头一次不知好多少倍,不但将所有的逻辑题都做完了,还腾出时间来检查了好几道题。
成绩单来了:179分。与上回的分数一平均,我的LSAT成绩是175.5分。
我从美国法学院的前十名中,挑了7所申请。这时我又深深体会到申请法学院不仅“劳民”而且“伤财”。考LSAT每次108美元,每所大学的申请费都在50~70美元之间,还得加上邮寄费……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竟一共花费1000多美元!
初春时节,纽约大学和加州柏克莱大学很快来了答复,录取了我。斯坦福也很快来了答复,拒收了我。耶鲁、哥伦比亚和芝加哥大学等几家法学院则在4月上旬先后通知我,将我放在“候补名单”上--- -就是说,如果他们录取的考生有人变卦不来了,我或许还能撞上好运。唯独一直在法学院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的哈佛法学院,迟迟没有消息。
4月中旬的一天,我正在美国中部出差,突然手机响了。“你好,我是哈佛法学院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电话里的声音说,“恭喜你,你被我们录取了!”到底这几个月的心血和金钱没有白花,赶快打电话向父母报喜。
接下来,还得面对那个比LSAT所有逻辑题更让人挠头的难题:我真的想读法学院吗?
作者简介
高歌 旅美华人,11岁时随父母从北京到美国,2001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到德国波茨坦大学任教一年后,担任美国OS Earth培训公司经理,现就读于哈佛法学院。
曾在国内外发表许多记述异邦求学生涯的纪实作品,出版有《美国顶尖大学》、《赴美就学笔记》和《耶鲁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