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国的读书人和武术结缘由来已久, 有证可查的就有李白, 辛弃疾, 施耐庵这些人, 这还不包括那些自幼就文武双修的将领. 但是自明代中叶出现势力庞大的文官集团之后, 朝廷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禁武, 武术也不再成为读书人的必修课. 重文轻武, 和重文轻理一样, 是中华文明衰弱的重要原因. 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坚持文武并举, 终于成就了一代强国. 红色政权建立后, 政府禁武的方式比之历代不知高明多少倍: 通过体育院校和大小赛事推广 ”新武术”. 其实就是失去了搏击功能, 扩大了观赏功能的武术性体操. 而传统武术往往只在村落, 港台, 海外还能觅到踪影.
我所出生的城市, 文风鼎盛, 议论风骚, 描风绘月, 无所不能, 但是四肢欠发达, 这也不奇怪, 这厢属于古代汉族政权偏安的势力范围. 历来游牧民族来犯如果实在抗不过, 必定往我们这里跑, 完了有血性的再杀回去, 剩下的基本就是”口水战” 的专家了. 而我自小, 也在”四肢发达”和”头脑简单”间,被灌输了必然的逻辑关系.
我和武术结缘, 和跟歌剧很类似, 都源于语言. 大二的时候, 一群外国人要学武术, 找到了一位太极拳老师, 请我做翻译. 我跟在后头也学了一套, 是那种基本没有攻防含义的简化太极拳. 但是, 呼吸吐纳的法门还是差不多的. 这套简化的太极拳让我对武术萌生了兴趣. 后来我就选了张勇老师的武术课, 学了基本的长拳和棍. 张勇是上体院的武术专业硕士生毕业. 教一些武术套路, 兼带校散打队. 由于上体是国家散打试点的院校, 张老师尽管自小习武, 但是听的出来, 他并不推崇其搏击功能, 而是觉得散打才是武术搏击的出路, 所以大部分精力在散打队上. 大三的时候, 加拿大朋友Michael在离开中国前想学点中国功夫回去好泡妞儿, 我就把他介绍给了张勇, 并且做翻译和陪练. 这段时期了解和学习了一些散打队的训练方法, 但是没有接触到细腻的攻防技术.
这后来时光荏苒, 略去若干年, 01 年的时候我因为工作关系在现居地认识了一位空手道刚柔流的冠军, 跟他学了一点点Karate, 时间极短, 基本不足以具备发言权. 一直到这个时候, 我对武术的认识都是一些吉光片羽.
后来又过去了好多好多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 (中国文字里一些套话是不能不学的, 譬如这句) 我进入了一扇门, 从此我的躯体告别了安静祥和. 我的新朋友贾斯廷说起他学了7年中国武术, 叫做”戳脚翻子”, 老师是南美洲裔的澳洲人, 叫那妃, 问我想不想见. 当时我面临新的工作机会, 又刚刚和当地土著有过一次不很愉快的遭遇. 就想见识见识, 同时还想, 这种外国人学得了一些小门小派的功夫, 说不定我用散打都能对付, 这就驱车去了
在那妃楼下的公园里热了一会儿身, 他就下来了. 中等身材带付眼睛, 随和的和我打招呼, 问我在武术方面的经验, 然后说起自己从小和中东人打闹, 一开始总吃亏, 后来跟邻居一位中国老头学习了戳脚翻子拳, 这才在当地奠定乾坤. 他说你打我几拳吧, 我看他自信满满, 也就没客气, 咣咣给了他几下, 一看, 他挺享受的个样子. 我就红了脸, 说, “其实我腿练得比较多.” 他说那你就踢我吧. 我就鞭腿招呼上去了. 他可能把我的话当真了, 一开始还运了点气, 几脚后, 他就松了气, 很不屑的跟我说, 你想学武术的话, 就到边上先蹲20分钟马步吧.
我按照他的要求蹲了2分钟, 受不了了, 趁他转过头去伸展了几下腿, 他跑过来拍了我一下, 我就摊在了地上. 由于我从来没有被学传统武术的人打过, 很不适应, 那妃轻轻一掌打在我身上就好象外面被电了一下, 里面被石头砸了一下. 可能第一次, 他也不想让我太难堪, 就说今天从十路谭腿开始吧. 教了我第一路, 让我沿着操场打下去. 那妃有一个奇怪的语言现象, 本来英语也是他的母语, 但是一教功夫, 说的英语就像刚学英语的中国人说的英语, 断断续续还夹着中文, 一下课就好. 他说这是因为他学武术是跟中国人学的, 所以如此. 他的澳洲徒弟们觉得这样说话相当酷而有品, 所以也纷纷这么说话.
几次过后, 我就把他的徒弟认识的差不多了, 大都是学中医的当地人, 我是唯一的中国人. 这给了我不能打退堂鼓的理由. 要不然说起来学的你们中国的东西,你个中国人反而坚持不下来. 他们都跟那妃学不同的功夫. 贾斯廷主攻戳脚翻子, 金刚锤. 安锥恩主攻螳螂拳, 林主攻虎拳和白鹤拳, 来自纽卡素的罗伯特本来是空手道黑带5段, 来挑战时被那妃轻松打败, 现在拜师在学狗拳和地趟拳. 还有两个在学赵堡太极拳. 那妃在几次课后说考虑教我查拳,但是后来改了口, 估计不想把这么大的拳种毁在我手里, 就说要教我一种发源在江西的功夫. 还说有人问起, 就说是武当门下的. 我就这样被领进了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