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艺术
(2010-05-30 00:15:23)
下一个
我是97年在南京新华书店偶得赵梅老的著作, 感觉到一种技术上的升华和文化上的浸淫, 由此埋下了文化比较的意趣。 赵梅老是和喻宜萱同时代的人物, 比周小燕还要大一辈, 但是在大陆基本没有人提及此人。 可能跟他很早就负笈有关, 桃李不丰。 赵梅伯毕业于Conservatoire Royal Bruxelles, 与当时很多著名声乐家素有往来, 跟意大利男高音Carlo Bergonzi尤为挚友。 他并提及后者教他每天吃葡萄柚。 当晚我就到第四食堂楼下水果铺买了一个葡萄柚, 呵呵。他的著作叫做《唱歌的艺术》, 暗合Bel Canto. 真正是内淫外溢的抗鼎之作。 不是一般声乐教授的眼界。 从事艺术的人什么最重要?天分和眼界! 技术可以靠后。 我还记得当年非常奇怪为何赵梅老没有将Di Stefano列为名家之一, 是因为他40岁就走下坡路? 印象深刻的还有他说concert solo不可像歌剧般手舞足蹈, 也不可穿着太浅薄, 声音的表情足以。 坦率的讲, 林俊卿博士的著作和赵梅老相比, 也许technically comparative, 但是在眼界上还是有差距的。 尽管林医生在技术(咽音)和医学(嗓科)上的贡献远远高于赵梅伯。印象里沈湘还吃过赵梅伯的闭门羹, 在晚年幽幽提及, 并无怨言。近日又闻郭淑珍也曾师从梅伯, 她本人并未提及, 只说沈湘云云。 郭大教授是颇具权威相的,俄语很流利, 英语估计和我的俄语水平差不多,她还让我给她的研究生指导过一首古典英文歌曲的发音。 她夫婿是小提琴教育家朱工七。 我还开玩笑的问是不是从朱工一一路排下来的, 后者很严肃的回答, 是啊。 中国的音乐走进这个没有color 和 passion 的胡同, 是和缺乏赵梅伯之流有关的,李德伦和郑小瑛是现代中国交响音乐的开山者, 但是, 他们身上更多的是Russian, 而不是Passion. 我个人对俄罗斯毫无兴趣, 对他的文学和艺术也毫无兴趣,就好像对1902年之后出生的中国作家的作品一样, 基本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垃圾。 我总觉得梅伯是有一点孤傲的, 而沈湘就平民化很多, 我觉得沈湘是一个颜回式的布道者, 聪明,完美而清苦, 一辈子致力于教一帮吃大蒜的品咖啡。 而赵就洒脱,一早钻到美利坚的小孩堆里去了, 晚年还帮美国的中学合唱队拿了一堆奖。 所以长寿啊。 似乎还健在,那得104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