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八月十五
姥姥家在河北农村,在我满七岁入学前,有一年多的时间是住在姥姥家。小时候贪玩儿,看什么都新鲜,有一回在堆放农具的厢房里发现了一柄二尺半长的砍刀,我用双手提竟然不能让刀尖离地,想不到这把刀会是这么沉重。
长辈发现我摆弄砍刀,趁我不注意把刀藏起来了,估计是怕出危险。我发觉刀不见了就缠着姥爷要,舅舅过来把我拉走,悄悄跟我说,“这刀是你姥爷当年参加游击队打日本鬼子的时候用过的。”
有一回听姥姥说起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在村口修了一座炮楼,炮楼上有鬼子兵站岗,看见村里有可疑人就开枪,村里有个老太太,大白天在自家院子里抱柴火,结果被岗楼上的哨兵开枪打死了。
河北农村一直有练武习拳的传统,村边有条河,河滩地沙地正适合比武,摔跤,村里的青壮年都回几手抡刀舞棒的功夫。而且村里同姓的占大半,都是一个祖先,所谓一爷之孙,几代人繁衍下来,就有了侄孙的年纪大过叔爷的怪事。
日本人侵占了华北,村里也拉起游击队,“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不愿受日本鬼子欺凌的人主动拿起刀枪,以冷兵器和拳脚对抗日本人的枪炮。
抗争付出的代价非常惨痛,这支游击队前后牺牲了六位队长,听村里人讲,有一个本村的青年,原来在北京城里上大学,日本人来后,他回乡参加了游击队,在前一任队长牺牲后他接任队长仅仅两天,就被日本鬼子和伪军一路追杀,无路可逃,跳入村边的大河,凫水求生。河堤上,鬼子和伪军一路追着打枪,只要他一露头换气就瞄准了射击。终于,他再也没有从水下露出头来。
一九四五年的八月十五,日本人的那个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日本鬼子从村口的炮楼撤走了。几年的对抗厮杀下来,村里的青壮年伤亡了几十个,最初参加游击队的人非死即伤。我姥爷受过枪伤,所幸只是贯通伤,养了几个月才好,在身体上留下两块伤疤。
日本投降,游击队遣散,有人升官,有人务农,姥爷进城做排字工人,在印刷厂里拣铅字排版。生活恢复正常,冒死拼杀的日子成为过去,姥爷那双拿过刀枪的手又拿起了小小的铅字,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大家子人。
我对姥爷始终怀有敬意,虽然他从没有对我讲过打仗的事(也许是我当时太小,我读小学二年级,姥爷就去世了),但在我心里一直把他当成英雄,敢于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人都是好汉。
八月十五,这一天在我的记忆里非常深刻,还没上小学就记住了日本鬼子是在这一天投降的。
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