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古到今,游荡
个人资料
正文

京城往事(31)工作服和军装

(2011-09-12 09:48:13) 下一个

京城往事(31)工作服和军装

 

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有不少人穿的是家里人所在工作单位发的制服,随军家属子弟穿军装,只是没有领章和帽徽而已。军装也分类,上下一身绿的是陆军,其他的军兵种多是绿上衣蓝裤子,冬天的装备是军大衣,栽绒帽子,黑色皮手套,五指分开的那种。黄绿色的胶鞋,也叫解放鞋,看上去太土,而且容易引发脚臭,所以白塑料底黑面松紧口布鞋才是男生的标准配置。

 

冬天,男学生都喜欢“耍单儿”,即使是十冬腊月,三九严寒,也死活不肯穿厚实保暖,但是看上去显得臃肿的棉袄,宁愿冻的流清鼻涕,借用现在的词儿,就是要“酷”。其实女学生也不爱穿厚棉袄,谁愿意显得自己胖啊。布面棉鞋更是没人愿意穿了,谁也不想被同学嘲笑。不过要是皮棉靴则不同,那是很酷的,只是没有几个人够资格,应该是说没有几位家长够级别。

 

单薄的布鞋是男孩子脚上最常见的,还记得那会儿买布鞋都是去西单商场的鞋类柜台,两块八一双。大致上是三个月穿烂一双,被家里人取笑“不是穿鞋,简直是在吃鞋”。这种布鞋夏天也还好,到了冬天,塑料鞋底硬化,路面也冻得硬实,鞋底和路面的摩擦系数降低,打滑的几率增加,再遇到路面结冰就有好戏看了。

 

一般情形是学生穿的军装上衣大多是只有两个兜儿的士兵服,少有人穿四个兜的军官制服,并非这些学生的家长都当了半辈子大头兵,大概是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在申领制服的时候,为自家孩子领的一般是士兵服,避免让其他人看到未成年的孩子就穿上“官服”。也有给自家孩子配备军官制服的,那多半是够级别的家长才会这样做。

 

一般的服装商店里可供男学生选择的服装式样不多,最常见的几种好像除了中山装就是绿军装,不过这绿军装是仿制的,偏深绿色,与军队里配发的草绿色军服有所不同。

 

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流行抢军帽,不过只是听说没见过,当时同班的男学生没几个人喜欢戴帽子,戴帽子看上去很傻,让头发一根根像刺猬一样都竖着才酷呢。

 

还曾流行过带领衬,在上衣领子内侧挂上一条白色的布条,脏了就拆下来清洗布条而不用洗整件衣服,很方便。正常情况下是一身衣服穿一个星期才脱下来洗一次,一个星期都不换外衣,每天只换贴身的裤衩背心。

 

藏蓝色的中山装是八十年代初最流行的一种,和鸭舌帽,风衣配套。当时很多单位分发置装费,有的单位安排统一量身定做,有的是凭发票报销。穿在学生身上的衣服分别带有家庭成员工作背景的某些特点,教室里和操场上经常可以见到带有西单商场字样的米黄色工作服,写有某某肉联厂的白色半截袖衬衫,还有副食商店售货员的蓝制服加套袖。

 

工人家庭子弟有机会穿的浅蓝色劳动布制服最为结实耐磨,和后来流行的牛仔服质地非常近似,手感也差不多,好像是棉麻混织的,挺括不用熨。工作服的式样差别不大,上衣的下摆收口,袖子也要缩口,小翻领,左上有一个不带盖的口袋,有翻盖的一般是左右两个口袋,下边是左右两个斜插兜。裤子没什么好说的,好像不分男女,都是上下一般粗的大肥腿裤。其实无论是哪一类服装,共同的特点是裤腿巨肥,脱下来扎上口就可以当口袋用。

 

还有属于劳保用品发的线手套,白口罩,蓝帽子。线手套不挡风也不保暖没多少实用性,只适合干活时用。白口罩是个好东西,把线拆开就是一块完整的纱布,很结实,有很多工作以外的用途,可以用来做过滤网,包东西,甚至放在蒸锅里做笼屉布。有一件听来比较悲惨的故事,一个单位的工会工作人员为了发放生活困难救助金进行职工家访,在一位职工家里看到用口罩拆开的纱布制成的被子,半透明的被子里塞着棉絮,连床单也是劳动布工作服改成的。

 

原本属于成年人的制服穿在十几岁的孩子身上大都不合身,但是能为家长省下一笔买衣服的钱,再说小孩长的快,合身的衣服没穿破就小了,如果家里有几个小孩,老大穿过的转给下面的弟妹,排行在后面的只好拣剩,只有新年过春节的时候才有机会穿新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coldy 回复 悄悄话 89年8月底我第一次进京玩,住某个区农业局的招待所,洗澡的热水是定时供应的,淋浴是脚踩一个地上一个铁板开关控制的,松脚就没水。伙食很难吃,只有咸味。打饭需要全国粮票。后来回去就入学了,在大学里还用了一阵粮票,和老乡换茶叶蛋吃。
还记得我这小城来的人第一次见首都,但见火车站一水的出租都是皇冠,羡慕不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