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古到今,游荡
个人资料
正文

京城往事(27)拉洋车的人

(2011-07-22 17:26:33) 下一个

京城往事(27)拉洋车的人

 

这个话题有点远,要说的人物也非亲眼所见,都是听说来的,但事情的准确性大致没错,胡同里有一位被人们在背后称做“三朝元老”的人物。在日本人占据北平的时候是维持会长,在国民党时期是保甲长,共产党来了他是街道居委会主任。而他本人的职业就是拉洋车出卖体力。不管是日本人,国民党政府还是共产党政府都曾倚重他。他是个令人不得不佩服的人。

 

印象中帮侵略者日本人做事的大都是出卖良心,出卖民族利益的人,抗战胜利后多数遭到清算,出了名的人物也有不少,军政界的人物不必说,最觉得惋惜的是周作人,他的散文到今天仍是精品。而这位拉洋车的是大字不识,文盲一个,不能和文人相提并论。而且他和老舍的《四世同堂》里的蓝东阳,冠晓荷这类的人物也不一样,没有恶行恶状。曾经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保甲长个个都是张牙舞爪,如狼似虎,恶势力代表的样子,也和这位拉洋车的形象不符。要准确描述这位“三朝元老”确实不易。

 

不得罪人,不害人,不贪财,不敛财;圆滑,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左右逢源,顺时顺势,逢人三分笑,不笑不开口,把自己摆的低,把别人捧得高,真应了那句话“好马长在腿上,好汉长在嘴上”,这些都可以说是他的特点和行为做事的风格。他的家中始终是极贫困的,身无余财。估计这点也是共产党政府会信任他的原因之一。没有敌人可能是他最突出的特点。

 

由这位拉洋车的人身上不禁想到中国历史上另一位著名的“不倒翁”人物,五代时期的冯道。侍奉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为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其中包括异族政权效力。身后毁誉参半,争议不断。冯道留存的诗句有“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似在自明心迹。 却难平息后人的非议,北宋欧阳修骂他没有气节,无耻之极;王安石则称赞他“屈身以安人,如诸菩萨行。”,苏东坡也赞他是“菩萨”,到了近现代,南怀瑾大师还要为他辩白,真是盖棺难定论。

 

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大人物自有人会为之立传留名,小人物的事迹只能随着时光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京城人物志的初衷就是想记述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像这位拉洋车的到了晚年,七十多岁的时候仍不免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不知道他是否有过后悔,有没有人生多无奈的念头。

 

做一个老好人不易,做一辈子老好人更不易,也许处处委曲求全,事事讨好,最终仍不落好。在不同的时代和各方周旋,不做恶,不得罪人,实属不易,也非一般人能做到的事。不幸身遭乱世,几番变换城头旗,是委屈苟活还是壮烈赴死,各有说词,有人说“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也有几分道理。还有更深刻的说法:“王朝衰,百姓苦;王朝兴,百姓亦苦”。

 

无意评判这位“三朝元老”,拉洋车的老人过去的是非对错,毕竟他是从乱世中挣扎过来的,他既非读圣贤书的孔孟之徒,也不是受西洋文化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夹缝中求生存应该是他摆在首位的选择吧。忠君爱国,是士大夫的理想,国有难赴死不成还可以退隐山林,以求名节不失。现代的知识分子更可以如胡适博士一样飘洋过海。布衣百姓该如何选择呢,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不害人,不做恶,是做人起码的原则,相比之下,那些制造有毒食品,毒奶粉,毒油,假药,假酒的,无异于谋财害命,又在最起码的做人标准之下了。那些草菅人命,欺压良善,贪污受贿的,和为保住性命而曲意逢迎委身侍敌的行为相比,不知道哪个更恶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石竹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梁山石燕的评论:
有点担心涉及隐私没写太具体。
石竹苑 回复 悄悄话 是淡了点,
梁山石燕 回复 悄悄话 有血没肉,应该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比如“***二三事”,这样大家就明白了他是怎样地圆滑到与众不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