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往事(5)尿盆儿和痰盂
记得若干年前,看到一条娱乐新闻,说是香港的娱记,在北京胡同里跟拍到王菲倒尿盆儿。其实这尿盆儿出现在镜头里早就有了。七十年代的电影正片开始前的新闻联播节目,领袖和外宾见面交谈的镜头里常有它的身影。不过不叫尿盆儿,叫痰盂,但是外形和尺寸差不多。摆在公共的地方,它是痰盂,钻进了平头百姓的床底下,它就是尿盆儿。既然国际政治交往的场合可以摆放痰盂,百姓床底下的尿盆儿端出来没不算失礼吧。何况这玩意儿历史久远,有多久远咱没考证过,不敢瞎说。
住在胡同里很少有屋内带厕所的,大都要去院子外面的公厕,夏天还罢了,冬天的夜晚。寒风刺骨,谁也不愿钻出热被窝再穿上全套冬装去外面方便,除非不得不去。这尿盆儿也叫夜壶,夜间使用,早上起来,各家出来倒尿盆儿,见面打个招呼,关心一下邻居吃饭了没有,很正常的事情。
印象中各家的尿盆儿都差不多,搪瓷制的,圆口平底,有素白的,有带色彩红艳的花鸟鱼虫图案的,虽然比不上苏杭地区的描金涂漆的马桶贵重,但轻便实用。苏杭人家嫁女要陪送马桶,北京人结婚,有送脸盆的,还没听说送尿盆儿的。(改天再说说那会儿结婚送礼的趣事)。
当时的西单商场柜台后面的货架上堂堂正正的摆着各种不同花色图案的这类物件。和脸盆相邻。在一般的小商店还不多见,那时的胡同里有一类副食商店(老人们习惯叫它合作社),兼卖百货,店面大的也卖布,卖脸盆和痰盂。
八十年代流行做沙发,有自己动手做的,有请进城农民兄弟来家加工的,(这又是一个话题,下次再展开)。屋里正当中摆上两个带扶手单人沙发,中间夹着个上下两层的茶几。就像新闻里的国家领导人的会客厅一样了,但似乎少了点什么,对,差个痰盂,于是尿盆儿出场,升级为痰盂,摆在小茶几前面,得以见客。不过到了晚上,它又承担起它原来的职责,继续充当尿盆儿。一物两用,身兼二职。其实它原本就是一个东西,摆在人前是痰盂,藏在床底是尿盆儿。
关于尿盆儿的故事也不少,有一个真人真事,是有一对新婚男女,洞房之夜二人闹着玩儿,新娘把尿盆儿扣在了新郎脑袋上,结果一下子套进去拿不下来了。最后惊动了派出所,片儿警帮忙送到医院。
因为倒尿盆儿还曾引发过血案,有一个有点儿古怪的老头儿,每天把尿倒在他自家屋前的花丛里,兴许是施肥吧,不过旁边的邻居受不了。和老头儿的儿子理论,多次交涉无效,结果演变成暴力冲突,血溅尿盆儿,用现在的说法是,一个尿盆儿引发的血案。
有一部美国喜剧电影《欧洲假期》,一家人旅游到了德国,住在一对老夫妇家里,这家人中的父亲拿起只容器当作漱口杯正在刷牙,儿子举着相同的物件进来告诉他老子那是夜壶。